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踏访茶乡品茗 茶韵回甘馨香沁心扉(图)
 
曾晏均
 
2019年1月10日发表
 
台湾嘉义高山茶园依傍着层迭山峦,采茶农人辛劳身影在翠绿的茶树间移动。

【人民报消息】茶,传承了千百年中华文化,无论中国称「茶艺」、日本称「茶道」,还是韩国称「茶礼」,随着各国民情风俗不同,饮茶礼节与文化或许有些许差异,但是在精神层面,对人性情的陶冶却是一脉相承。 「热汤三滚展绿颜,青雾一袅舒芳烟,石桌围坐听山泉,品茗论道学神仙。」焚香、弹琴、品茗,此乃古人茶饮的意境。茶,在中国传统文化层面、修炼层面都舒展着千年精粹。 走访茶乡农人采茶忙 踏青寻茶,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走访茶乡,台湾嘉义高山茶园依傍着层迭山峦,长年山岚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好天气之时,阳光云影交错,团团白云翻滚于群峰之间,绵延弯曲的山坡上,满山遍野的茶树丛碧绿耀眼,高山茶在这充满挑战的土地上孕育茁壮,淬炼出令人回味无穷的茶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漫步茶园,巧遇农人忙着采茶,头戴斗笠,手脚缠着布、弯着腰,背着茶篮将一心两叶的茶菁放入蓝中,挥洒着汗水透着匠心,茶人辛劳身影在翠绿的茶树间移动,伴着蓝天、白云映衬下,此情此景彷如一幅山水画境。 品茶是一种优雅、闲适的艺术享受。每个人喜好不同,只要喜欢喝的茶就是好茶!有人天天喝茶,却不知如何分辨茶叶好坏?采茶农人表示,好茶可以从茶叶嫩度、外观形状、色泽、整碎度和纯净度来判断。 「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茶叶的嫩度,这是决定质量的基本要素。各类茶都有不一样的外形,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而茶叶色泽、嫩度都与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光看外形和断碎程度,就可以判定茶品好坏。 论起茶叶的纯净度,主要看是否混入茶梗、茶末,或是制作过程中混有木片、泥沙等杂物,纯净度高的茶则是不掺混任何杂物。此外,通过干香也可以鉴别茶质好坏,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但须留意,无论哪种茶都不能出现异味。 回韵,是对茶汤入口的礼赞。试泡时,茶叶完整则为手采茶,若茶底充分舒展、叶缘明显,则表示茶菁质量高,而好的茶底就算泡过很多次,闻起来仍会有一股清香。 道法自然融入饮茶文化 道家与品茗似乎有独特的因缘。道家强调尊生、贵生、忘坐、无己,注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家思想融入饮茶文化之中,「茶」与「道」的结合,体现了东方传统文化精神特点。 古籍《神农本草》中记载了茶的起源,「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相传神农氏有一个水晶肚,可以看到吃下肚子里食物的反应,神农为了帮助人类,就利用自己的水晶肚尝遍百草。他发现,茶入胃之后,会检查洗涤肠胃里的毒素,于是称这种绿叶为「查」,后来人们改为「茶」,也因此确认茶叶具有解毒功效。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首《七碗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诗中道尽了饮茶的妙处。 「茶圣」陆羽,研究茶因而撰写了一部《茶经》,总结出一套种茶、采茶、煮茶、品茶的方法,赋予了茶艺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从中陶冶性情,放下烦恼、执着,静下心神,学习入虚静境之理。 喝茶讲究天人合一,「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那么茶壶和水源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茶经》记载,饮茶择水以山泉为最佳,江水次之,井水则陪末座。 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第41回中,对「泡茶之水」描绘得非常精采。话说栊翠庵主人妙玉用梅花上的雪水为林黛玉沏茶,但黛玉不识货,误以为是旧年的雨水,这让妙玉心生不悦,于是指责黛玉是个俗人。后来黛玉才明白,原来妙玉烹茶的梅花雪水贮藏于青瓷罐中埋入地下已经五年,留待夏天时取用,清醇珍贵。 然而贾宝玉想多喝一些妙玉沏的茶,却被她讽刺,「闻一杯为品,二杯是解渴蠢物」,品茗应该如饮醇酒般一点一滴细细品味,才能有「茶香自舌端生」的感受。由此可窥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对饮茶的品味境界甚高。 沏香茗茶水火器缺一不可 有句话说:「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要沏一壶好香茗,须得茶、水、火、器四物相配,缺一不可。除了要有好茶叶、山泉水之外,茶具则讲究陶土、瓷器最好,玻璃茶具次之,好茶具有助于提高茶叶的色、香、味。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透过饮茶以茶学礼、修身养性,手执一杯香茗,轻啜一口清茶,细细品味人生甘甜苦涩,都随着清醇淡雅的茶韵,拂去千般疲惫,沁入万般温香。△

 
分享:
 
人气:44,594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