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幾十年來,中共地方當局在GDP的指揮棒下,掀起一波波的「圈地運動」,無數村莊在消失,中國僅有的全球7%的可耕面積進一步縮減,由於污染加劇,資源耗竭,糧食生產正在步步萎縮,許多地方甚至糧庫空空如也。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糧食消費國,中國若糧食短缺意味着什麼? 糧食短缺,導致今年十月中國的糧倉,黑龍江、江西等省都會上演的「搶糧」大戰尤爲激烈,特別外資糧企「有多少要多少」,令中企和糧庫擔憂「糧價要漲到天花板上去了」。 爲了「解決」糧荒問題,在進口糧食的同時,中共當局引進了基因改造技術。2009 年11月27日,中共農業部批准了兩種基因改造水稻、一種基因改造玉米的安全證書,成爲世界上第一個允許主糧基因改造種植的國家,引起民間強烈反彈,因爲基因改造作物都是絕育產品,必須永遠依賴跨國公司出售的種子、化肥,中國的糧食資源將完全受制於它國。糧食是國家的命脈,未來中國的命脈在哪裏呢? 據《新紀元週刊》刊文報導,今年以來,中國物價上漲,一串串頗有創意與漲價相關的新詞彙「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糖高宗」、「油不得」、「蘋什麼」牽動千家萬戶。中共官方統計的通脹指數也在上漲,民衆錢包持續縮水,生活水準下降,而中共央行還警告,物價上漲壓力依然存在。 中國缺糧 外企加入「搶糧大戰」 金秋十月,中國南部的產糧大省江西省出現瘋狂的一幕──稻米尚未收割,一場空前的「搶糧大戰」卻已上演。外資糧食企業、國有糧食企業以及民營糧食企業都參與到「搶糧」的大軍當中。 「外地好多人到這兒來收購,他們出高價,(國家)糧管所出96元,他就出98塊、99塊,叫我幫他收購,他說有多少要多少。」江西省撫州市東館鎮的農民遊春榮10月27日感慨的對《國際線上》說。 以往很少見的外資糧食加工企業,例如,不計收購成本的國際糧食巨頭益海嘉裏已經在江西建設了一個日加工大米600□的大米加工廠,未來要達到日加工1,200□大米的能力,其主要的收購目標就是當地種植的稻米。 糧庫空空如也 糧價整體走高 在中國產糧重地的東北,牡丹江市農委專家10月22日預測,糧價將呈現整體走高態勢,大豆、玉米、水稻三大作物價格平均每公斤比去年高出0.2~0.4元,一改往年新糧上市價格走低的態勢。目前新大豆已陸續上市,受進口大豆走高的影響,價格也明顯高於去年。 中儲糧樺川糧庫工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10月17日收糧告示貼出後一直沒人送糧,偌大的糧倉內空空如也。「樺川庫能存十幾萬噸的糧,但現在幾乎都沒有了。」中儲糧樺川庫副主任韓偉說。新糧上市的價格已把去年的國儲收購價遠遠拋在了後面。 中國第一大糧倉黑龍江省,水稻價格已衝向1.40元大關,「都快趕上去年大米價格了」。而該省佔全國產量一半的大豆,價格不到一個月每斤漲近0.20元,漲幅超過已經瘋漲一輪的水稻。 水稻、玉米、大豆等大宗農產品,無一例外,經紀人「有多少要多少」,而糧農「捂糧惜售」,付士米業相關負責人不無擔心地說:「糧價恐怕要漲到天花板上去了。」中共農業銀行總行高級專員何志成最近更警告,糧價上漲局面有可能失控。 糧價上漲 引爆通脹 「今年下半年開始的通脹預期上升,直接因素是糧價上漲,而糧價上漲背後因素複雜,進入四季度,炒作成分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何志成警告「糧價上漲局面有可能失控」。實際上,10月19日,央行決定加息,就是在警告通脹預期。 「我國糧價多年來一直低於國際價格,被長期壓制,已經積累了巨大市場上漲能量,藉助國內外流動性過剩之勢,未來一段時間糧價上漲的持續性甚至是報復性上漲幾乎是肯定的。」何志成認爲,但更讓他擔憂的是,由此可能引發通脹預期失控,帶動更多商品輪番上漲。 糧價和通脹什麼關係?據報導,1985年、1988至89年和1993至95年三次較爲嚴重的通貨膨脹,都是由於上年或當年糧價大幅度上漲引起的。不僅如此,伴隨這三次較爲嚴重的通貨膨脹,貨幣供應量也都在上年或當年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 今年,恰恰也是這兩種情況同時出現。近期,房價、油價、肉價、油價、糧價、菜價、蛋價、棉花價輪番飆漲。而中國央行還說,短期內物價上漲壓力依然存在。近日有專家表示,央行爲了刺激經濟,近年來超發了43萬億人民幣。因此,濫發鈔票被認爲是通脹主因。 中國耕地面積日漸萎縮 什麼都可以缺少,但糧食不可少。