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裏裹着的心
 
作者:歐陽非
 
2006年3月3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三十年前被中共屠殺的一位年輕女性臨終嘆息道:「我向冰冷的鐵牆咳一聲,還能聽到一聲迴音,而向活人呼喚千萬遍,恰似呼喚一個死人!!」

人們大都認爲自己是有善心的,卻爲什麼能做到如此無情?

在西方社會,政府一般就管政府的事。中共是什麼都管,包括「思想品德」。從小學到大學,都有政治課,思想品德教育都歸在政治課裏,所以,現在我們中國人的 「品德」是同「政治」緊密聯繫起來的,就如同中共的文藝一樣,是要爲政治服務的。黨的最高政治是什麼?就是維護黨的統治。於是,鞏固黨的統治地位的因素就注入到了人們的日常「德行」之中。每一種因素,就象一層洋蔥皮,把心一層層包裹了起來。人們的「心」就只能是圍繞着黨的利益的「心」。共產黨要人民「對同志象春天般溫暖,對敵人象秋風掃落葉一樣無情」,而所謂的「敵人」,永遠只是「黨的敵人」(更確切的說,絕大多數是黨指定的「敵人」),他們大多數實際上都是普通善良的百姓,是我們的親人,是我們的同事,是我們的街坊鄰居。

這就是我要說的黨文化的又一個特徵:「洋蔥」裏包裹的心。洋蔥皮把先天純粹的心包裹起來了,浸滿黨的因素的洋蔥皮更把善心變異了。對於「黨的敵人」的生命,人們會變得「理直氣壯」的漠視。這種「心」,對於千千萬萬被共產黨迫害的普通百姓來講就顯得尤爲「殘忍」。人們不但生不出善心,而且每一層洋蔥皮都是讓人無動於衷的藉口,都是讓人去爲共產黨的罪惡辯護的外衣。本來簡單分明的善惡是非,卻變得混沌複雜,攪擾不清。

比如,你講法輪功學員受迫害的事啊,他卻強調他不信法輪功的理念。大家知道,認不認同一個事物、一種理念,與有人受到殘忍迫害時你是否具有惻隱之心,有沒有同情之心根本就沒有邏輯關係。

你再跟他講,人遭受無辜迫害,站出來反對迫害不是合情合理嗎?他又說了,他不喜歡法輪功反迫害的方式。你告訴他,中共杜絕了一切法輪功說話的正常渠道,該受指責是中共,怎麼能反過來埋怨受害者呢?中央電視臺反覆誣陷法輪功,他不說啥,法輪功插播幾十分鐘的真相節目,他卻抱怨起來了。

你給他講了很多無可辯駁的事實,他該無言以對了吧?他又說現在「日子好了」,管什麼迫害不迫害。「日子好了」更不應該有迫害呀,怎麼反而聽之任之了呢?事實上,現在的「日子」並不是真的好了,只是短期的表面繁榮,是靠子孫後代的資源和環境及社會道德的代價換來的。更可怕的是,很多人的「日子好了」正是建立在對別人的迫害上,非法抄家、無理罰款、摘取活人器官販賣牟取暴利,等等。現在的社會,危機四伏,社會不公、人心墮落、道德崩潰、貪腐猖獗、環境惡化、資源枯竭,這樣的社會如何能有真正的好日子?一個不關心他人死活,沒有社會道德的日子,如何稱得上「好日子」?

你講清上面這些道理後,他還有藉口:我不相信有迫害,如果有,政府還不報道出來?你告訴他,迫害法輪功的主謀就是共產黨,怎麼能指望它自己出來承認呢?

他還有他的「理」,說你們是「搞政治」,他不摻乎。看到有人無緣無故被虐殺,還說要求懲辦兇手的人是什麼「搞政治」,這同政治有什麼關係?他自己都覺得理虧。

洋蔥皮剝到底了嗎?還沒有。這時,他還要絞盡腦汁的來挑受害者的「刺」,說你的證據哪裏有矛盾,哪裏不嚴謹,哪裏有漏洞,而對共產黨造的謠卻一概認可。

中共在歷史上殺了多少人?造過多少謠?有人高喊「打假」,卻不敢、不願去打共產黨的假,專跟受害者過不去,這種心理不是很陰暗嗎?中共嚴密封鎖迫害真相,透露出來的證據已是難能可貴,而且證人們要冒着生命的危險。兇手殺人了,老百姓並沒有義務去取證,那是執法機關應該做的,現在因爲兇手就是把持政權的中共,才逼得老百姓去尋找證據。人們能做的,應該是去幫助收集、完善證據,而不是面對殺戮,還對受害者提供的證據說三道四。就如同納粹屠殺猶太人時,你對當時透露出來的迫害證據百般刁難,如今回首,面對無數猶太人失去的生命,你能承受的起良心的責任嗎?

其實,這些人不是不知道中共什麼都乾的出來。最後一層洋蔥,就是「如果真是有人被迫害,我不會不同情的」。這一句簡單的話,讓他最終找到了真實自我的那點良心的依託,但是,受害者卻承受了喚醒這良心的沉重苦難——因爲那層層疊疊的洋蔥皮都是在否定這場迫害,都是在爲他自己的「不作爲」尋找庇護。

面對法輪功遭受的迫害,很多人的態度是這種「洋蔥裏包裹的心」的極限表達,因爲中共在鋪天蓋地的誹謗宣傳中,把能醜化和妖魔化對方以及煽動仇恨的無數惡的因素,都注入了包裹人們內心的那層層的洋蔥皮裏,去變異着人們真實、純粹的心。

能夠把一層層洋蔥皮裹到一起的,就是那個共產黨的因素。只有清除了共產黨,才能真正解體洋蔥,使人們真實的心不再變異,使良知和善念能夠在陽光下茁壯,滋潤所有的人。

(明慧網)

 
分享:
 
人氣:15,02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