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汉服回归──找回华夏儿女风采(多图)
 
——汉服回归大赛
 
齐先予

1999年2月19日美国纽约时装
展上,一名模特展示中国古代
宋朝时期女子的服饰。(法新社)
【人民报消息】中国古人的服装是个非常丰富庞大的系统,当今中国人有的衣物,古人都有类似的设计,而我们却把古人最喜爱,也最能体现中国人独特魅力的衣物给抛弃了……

中华民族自古被称为“华夏”儿女。《尚书正义》解释说:“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然而昔日这个创造了美丽服饰的汉民族,如今却成了世界上唯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

消失了的汉服

一九六四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十元券上,中国各民族穿着各自的民族服装,汉族却穿着中山装。一九八七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十元券上面的汉族和一角券上面的满族却穿着同样的服装。在二零零四年五十六个民族联欢晚会上,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都身着各自民族服装,而汉族姑娘却穿了件西式黑色晚礼服……

在海外,当人们赞叹韩国人的韩服雍容华贵、日本人的和服美丽端庄时,许多中国人都不知道,韩服只是明朝汉族的一种礼服,而和服只是几款唐朝汉服而已。

中国人最先缝制衣服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会穿衣服的生物。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一万八千年前的骨针,说明那时的山顶洞人已经会穿衣服了。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粗麻布印痕。在四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也发现过每平方厘米经纬各有二十多根的细葛布和每平方厘米经纬各有四十多根的绢。

中国人不但是最早制作衣物的人类,而且衣物对于中国人来说,除了普通的护身、御寒、遮羞、美观外,还比其他民族多赋予了礼仪道德的内涵。《易经》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在古人心目中,个人的服饰和全社会的治理都是息息相关的。

提起古人的服装,不少大陆人以为古人只有那种拖拖遝遝、行动极不方便的礼服,其实这是种错觉。自从发明衣服以来,中国古人就有类似现代人这种便于劳动的便服,然而由于古人讲究等级和礼仪,那些底层百姓和军人所穿的衣物一般不在影视作品中反映出来。中国古人的服装是个非常丰富庞大的系统,当今中国人有的衣物,古人都有类似的东西,而我们却把古人最喜爱,也最能体现中国人独特魅力的衣物给抛弃了,这无疑是当今中国人的悲哀。

回归大赛带来的希望

人们常说,一个没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她会因同化淘汰而最终被消灭掉,中华民族如今就到了这样的危险时刻。特别是中共执政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华传统文化被摧残殆尽,体现在服装和修饰方面,尽管如今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橱窗城市里,人们穿得西化新潮、多姿多采,然而华夏儿女本应拥有的华美典雅、雍容华贵、飘逸潇洒的气度却杳无踪迹,最符合中国人身材、肤色和气质的服装却再也找不到了……

尽管前些年大陆有人提倡穿汉服,在中共两会期间,也有代表提出要把汉服确立为中国的国服,在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时应该穿汉服等,然而由于人们没有从道德、礼仪和文化的深层面认识汉服回归的重要性,不少人把穿汉服当成了“敢于将古装戏服装穿上街的”COSPLAY(真人扮演动画片人物),效果并不太好。

值得欣慰的是,总部设在纽约的新唐人电视台正在举办的“全世界华人汉服回归大奖赛”,却是从“全面回归人类正统文化”的高起点来推动汉服的发展,这无疑是热爱本民族服饰的中华儿女的幸事,也是散居世界各地、有各种特长且有志于弘扬纯真、纯善、纯美的正统文化的服饰艺术家们切磋技艺、共襄盛举的良机。

据评委介绍,汉服是指汉族人的传统服饰。汉服回归设计并非完全照搬中国古代的服饰,而主要是通过借鉴唐、宋、明时期的汉民族服饰文化,源承古人“仁、义、礼、智、信”的行为规范和纯善、纯美的价值取向,结合现代人的特点,以独特创新的手法寻回汉服源远流长的珍贵服饰礼仪文化。

比赛分两大系列:礼仪类服装和日常服装,每项头等奖一万美元。大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大步,其中七月七日为设计效果图投稿截止日期。详情请见大赛网址:http://hancouture.ntdtv.com

丝绸与嫘祖的传说

西方人对中国的最早认识,很多是从“丝绸之路”开始的。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中国的丝绸就传到了中西亚和地中海沿岸,《古兰经》称“丝绸是天国的衣料”,当时中国丝绸是比黄金还珍贵的宝物,到了唐代更是常常出现“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景象。

说到丝绸,人们会联想到第一个养蚕织丝的嫘祖。嫘祖是黄帝的元妃,出生在西陵即今四川省盐亭县境内。据古籍记载:“黄帝之妃西陵氏始蚕,即为先蚕。”“黄帝制衣裳因此始也。”在古代,蚕称为“天虫”,传说玉皇大帝被孝顺的嫘祖所感动,于是把罪仙“马头娘”打下凡间,变成吃桑叶吐丝的天虫。嫘祖是第一个把野生的蚕家养,并实现抽丝、织布、制衣的第一个人。

