↺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史前文明:姆大陸爲何成爲一個傳說(圖)
 
旖林
有超過一萬年曆史的姆大陸因爲人類道德的敗壞而沉入太平洋。(示意圖)

【人民報消息】我們得知,過去歷史的安排,是一茬人類的道德敗壞了,就被造就他們的神銷燬了。而他們所建造的生存環境無論多麼宏偉、壯觀、神奇,都會成爲歷史遺蹟。姆大陸(Mu continent)就是其中的一個。傳說沉於太平洋。 20世紀初,美國學者詹姆斯·喬治華特提出在史前的太平洋區域,包括日本、琉球、臺灣等,都是整片相連的大陸,面積比南美洲還大,且曾經有過高度文明。歷史學家認爲,姆大陸有超過一萬年的歷史。 印度古泥土板的文字 公元1868年,一場突來的大饑荒降臨在印度中部,飢餓的災民造成社會秩序混亂。當時統治印度的英國,增援了一批駐軍以維持社會治安。對東方文化一直很感興趣的陸軍青年軍官——詹姆斯.喬治華特上尉,因而有機會來到這累積上千年古文明歷史的印度大陸。 由於喬治華特平易近人,他很快便與當地居民和僧侶打成一片。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造訪附近西藏一個名爲那卡(Naacal)的山城,進入一座老舊寺廟參觀時,大殿牆上的浮雕深深吸引了他。一位高僧向他解說,這不只是裝飾圖像,而是一個個的文字,各有其不同的涵義。 因緣際會下,由於喬治華特很感興趣,他從僧侶處學習到各種圖像涵義與古象形文字的解法,並在僧侶們引導下,接觸到這座寺院珍藏已久的古老泥土板。傳說中上面的圖畫文字,記載着遠古時代,曾經引領太平洋文明圈之海陸貿易,歷史和文化發展的古文明-姆大陸的輝煌史蹟。 雖然古泥土板上的記載前所未聞,但喬治華特決定窮盡心力,探尋這除亞特蘭提斯之外,可能扮演人類史前史舞臺上另一個重要角色的古文明。此後數年間,他的足跡遍及印度、西藏、泰國、柬埔寨,直到太平洋羣島。尋訪有關「沉沒的大陸」姆大陸的傳說和史蹟。並陸陸續續發現太平洋沿岸,如復活節島、斐濟、東加等許多地方,不約而同皆流傳着關於「姆國的沉沒」故事。 「姆文明」的貿易版圖 1920年間,美國礦物學者威廉.奈文(William Niven)曾經在墨西哥河流域,探勘發現上千片泥板與碑石,上面刻畫着奇妙圖像,經喬治華特鑑定,和他在西藏、印度等古寺廟發現的泥板圖畫屬於同一套文字體系,因而推斷「姆大陸」人們的海外開拓與貿易曾經到達中美洲、南美洲一帶。 1930年,喬治華特出版了「失落的大陸-姆文明」(The Lost Continent of Mu)一書。幅員遼闊的「母國-姆大陸」,位於太平洋上,北邊從夏威夷羣島開始,西至拉多尼斯島(Ladrones),南方則有東加羣島、斐濟和大溪地,東邊遠至復活節島,全大陸面積廣達一萬八千方英哩。 文中說,由於城巿文明上的高度成就,喬治華特以「姆文明」稱之。姆文明是一個君主國家。國王被稱爲「拉姆」,「拉」代表太陽,「姆」則是母親,又被稱爲「姆帝國-太陽之母的帝國」。其都城拉尼布拉與各主要城巿之間,以工整的石板馳道和交通運河爲通路,城牆與幹道多裝飾有閃閃發亮的金屬飾品,可見其生活富饒,文明鼎盛,人民多精於航海,海外貿易發達。姆國人更遠至海外拓展,締造其它文明,如在東方建立中南美洲一帶的「卡拉王國」;西北方建立亞洲蒙古、西伯利亞一帶的「維吾爾文明」;西南方則於南亞印度、西藏、泰緬一帶,建立了著名的「那卡帝國」。那卡民族以高度智慧和科技發展著稱於世,更發明了飛行器,經常以空中航行方式將各種奇珍異寶運回姆帝國。 盛極一時的姆文明,表面上雖看似繁榮,毀滅性的大災難卻突然降臨! 姆文明的沉淪與毀滅 泥板記載,盛極一時的姆文明,在日趨墮落的娛樂與文化帶動下,人的道德一日千里的下滑,貧富差距擴大,倫理觀、教育文化與社會治安等問題叢生,甚至出現敗壞的性生活,性交易與毒品濫用、販賣……。這象不像極了我們今天的世界? 姆國的墮落,只是局部地區銷燬,而我們的今天是整個地球面臨着毀滅性的大災難。人民報網站成立於2002年6月,8月正式面世,20年來用各種方式講述的就是同一個主題:「道德昇華,生命安全。」但有多少人相信呢?有多少人死了都不知道自己爲什麼被死神選上。 泥板的記載 研究發現,許多記載指出,雖然科技、文明、經濟上皆高度發展,但由於世風日下,人們道德下滑,失卻了最初人們普遍遵循的行爲準則、規範與傳統價值。終於有一天,來自上天的懲罰驟降。姆大陸在一場毀滅性的大地震與地殼怒鳴聲中,被火山爆發所引起的巨大熔岩流所吞沒。 據記載,這場大災變發生距今約一萬兩千年前左右,當時天搖地動,大地竟如同像浪花般起伏、龜裂,火焰將天空染成鮮紅,富庶的城巿瞬間被熔岩流吞沒。只一夕之間,姆大陸被巨力沉入太平洋中,姆文明結束。 卡拉王國等國也由於道德墮落,轉眼間滄海桑田,倖存下來的人過着原始生活,開始繁衍下一茬人類。 無神論的學者們一直在探索姆大陸文明是否真的存在過,就像探險家們探索諾亞方舟、探索消失的亞特蘭提斯與蕾姆里亞大陸是否真的存在一樣。他們當作科學新發現來研究的,是爲了自己有新的論文、新的成就。 人們可知道,當自己讀到這類新聞時,就是需要檢討和歸正自己思想和行爲之時,衡量自己離天理多遠之時,因爲末劫的危險已經來到我們這茬末世人類的身邊。(文/旖林)△ (人民報首發)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宇航員被外星人劫持 月球是人造的(下)(多圖) 2020/5/23 (597,178次)
宇航員被外星人劫持 月球是人造的(上)(多圖) 2020/5/8 (562,292次)
心電圖成一條直線 老護士葬禮上爲何復活(多圖) 2020/3/7 (242,333次)
向日葵是造物主送給人類的一個奇蹟(圖) 2019/11/1 (270,634次)
讓人心跳!一億年前的琥珀中生物(多圖) 2019/10/23 (251,562次)
她的經歷證明 外星人是人類的敵人(圖) 2019/10/19 (250,884次)
「自閉症」患兒怕回不了家才帶上這功能(圖) 2019/8/6 (212,849次)
三個鐵定死的人 竟演繹出兩個奇聞(多圖) 2019/7/13 (248,476次)
封塵50年!月球岩石的研究將驚人(圖) 2019/5/23 (425,209次)
川普政府戳開中共最大的未癒合傷疤(多圖) 2020/7/24 (523,350次)
雲南神奇聽命湖 人可呼風喚雨(圖) 2020/7/23 (217,167次)
史前文明:姆大陸爲何成爲一個傳說(圖) 2020/7/22 (204,827次)
躲老鼠洞裏啦?世界轟動 習不知(多圖) 2020/7/18 (346,322次)
驚天霹靂 墨西哥這水下史前文明難解釋(圖) 2020/7/17 (259,040次)
閆麗夢冒死出逃 加快川普倒共步伐(圖) 2020/7/16 (346,065次)
當溺水小女孩看見自己身體時…(圖) 2020/7/14 (202,227次)
奇聞有答案 新生兒一舉動爲何媽媽死而復生(多圖) 2020/7/12 (229,371次)
艾森豪威爾一個善念 躲過暗殺(圖) 2020/7/12 (48,124次)