今年的全球糧食價格狂漲,使一些嚴重依賴全球進口糧食的國家都暗下決定:糧食還得自己來生產,否則太受制於人。 比起發達國家,中國食品佔國民平均收入的比重非常高,高達60~70%,糧價稍微上漲,對老百姓的影響都非常大,所以中共當局一直在壓低糧價,並對農民隱瞞,糧價「被」長期低於國際價格,用於穩定社會。 而中國的人口又增長迅速,近年來,在GDP的大棒揮舞下,中共地方當局強拆民居,逼農民「上樓」,擴大城市化,耕地面積日漸萎縮,糧食問題更加嚴重。怎麼辦,爲解決糧荒,當局開始引用基因改造技術,不管國內外如何爭議。 「基因改造」充滿中國市場 近年來,中共進口大量基因改造食品,「你看看,這些標着『基因改造』成分的豆油,還都提價了。」10月28日,在青島寧夏路一家大型超市的食用油專區,正在買油的市民陸女士說,因爲花生油價格貴,本想買一桶調和油,結果發現專櫃上幾乎所有的調和油和大豆油都包含基因改造成分。 大潤發超市一個品牌大豆油的銷售商說,現在的大豆油全是由基因改造的大豆榨出的,據她了解,市面上已經沒有非基因改造的豆油了。青島港區內的渤海油脂有限公司經理李先生說,進口大豆出油率達到20%,超過國產的4個百分點。 「因此說中國70%的油脂企業靠外資控制一點也不誇張。」李經理說,青島港的糧食在大連交易所,每年的糧食進口在以25~28%的速度增長,其中進口糧食的95%以上都是大豆,今年上半年已經進口大豆287萬噸,而去年一年才只有387萬噸。 大豆作爲最早引進的基因改造食物,已逐步佔據了中國的大豆加工市場,「逛超市滿眼都是基因改造豆油」,導致國產大豆加工企業97%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而大力發展的基因改造種植,卻受制於國外生物技術,使中國的糧食競爭處於劣勢。中國食品如何能不漲價? 中國國產大豆定價權喪失 中國大豆產量不足市場需求量的五分之一。儘管連續多年大豆豐收,進口原材料上漲就成了國產豆油的最終「定價推手」。今年前9個月,中國通過海關的大豆進口量爲4,016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4.1%,《中華工商時報》29日報導,因受國外基因改造大豆進口衝擊的不利影響,近年來,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發展舉步維艱,全年有97%的企業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 10月20日,爲平抑食用油價格的大幅上漲,中國國家糧油交易中心拋售30萬噸國家臨時存儲食用油,似乎並不能完全抵抗住此次「漲價潮」。 對於明顯地「反常」漲價,業內人士認爲,表面看來,是因爲進口大豆價格上漲、遊資對通脹預期的炒作和10月10日的美盤暴漲,但問題的實質還是老話題:國產大豆「定價權」的喪失。不過這些似乎並未引起當局的介意。 拿十幾億人當小白鼠做試驗 2009年11月27日,中共農業部批准了兩種基因改造水稻、一種基因改造玉米投入商業化種植的安全證書。大米和玉米是中國人的主要糧食,從而中國成爲全世界首個批准主糧基因改造種植的國家。此舉引起民間的強烈反彈。 今年4月,130多名學者聯名上書全國人大,要求農業部收回安全證書。兩會期間,也曾有5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反對基因改造商業化種植。之後,民間的反對聲音更是此起彼伏。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承認,對於基因改造作物之所以存在安全性顧慮,主要是有些基因改造作物特別是抗蟲的基因改造品種,含有一種物質叫做BT毒蛋白。由於蟲子吃了BT毒蛋白可以被毒死,因此長期攝入該物質對人是否有害很難說。也有人認爲,中共當局匆忙批准基因改造食物是在拿十幾億人當小白鼠做試驗。 中國的未來還不令人擔憂嗎? 普遍認爲,種植的最直接的後果:一是基因改造產品都是絕育產品,不像傳統農作物,可以用打下的糧食作爲來年的種子,而只能每年購買新種子。二是基因改造食品對農藥化肥具有特殊要求,只能使用基因改造種子公司指定的農藥化肥。在國際「糧食戰爭」的背景下,中國將處於劣勢。 據悉,中國在研發的8個基因改造水稻品系共涉及至少28項國外專利技術。換言之,中國的基因改造農作物並沒有一種擁有獨立的自主知識產權。而世界上主要農作物基因改造種子的專利權,幾乎全部屬於孟山都、拜耳、杜邦三家跨國大公司,購買就要支付昂貴的專利費。 更嚴重的是,在最終的食物生存權上,中國以後可能將完全受制於西方基因改造跨國公司。民以食爲天,國以糧爲本,中國的未來還不令人擔憂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