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小騎士闖通關」腦性麻痹少年馬術界發光(圖)
 
2015年3月22日發表
 
紀錄片「小騎士闖通關之美夢成真」以三位腦性麻痹少年爲主角,藉由馬術克服困難, 找到自信與勇氣。影片中三位勇敢的主角孫育仁(右)、郭大維(中)以及吳維博。
臺灣第一位世界盃身障馬術選手孫育仁。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溫陽漾綜合報導)溫馨勵志的紀錄片「小騎士闖通關之美夢成真」,於2015年3月6日正式上映,紀錄片以馬術治療腦性麻痹患者爲主題,該片紀錄着三位腦性麻痹的少年如何克服困難,藉由馬術找到自信與勇氣。 一部關於「勇氣」的紀錄片 導演盧盈良表示,馬術治療並沒有很多人知曉,由於腦性麻痹患者有時會痙攣、行走不便、難以控制行動,透過馬術,他們可以訓練抓握、身體協調和平衡能力,避免肢體萎縮,是很好的復健活動。「小騎士闖通關之美夢成真」從紀錄短片到長片,前後歷時5年。影片以三位腦性麻痹的少年爲主角,包括25歲的孫育仁、18歲的郭大維和吳維博,他們來自不同家庭,卻同樣面對腦性麻痹的身體殘缺,在接觸馬術以後,他們努力克服身體障礙、勇敢追夢。 馬術教練張兆遠表示,馬術治療對身心障礙者的好處包括心理和生理兩層面,他們不太能做一般運動,有些人可能不良於行,但馬可以成爲他們的腳,讓他們體驗走路的感覺;而馬背的搖動可以幫助拉筋、訓練肌肉,比一般復健的效果好很多。此外,馬深具靈性,可帶給身心障礙者溫暖。 來自德國的Uta老師,因爲她的女兒患有腦性麻痹,所以把畢生的心力投注於馬術治療的領域。多年下來,她帶領着這一羣天生行動不便的孩子,改善了他們身體的狀況,並進一步的訓練他們參加國際的馬術比賽。過程中我們看見了汗水與淚水,以及天生殘缺的無奈,經過不斷的嘗試與努力,他們戰勝了自己,他們的故事見證了希望也看見了「勇氣」的價值。 小騎士代表着勇敢、挑戰、樂觀三大精神 三位腦性麻痹的少年,雖然身體上有殘缺,但卻不被種種挫折打倒,透過馬術治療給予自己帶來勇敢、樂觀、挑戰的精神。 孫育仁現在馬術治療中心當助理教練,自2005年開始在馬術治療中心進行治療,經由馬術的訓練改善了身體的狀況,也找到自己的目標,他想成爲一個優秀的馬師。2014年在比利時馬術資格賽中,取到在法國諾曼底康城舉辦的世界盃馬術錦標賽參賽資格,成爲臺灣第一個世界盃身障馬術選手。 「馬兒將牠的四條腿無條件借給我,帶給我快樂、讓我看得更遠。」談到馬,孫育仁充滿感激。他說,肢體缺憾讓他不若正常人行動自如,但馬將四肢借他,帶他邁向世界舞臺,「身體的缺憾反而讓我跨越國界,與世界交流。」「馬改變我的人生。」 即使是肢體無礙的人,也未必敢騎馬,對身障選手來說,從事馬術要克服的困難更多。孫育仁說,「我們要證明自己可以完成很多不可能的任務」,希望傳達這樣的感動給更多身障者。孫育仁表示「有限制不代表能力不好」,希望激勵身心障礙的朋友追夢。 只能坐在電動輪椅上行動的郭大維,2006年接觸馬術治療之後慢慢開朗起來,到馬場復健是他每個星期最期待的事,他說,會把握每一次能騎馬的機會,勇敢的生活,希望上大學後還能練馬術。 吳維博走路須要依撐柺杖,目前高二,到馬術治療中心進行復健已有10年,維博表示這裏像一個大家庭,沒有輕視或嘲笑,只有汗水和歡樂,所以非常享受騎乘在馬背上的感覺,每次一下馬,就會開心的展現筋骨拉開的動作。我們看來小小的開合,對他而言,卻是極大又辛苦的挑戰!他對學習很有興趣,以後想當一個歷史學者! 馬術治療是提供腦性麻痹患者另一種復健的方式,紀錄片「小騎士闖通關之美夢成真」帶大家看見腦性麻痹患者的生活,鼓勵腦性麻痹患者能勇敢的面對自己,進一步活出自信的人生。小騎士想說的是,「生命就該不斷勇敢的去嘗試!」△

 
分享:
 
人氣:21,26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