新華網的大實話《山仍在那裏》(圖) 2020/7/11 (300,297次)
說幾句並不多餘的話(圖) 2020/7/10 (305,185次)
世界瘋了!黑人命貴 法國美白霜下跪(多圖) 2020/7/9 (313,431次)
太行山的一個符號:申紀蘭與黨共進退(多圖) 2020/7/8 (506,313次)
環球時報傻呆!7常委逃夭夭 彭斯演講脫口罩(多圖/英文演講全文) 2020/7/4 (355,532次)
習不惜命!香港國安法與白鳥撞崖(多圖) 2020/7/2 (349,127次)
爲法輪功創始人接生的是她(圖) 2020/6/27 (557,040次)
朝鮮當局證實金正恩不可能再與川普見面(多圖/視頻) 2020/6/23 (393,847次)
真實故事:神教給我們這樣看人(圖) 2020/6/23 (136,495次)
半密聞半笑話:江澤民慷慨獻妻 2020/6/22 (515,081次)
三胖嗚呼了?瘟神掉過頭來再進北京(多圖) 2020/6/18 (360,439次)
滿視野都寫滿這四個字!電影《永恆的五十分鐘》(多圖/視頻) 2020/6/14 (1,414,276次)
布隆迪親共總統猝死 前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中招(多圖) 2020/6/10 (283,656次)
別急!上天是這樣愛他的(圖) 2020/6/7 (137,794次)
獻身死亡職位!中紀委書記趙樂際如願以償(圖/視頻) 2020/6/6 (632,385次)
逃生者們六四回憶屠殺 美國政府對此表態(多圖) 2020/6/4 (485,946次)
東非蝗災爲何如聖經描述的末日景象(多圖) 2020/5/31 (307,832次)
孟晚舟脦瑟 何柱國嘬死 習作何打算(多圖) 2020/5/30 (344,967次)
小幽默:特魯多甩鍋精準砸到位 (多圖) 2020/5/28 (387,173次)
太陽金字塔神祕能量 科學家爲何永無答案(圖) 2020/5/28 (205,624次)
替江悶聲大發財的 都得拎出來曬曬蟲兒(多圖) 2020/5/26 (497,522次)
宇航員被外星人劫持 月球是人造的(下)(多圖) 2020/5/23 (597,178次)
杜偉猝死兩天後 沈中陽登上砧板(圖) 2020/5/21 (306,648次)
兩隻巨龜報恩的奇事告訴我們什麼(圖) 2020/5/20 (214,601次)
新華網55字就把58歲駐以色列大使打發了(多圖) 2020/5/19 (301,688次)
87歲老母只求見兒一面 中共膽兒小…抽了(多圖) 2020/5/14 (208,392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