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魔術師會"吐火穿心"的戲法?(圖)
 
倪方六
 
2016年6月5日發表
 



漢代「穿心」魔術表演(山東孝堂山出土畫像石)。

【人民報消息】魔術在古代叫「幻術」,民間則稱爲「戲法」,它是中國最爲傳統的「百戲」娛樂形式之一,早在西周時期,中國的魔術師們已經粉墨登場。

周代「扶婁之國」已出現魔術表演

中國是魔術發源地之一,魔術最早始於何時?據十六國時期前秦王嘉所撰《拾遺記》裏的說法,在上古周代已出現︰「七年。南陲之南,有扶婁之國,其人善能機巧變化,易形改服,大則興雲起霧,小則入於纖毫之中,綴金玉毛羽爲衣裳,吐雲噴火,鼓腹則如雷霆之聲。或化爲犀、象、獅子、龍、蛇、犬、馬之狀,或變爲虎、兕,口中生人……」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扶婁這個地方的人擅長玩魔術,現代常見的「口噴煙火」(吐雲噴火)、「大變活人」(口中生人)等,都曾是扶婁國魔術師的絕活。

但《拾遺記》歷來被歸類爲「筆記小說」,公元四世紀時的王嘉記錄公元前十世紀的事情顯然不可能是史實,因此周成王七年的「魔術記載」存疑。不過,從現代考古發現分析,王嘉所記並非無稽之談,至少在漢代,這樣的魔術表演已相當成熟。

在山東嘉祥劉村出土的一塊漢畫像石上,便發現了「吐火」魔術表演。無獨有偶,在河南登封啓母闕出土的畫像石上,也發現同一類型的魔術表演。所以說,《拾遺記》所記並非像現代魔幻小說作者那樣「胡編亂造」,是有根據的。

秦漢時期魔術被列爲「百戲」之一

依《拾遺記》所述來看,「扶婁之國」可以看成是中國古代的「魔術之鄉」。這樣的地方是否真的存在呢?據考證,扶婁之國就是早已消失的轄地相當於今天嶺南惠州、東莞、深圳一帶的「縛婁古國」。「縛婁」爲春秋時期稱呼,漢代叫「傅羅」,魏晉稱「博羅」,博羅一名至今尚存。有人說,中國傳統的「吐火」類魔術是從西域傳入的,這顯然不妥,因爲扶婁人已有表演。

如果說《拾遺記》所記的魔術多少都有神話的色彩,那麼秦漢以後,有關魔術的文字記載就靠譜多了。如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所作的《西京賦》裏,便記述了漢安帝(公元94年-125年)時代的魔術表演節目。

當時,魔術表演已被列入「大型文藝演出」(百戲)的節目單。《西京賦》提到的「東海黃公」,便是一位技藝高超的魔術大師,他能操作技巧要求極高的大型魔術,表演時施用「幻術」,「立興雲霧」;畫地成河,現場立馬「流渭通徑」。

黃公表演的魔術儘管複雜,但當時魔術師已多能表演。漢劉歆《西京雜記》中即提到這種魔術︰「淮南王好方士。方士皆以術見。遂有畫地成江河,撮土爲山岩,噓吸爲寒暑,噴嗽爲雨霧。」

考古中發現,漢代藝人還能表演恐怖的「穿心」魔術,山東孝堂山出土的一塊畫像石上便繪有「穿心人」。△

 
分享:
 
人氣:38,03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