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花的故事(二):是藥是果也是花的「杏」樹(多圖)
 
作者:林秋妹
 
【人民報消息】三國時代,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叫做董奉。他本來是福建侯官人,由於有一天前往交州拜訪在那裏做官的朋友杜燮的時候,意外的救了老友的一命,而被留下在附近風景優美的廬山定居下來,以行醫替人看病爲生。一天晚上,當他正在燈下看書的時候,突然從山腰間傳來陣陣、斷斷續續的虎哭聲,董奉覺得很奇怪,就提了燈上山探個究竟。

沿著山路走了很久,他才找到聲音的來源,原來是一頭母老虎伏臥在地上呻吟,好像很痛苦的樣子,旁邊還有一隻小老虎,焦急的圍繞打轉。董奉想母老虎一定是受傷或病重了,就輕輕的上前摸一摸老虎的肚子,又看看它的眼睛.了解情況以後,對小虎說:「不要哭!我會設法把你母親醫好的!」說完匆匆跑回家,抓了幾種藥草,回到山上喂飼母老虎。

事後,一連幾天,他都悉心前往照顧,母老虎的病因此很快的好轉起來。一天,當他再度上山,發現老虎母子都不見時,董奉知道老虎的病已經完全好了,心中也感到十分的快慰。


紅杏
這件事,董奉並沒有放在心上,他仍然照常爲人看病。由於醫術很高明,而且他替人治病抓藥,從不收病家的錢財,只要求病好以後,在他住的山上種植杏樹,病重的種五棵,病輕的種一棵,所以遠近的病人都找他醫治。而他家附近的杏樹,幾年下來也蓊鬱成林,每年的二、三月間,白裏透著粉紅的杏花,開得滿山遍谷,遠遠看去一片燦爛花海,光耀奪目,令人心曠神怡。花期過後,樹上又結滿了金黃透亮,香甜多汁的杏子。

董奉除了用這些杏子和杏仁爲人治病以外,同時也把多餘的杏果,賣給附近的人家。不過,他賣杏子的方法也十分特別——只要人家帶穀子上山,放進杏林旁的穀倉裏,就可以隨意採摘等量的杏子回去。杏林雖然沒人看守,可是由於大家都很敬重他,所以也從未有人作出欺騙他的事。只有一次,一個外地的小偷,進入杏林,偷了滿袋子的杏果正要離開的時候,忽然聽到身後發出「呼!呼!」的叫聲,回頭一看,「天呀!」是一隻老虎怒目而視,嚇得他拔腿就跑,直喊救命。聽說那老虎,就是以前董奉治好的那隻,它爲了報恩,竟自動的在杏林裏擔任守衛的工作呢!

董奉一個人吃不了換來的那麼多穀子,平時就把多餘的拿到山下幫助窮人;遇到天災收成不好的時候,也將穀子運到災區裏救濟災民,幾年累積下來,被他治好和救濟過的人,真是多不勝數。因此,遠遠近近的人,都尊稱他爲「董仙」,而把他居住的地方叫做「董仙杏林」。也因爲這樣,一直到今天,大家還用「春滿杏林」之類的話,來稱頌濟世活人的醫生。

杏在古代很受人們的重視,除了跟教育、祭祀、農耕和醫術等有關以外,在杏花盛開的季節裏,並且還曾流傳過一些風流浪漫的故事。

唐朝的大詩人杜牧,一次在旅途中趕路,正好碰到清明節,天又下著小雨。看到處處都是掃墓祭祖的人,自己卻仍在他鄉奔波,心裏感到十分難受,很想喝點酒解解鄉愁。可是,身在異鄉,又不知道哪裏才有酒家,正納悶,迎面來個牧牛的小孩,便硬著頭皮上前打聽。牧童指著遠遠開滿杏花的村子說:「那邊!」。好不容易找到了酒店,叫來酒菜,幾杯下肚,醺醺然的,便把心中的感受寫下來,沒想到竟成爲傳頌千古的絕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事實上,在杏花煙雨之中,尋歡買醉的人,恐怕在未飲之前,已被眼前的美景給陶醉了!何況,杏花白裏透著粉紅的花色,自古以來,還被國人用來來描寫美人,如「杏」臉桃腮、紅「杏」出牆……等以及把唐代的大美人楊貴妃捧爲杏月的花神帶給人無邊的春思呢!


