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国特色的「热烈掌声」
 
【人民报消息】日前我去某县级市采访,参加当地县、乡、村三级干部大会,“一把手”的“重要讲话”慷慨激昂,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突然“重要讲话”中止,见报告人嘴巴微张,眼睛愣愣地瞧着听众,像是中风失语。会场顿时惊愕:“大老板怎么了?”人们在压抑和焦躁中等待着,到了第5分钟,只见我那位老同学、县委秘书科长急匆匆地跑上主席台一隅,高举双手,使劲地拍,随之满场掌声骤起。显然,这鼓成了“倒掌”,他小子吃豹子胆了。只听麦克风里一声断喝:“休会10分钟!”看来,“重要讲话”者已经意识到了掌声的反常。10分钟过后,大会继续,依旧不时掌声热烈。这玩的是哪一出把戏?

事后,我那位科长同学给我看了“重要讲话”的原稿,一吐隐秘和苦衷。该“重要讲话”堪称奇文,每隔几行就标着一个“(鼓掌)”。讲稿有两个版本,印发给与会人员的是“公开版本”,不标“(鼓掌)”;标“(鼓掌)”的是“秘密版本”,只打印4份,一份交报告人,以便其见了“(鼓掌)”就嘴巴暂停,留出鼓掌间隙;一份交主持人(“鼓掌诱导员”是也),以便其见了“(鼓掌)”就率先拍手,诱导听众鼓掌;一份交“鼓掌计时员”,以便其见了“(鼓掌)”按码表,记录鼓掌时间长短,额外鼓掌者另计;还有一份留存“鼓掌脚本编写员”处备查。上述闹剧的问题出在会议主持人内急如厕,“(鼓掌)”处因没了“导鼓”而哑场,我那位科长同学(“鼓掌脚本编写员”)越俎代庖,充当“掌托”救场,弄巧成拙搞成了“倒鼓”,落个挨累不讨好,被一顿训骂,还要写检讨。

“鼓掌脚本编写员”、“鼓掌诱导员”、“鼓掌计时员”成为体系,被统称为“鼓掌工作者”。这个序列在国家编制法规和各级“红头文件”中虽然查无出处,可是一旦地方上召开大型会议有领导重要讲话,“鼓掌工作者”的班子就不可或缺了,据说“鼓掌工作者”在一些地方的官场上已经“时尚”多年。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媒体在发布领导人作“重要讲话”的新闻中能准确无误地报道鼓掌的次数和鼓掌的时间,原来是“鼓掌工作者”的默默贡献。 
 
很多时候,权力者的讲演和报告,即便是大话假话空话废话鬼话,也是没人敢说不重要的,心里嘀咕反对嘴巴决不敢出声;没人敢不鼓掌,心里不情愿巴掌也得应付,否则,就等于自我暴露,公开声明自己是另类和异端。我并不一概反对鼓掌,只是希望掌声都是真实的,真诚的,能“情动于中发于外”。勿庸讳言,在 “鼓掌工作者”的操纵要挟之下,鼓掌不断“规范化”、“程序化”,“重要讲话”者的惬意感、虚荣感和权威感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如雷似潮的掌声中,未必都是真高兴的、真赞成的和真欢迎的,也不乏违心的、应付的乃至愤懑的。有一次我参加某县“美化家园”动员大会,当县委书记宣布“为了美化县城,机关干部、企事单位职工每人都要捐献一个月工资”时,满场竟然也掌声雷动。腰包被掏也高兴、赞成、欢迎?鬼才相信呢!显然都是慑于权势,不得不鼓罢了。

鼓掌也要打假,也要“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也要尊重民意,还鼓掌的自由于民。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摒弃旨在阿谀哗众的“鼓掌工作者”这个官场“潜行当”,不要再有令人作呕的“导鼓”和“掌托”招摇作祟。媒体作会议报道,不要再报“重要讲话”的鼓掌次数和鼓掌时间,让这病态的“报道模式”永远绝迹。

(《百姓》2006年第1期)〔原题目:中国特色的假鼓掌〕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1/16/39078.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