汉服的演变形式


2007年4月28日,中国北京清华大学的
学生身着汉朝服饰。(法新社)
一位圣者说过:“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人一朝民,一朝文化,一朝服饰。”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服饰,他们彼此代表了各自体系的特色,不像现代人所认识的那样,越是现代的就越先进越高级。

在商周时代汉服就开始了上衣下裳的衣冠制度。那时无论男女,下身穿的是裙而不是裤,人人都要束发,发髻要用笄别住。古籍中常见周天子赐给臣下“赤芾”(一块红色的布),系在腰间垂于腹前,这是贵族身份的标志,后世称为“蔽膝”。

先秦时华夏族的上衣下裳朝宽衣博带上发展。衣服是右衽窄袖、长度在膝盖上下,领、袖、襟、裾都用花边装饰,没有纽扣,以带束腰。春秋战国时出现了一种新式服装叫深衣。“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深衣。”(《礼记》)不论贵贱、男女、文武都穿深衣,贵族以冕服为礼服、深衣为常服,平民以深衣为吉服、短褐为常服。那时已经流行皮带,上面可悬挂各种配饰。

关于儒家崇尚俭朴,认为不应该用丝绸来裁制内衣襦和裤。《礼记》曰:“衣不帛襦”。可到了六朝时,有些世家子弟居然用白色的丝绸来做内穿的裤子,所以被称为“纨绔子弟”。古代的裤子最早叫“胫衣”,穿时套在胫上,甪膝盖以下的小腿部份,主要为了保暖。后来胫衣变成裤,通常没有裤裆,只有两只裤脚管,上端连在一起,用带系在腰间。


高髻、小袖衣、长裙、披帛,
吹笛的唐代仕女。
隋唐时代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加上经济繁荣、社会开放,服饰也日趋丰富华丽。开元以前女装以窄袖为时尚,胡服尤其盛行,初唐妇女多喜欢戴胡帽,穿翻领窄袖袍、条纹小口裤,着软靴、系蹀躞带。中唐以后衣衫又趋于宽大。唐代社会上思想比较开放,常有妇女穿着男装,还流行袒胸的低领衣服,喜欢在襦衫外面罩一件对襟短袖衣,叫做半臂或半袖,肩部搭一条披帛。唐代女裙的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尤其流行像石榴花那样的红裙,诗人称之为石榴裙,那时的妇女喜欢画眉毛,擦胭脂,涂口红。男装以圆领窄袖袍衫为主要的服饰,靴已成为士庶通用的鞋了。

宋代由于社会崇尚理学,提倡“存天理,去人欲”的保守道德观,所以服饰以自然简朴为主,襦袄是平民的常服。女装外衣以襦衫和裙为主,上衣趋向短窄贴身,下裳流行褶裤裙。内衣有抹胸和裹肚,裤子是不露在外面的,只有下等人才单穿裤子。宋代还流行在衣衫外面加罩一件不加横襕的宽大外衣,斜领交裾的叫“直身”,直领对襟的叫“鹤氅”。唐代流行的“半臂”是一种短袖外套,而宋代流行的外套叫“背子”。背子有长有短,有长袖有短袖,其特点是两边的衩一直开到腋下。


2007年2月8日,台湾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展出北宋书画、
汝窑、宋版图书特展,墙上即是北宋皇帝宋徽宗的画像,
可看见当时天子的服饰。(法新社)

明代官员的袍服为团领衫,系玉带。职官的服色和花纹按品级高低而异。前胸和后背各织一块方形的纹饰,叫做补子。文官的补子绣飞禽,武官的补子绣走兽,纹样按品级各不相同。儒生都穿镶黑边的蓝色直身,戴有黑色垂带的软巾,又称儒巾。皂隶穿青色布衣,市井富民商人虽然能穿绫罗绸缎,但是只许用青色或黑色。万历以后禁令松弛,艳衣丽服才遍及黎庶。


2007年12月19日,在南京朝天宫举行的集体婚礼,
新人穿着明朝式样的婚礼服。(Getty Images)

汉服设计中的人文因素

汉服最主要的特色是交领右衽、袖宽且长、以绳带系结取代扣子,穿着汉服让人神态举止有含蓄内敛、端庄稳重、潇洒脱俗的气质与美感。除了这些外形特征外,汉服还包含社会政治、宗教信仰、文化习俗、时尚审美等多种因素。

古人认为服饰礼仪的目标是维护社会秩序,讲究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汉服分五等,尊卑有别。例如,唐宋时以服色、带饰表示官位之高低;明清时以补服形式界定职务之上下。绯(红)色袍衫为一至四品官阶,青色袍衫为五至七品官阶,绿色袍衫则是八至九品官阶。此外服制规定不仅涉及皇宫官吏,还包括社会各阶层的百姓,如明代“百工百衣”的“职业装”现象等。

汉服的设计还包括崇天地、崇神明、崇祖先等思想内容。如出于对天地的崇拜,产生了传说中中国服饰早期的形与色。殷人尚白,是因为视蚕为天虫,蚕丝的白色系上天所赐。《周易.系辞下》载:“皇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干为天,天玄色;坤为地,地黄色,以此为据形成了上衣下裳、玄衣𫄸裳的服饰。又《周礼》:“享先王,则衮冕。”即通过冕服表达对祖先的崇敬。