楊貴妃
楊貴妃,本名楊太真,後來改名楊玉環,原是民間女子,因爲被做官的收爲義女,帶到長安,才做了唐玄宗第八個兒子─壽王瑁的妃子。不久又被公公玄宗看上,先要她出宮當女道士,在入宮爲嬪妃,最後更正式冊封爲貴妃。由於善歌舞,性警穎,所以大受玄宗寵愛,她的家人也因此得勢而權貴天下。

到了安祿山叛亂造反,玄宗皇帝帶著她出奔四川,走到馬嵬坡,當龍武將軍陳玄禮的軍隊,重重包圍玄宗的行宮時,他們以楊貴妃和其從兄楊國忠亂國爲由,先殺楊國忠,再要求玄宗賜貴妃自縊。可憐一代豔姬,年僅卅八歲就這樣吊死在路祠旁邊的杏樹上。等到安祿山之亂平定以後,玄宗皇帝趕來準備爲她移葬時,楊貴妃已經是肌膚殘盡的一堆白骨,只留下迎風招展的一樹杏花了!

杏,因爲和「幸」、「信」同音,所以也常被隱喻爲「幸運」和「信用」的意思。有一位名叫崔羅什的才子,年紀輕輕的就被重用,派到一個地方做官,赴任的途中,在一處荒郊野外裏,遇到紅門粉壁樓閣的住家,出來一位女婢硬邀他去見女主人。崔郎原以公務在身爲由加以婉拒,可是最後卻經不起婢女的一再懇求,只好跟著進去。起先他心裏有點怕怕的,可是當見到如花似玉的女主人,並且與之長談以後,卻萌生了感情。離去之前,倆人還交換信物,相約十年以後再見面呢!那裏知道依依不捨的告辭出來、上馬才走幾步,回頭一看竟找不到樓閣,只見一座很大的墳墓留在那兒,心中大驚的崔郎,趕緊下馬祭拜一番。

後來崔郎官愈做愈大,事情一多,漸漸的也就把這事給淡忘了。一直到約定的第十年,他才又猛然想起相約見面的事。然而那時他遠在千里之外,並且公務實在繁忙根本不可能分身前往,心中因此深感不安。一天自己一個人坐在庭院中,吃杏果,又想起十年前的那段奇遇,正陶醉間,門卒忽然進來通報:「女郎來信囉!」也不知是興奮還是驚嚇過度,他竟應聲倒地,連一個核果都沒吃完就死了!

杏,也叫做甜梅,是和梅一樣,同屬於薔薇科的一種落葉喬木。花在早春開放,時間比梅花稍晚,同樣在開花後才長出葉片。每朵花有五瓣,呈白而略帶粉紅色,外型很像大朵的單瓣梅花。果實爲核果,呈卵球形而略扁,側面具有一條淺淺的凹溝,直徑在3~4公分之間,成熟的時候,呈黃紅色。果肉和種子不黏結而容易分離,帶著淡淡的甘和酸味,風味不錯,是我國大陸北方和黃河流域的著名水果。由於大部分都在當地小麥採收的五、六月間成熟,所以又被稱爲「麥黃」杏。種子呈心臟形而略扁,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俗稱杏仁,除可炒食和做調味料外,還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潤腸等功效,是常用的一種中藥材。

我們中國人種植的杏樹的歷史,似乎已經相當久遠,這可從許多古書上的記載看出。如莊子的著作裏,就曾經記載孔子在今天山東省曲阜縣聖廟殿前講學的情形說:「孔子游乎輜惟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可見當時那裏遍植著不少的杏樹。演變至今,凡是講學的地方,都叫做「杏壇」了!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8/21/3228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