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端午節午時水奇效 劍井忠魂傳奇(圖)
 
採風
 
2016年6月3日發表
 
「劍井」傳說是鄭成功插禱泉得甘泉之處。井的直徑約 三尺,水深僅一尺許,三百多年來汨汨不斷,大旱也不涸。

【人民報消息】每年一到黃曆的五月初五,即端午節,這一天的正午十二時,汲取的水就是「午時水」。關於「午時水」,古來就有神奇的傳說。傳說中的午時水又以井水最佳。 「午時水」至陽之水 禳解陰毒之氣 「端午」是黃曆五月五日,古人也稱五月午日,又有「重五」、「重午」、或「端陽」的稱法,是天地陽氣至盛之日,五月五日午時,是天地純陽之氣極盛之時。在端午當天正午十二時汲取的「午時水」是「至陽之水」,特別純淨,耐久放不壞,用來鑄造劍器、銅劍,特別鋒利、耐用。古人有傳,在五月五日這一天煉劍、煉鏡、採藥可以禳解陰毒之氣。 在中國古代的鏡銘中就常見有「五月丙午日」或是「丙午鏡」的字樣。如漢朝光武帝的〈元光鏡銘〉︰「赤漢元光元年,五月丙午日辰,…造作尚方明鏡。幽諫三商,周流無極,山海光明,長樂未央…」,還有像是「元興元年五月丙午日鏡」等等。據查,從天干地支紀日的排列週期考證之,這個「五月丙午日」的「丙午日」是個習用的名詞,並非天干在「丙」的表記。丙在五行中代表着「火」的概念。 古代中國在端午日鑄造丙午鏡的文化也流傳、影響了日本古代文化。在日本古代的彌生時代(約公元前3世紀中到公元3世紀中)晚期製成的一面古銅鏡銘文中就鐫有「五月丙午之日」的字樣。 午時水鋒利鐵刀鐵具 在臺灣南部鹽水鎮鹽水港的舊港口聚落「橋南老街」有傳承兩百多年的打鐵老鋪,兩百多年來一直都是取用端午節時汲取的「午時水」鑄造鐵具。 在清代時,鹽水稱爲月津,是臺灣第四大城鎮,也是重要通港埠。月津的主要街道「橋南老街」是通往臺灣南部鄉鎮的交通要道,「橋南老街」上有多達13口古井,可見當時市集的興旺。 每年一到黃曆的五月午日,即端午節,這一天的午時,月津「橋南老街」的打鐵鋪就從井中汲取「午時水」儲存在大水槽中,以作爲未來一年鑄造各項鐵具之用水。目前傳承二百多年的打鐵老鋪「泉利行」繼續傳承着這樣的文化。相傳午時水是「至陽之水」,其所特有的陽剛之氣,讓打造出來的各式鐵具更加堅硬、鋒利、耐用。 臺灣「劍井」午時水 湧泉四百年 在臺灣中部的鐵砧山有口「劍井」,每到端午,來到井口取用午時水的人潮就大排長龍。「劍井」的直徑約三尺,水深僅一尺許,三百多年來汨汨不斷,大旱也不涸,井水清澈見底,甘美清冽。劍井的起源連結着明末反清復明的英雄鄭成功(1624-1662)這位人物的傳奇。 據說,劍井是鄭成功插劍禱泉得活泉的地方。清朝已有文獻紀錄,鄭成功曾開墾大甲。當年,鄭成功帶領軍隊以臺灣爲反清復明根據地時,曾被臺灣的原住民圍困在鐵砧山(當時稱銀碇山)。軍隊睏乏苦於無水解渴。一日正值端午日在天中,鄭成功領着官兵向天禱告,然後抽出配劍插入地下,頓時劍沉入地下,甘泉源源湧出,士兵歡欣至喜。於是這口井就以「劍井」命名。目前劍井邊豎有劍井記史碑〈國姓井紀〉(南明隆武帝賜鄭成功明朝國姓,世稱鄭成功爲國姓爺)。碑文中記載,每年逢端午前就有羣鷹飛來聚哭,不疲乏不停止,人謂是當年官兵的忠魂固結而成。

劍井記史碑〈國姓井紀〉。

大甲鐵砧山劍井有一詩(漢學家鄭明彰作)︰ 孤忠延正朔,大義絕親寰, 舳進紅毛海,劍沈銀碇山, 功高凌衛霍,壽短嘆張關, 一脈泉猶在,漢官何日還。 古來,鐵砧山這一帶就盛產各種仙草靈藥,而且,鐵砧山上還有一個斷尾田螺不死能活的傳奇,〈國姓井紀〉碑文上就有記載。於是劍井「午時水」的盛名更加遠播。從明鄭到今天曆時三百多年,每年端午日一到就有數千的民衆趕在午時前往劍井取水。 古書上也有「五月五日午時取井沐浴一年疫氣不侵」的記載。所以民間普遍相信午時水有消暑解毒、去疫癘等功效,既可內服也可外用。用午時水泡茶、釀酒,特別香醇可口。用午時水來沐浴淨身、灑淨房宅,還可避邪去晦氣。 裝午時水的容器以陶瓷或玻璃材質爲佳。午時水置放在陰涼的地方,歷經數年依然清澈甘美。臺灣也有一句俗諺︰「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就是說飲一口午時水勝過吃三年的補藥,諺語表現了民間經驗的午時水的神效。△

 
分享:
 
人氣:35,25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