汉服设计中还离不开伦理道德。如古代社会要求妇女“专一”,于是后六服制皆采用袍制,衣与裳相连属而不分。又如“妇随夫色”,实际上是“夫贵妻荣”的翻版。此外《礼记.丧服小记》强调:“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因事关人道,故臣之为君,子之为父母,妻之为夫,丧服设计都有严格的区别。

在汉服设计中还有考虑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习俗。如过年时,百姓的服饰要有红色以示喜庆;清明节的衣装要略暗以示庄重;端午节时儿童要穿“五毒衣”,头戴“虎头帽”,脚穿“虎头鞋”,以驱鬼避邪。

从新唐人连续两年举办的“神韵”演出中人们发现,纯真、纯善、纯美的中华传统文化正在复兴,我们完全有信心相信新唐人的汉服回归比赛,将找回迷失多年的华夏之美。

(新纪元周刊)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汉服泰斗王宇清向新唐人汉服大赛致敬(图) 2008/6/27 (17,274次)
神韵明星陈永佳:新唐人大赛为艺术家提供大舞台(图) 2008/6/25 (21,134次)
全世界华人小提琴大赛(图) 2008/6/22 (16,200次)
让美梦成真!参加世界级大赛,你的希望来了(多图) 2008/5/16 (20,450次)
唐装──介绍中国传统服饰(多图) 2008/5/4 (44,764次)
台名校师生喜迎“全球汉服回归设计大奖赛” 2008/5/4 (36,180次)
新唐人关于将举办一系列世界级华人赛事的说明(图) 2008/4/24 (44,368次)
新唐人推出08年九项世界级华人大赛(多图) 2008/4/11 (45,774次)
“新唐人电视台全球系列大赛”即将上场(图) 2008/4/4 (23,802次)
布什把周永康当球踢给胡锦涛 2008/6/28 (44,514次)
机会来了!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多图) 2008/6/27 (43,459次)
新华网特大新闻!胡温公开斥责周永康(图) 2008/6/26 (51,240次)
小笑话:薄一波给孙子起名(图) 2008/6/26 (40,040次)
要出大事!赵本山火炬手腊像出炉(多图) 2008/6/26 (40,026次)
哇!人民币上有条逃离大难的路子(图) 2008/6/26 (22,624次)
“胸中雄兵百万”的毛原来一肚子狗屎(多图) 2008/6/25 (71,398次)
薄熙来大凶兆,从一张照片说起(多图) 2008/6/24 (51,611次)
怪事,活的死了,死的活了(图) 2008/6/24 (35,828次)

川式红烧肉!三个让人震上几震的新闻(多图) 2008/6/23 (34,517次)
曾庆红二次请求出国探亲的原因 2008/6/23 (41,255次)
激情拉萨!火种熄灭,照老规矩办…(图) 2008/6/22 (35,431次)
我有一个比这建议更绝妙的建议(多图) 2008/6/22 (31,217次)
温家宝:不管如何我还得干下去 2008/6/21 (40,296次)
一看都傻了!这地图原件不看还好(图) 2008/6/20 (39,669次)
咦,欧卫想做老江的耷拉孙儿 2008/6/20 (33,282次)
看毛的年轻时代:天生一个坏种儿(多图) 2008/6/19 (72,436次)
江:要动手,现在正是时候 2008/6/18 (37,853次)
外星人真急了:别想再蒙人(多图) 2008/6/18 (43,202次)
厉害!立陶宛这个新法把中共抽筋扒皮(多图) 2008/6/18 (34,251次)
脸又歪了!老江目前对付胡温换新招儿 2008/6/17 (43,001次)
老江为此把周永康叫去训话(图) 2008/6/16 (42,666次)
希拉里要离婚!谁来关心美国(多图) 2008/6/16 (32,124次)
中共乐的一癫癫!布什离任前的最大抱负(多图) 2008/6/15 (32,647次)
已经来了!这个新闻让我的心发抖(图) 2008/6/14 (42,502次)
不可思议!苏格拉底把中共抖个底儿掉(图) 2008/6/14 (34,461次)
郭伯雄该杀!政治局会议唯一落实的一件事(多图) 2008/6/12 (52,338次)
江携宋祖英逃生!一张不可思议的图片(多图) 2008/6/11 (58,547次)
舌头较劲,这样的老倔头儿俺见多了 2008/6/11 (28,236次)
看政治局!中国最近要发生更大事 2008/6/10 (52,355次)
忍无可忍!北川存活学生被强奸(多图) 2008/6/8 (64,472次)
瞧见没有,就是这女人坏了彭克玉的事(图) 2008/6/7 (55,910次)
几张越琢磨越抖激凌的图片(多图) 2008/6/6 (38,963次)
刘淇:这种事情千万不能泄露出去(多图) 2008/6/5 (45,281次)
济南军区司令部的这个声明想说什么(图) 2008/6/5 (43,158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