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陳良宇怒斥曾慶紅演鬧劇 胡錦濤警告民爲生存而反(多圖)
 
林凌

各懷鬼胎!
【人民報消息】今年的「兩會」有八十五個提案,要求黨、政、人大、政協四套領導班子的黨員,必須公開個人及配偶的經濟收入和擁有資產情況,接受本地區、本系統的監督。其中有人直指江澤民及賈慶林等。許多提案指出,如果連這一項基本要求都辦不到,又何謂「人民公僕」,人民又如何信任、接受這樣的「公僕」?

看看誰心裏有鬼

三月十二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就中紀委常委提出「關於黨、國家機關、政府部門幹部公開公佈經濟收入、財產情況」的議案,進行討論表決。三月十二日該議案遭否決後,於是,在三月十三日晚再度開會表決,依然遭否決。

第一次表決結果:

投反對票的是:賈慶林、黃菊、李長春、王兆國、回良玉、賀國強、俞正聲、陳良宇、張德江、王樂泉;

投棄權票的是:吳邦國、曾慶紅、曾培炎、劉雲山、劉淇等五票。

第二次表決結果:

反對者六票:賈慶林、黃菊、李長春、王兆國、賀國強、陳良宇;

棄權者五票:劉淇、回良玉、張德江、俞正聲、王樂泉。

當然,棄權的也是不同意的。如此看來,咱國家最高領導班子被貪官把持着,中共整天喊反貪、抓貪,那都是爲了消滅政敵,讓自己更好更多的貪。

曾慶紅雖然當上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但是他怎麼做都是豬八戒照鏡子。

上層基本都爛了


曾慶紅
近日,曾慶紅搞了一場高幹子女「自律倡議」的鬧劇,但尚未開場就遭到江澤民和江家幫的強烈反對,「什麼秀都能做,這個秀一做可收不住閘了!」

劉淇、陳良宇雖不是「高幹子女」但卻是醜聞不停,彈劾不斷的「高幹」,他們最明白後果,這二位堅持認爲:這一開頭,社會會把焦點集中到領導幹部及其子女、家屬身上,混亂起來,中心工作會受到影響,有關工作部署也都要打亂,到時誰來收場!

這件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呢?

近日,中共給中央部委辦書記、部長開了一次組織生活會,主要是討論中央研究室調查報告《人民羣衆和領導幹部的關係》。組織生活會上,曾慶紅髮起了一個幹部「自律」運動。這很滑稽,兩會代表提出讓他們公開個人財產,政治局都藉助手中的權利給否決了,這樣的一幫人能「自律」嗎?

胡錦濤在會上說:黨風建設、廉政建設,要從個人做起,從中央政治局委員做起,從中央委員、省部一級幹部做起,特別從自己的家屬:子女和親屬做起。黨風問題,腐敗墮落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是體制上的問題,但主要還是自身的問題。高級幹部家屬、子女,在政治上、社會上、經濟上、教育上、法律上的特殊權利,是社會最主要的危機之一,是黨和廣大人民羣衆突出矛盾之一,是共產黨幹部腐敗、消極、墮落的特徵之一。

其實從根本上講,廉政不是什麼體制問題,而是人心問題,道德問題。人心歸正了,道德自然提升了,人不幹壞事了,有那些條條框框也等於形同虛設。但對於一個人前說人話,人後幹鬼事的壞人來說,人看不見時他還要幹壞事,法律再健全,體制再完善有什麼用呢?舉個小例子,有婦之夫的江澤民給有夫之婦的宋祖英手裏遞小紙條,他爲什麼不光明正大的幹哪?他知道這是醜事,可他偏要幹,把人家好好的家庭攪和散了。你說咱國家沒制度?所以這是個人心和道德問題。

民爲生存而反

人民羣衆和中共領導幹部的關係怎麼樣呢?胡錦濤說:官逼民反

三月下旬,胡錦濤對河北省唐山地區黨政領導,四月中旬又對遼寧省鞍山市黨委對當地職工羣衆、住房拆遷等壓榨行爲的材料上批示:「官在逼民反,民爲生存而反。」

據中組部、人事部的資料:現在中共官場,省、部的廳局級幹部中,有高達百分之八十七的人,父母是高級幹部;現職處級以上幹部中,有高達百分之九十的父母,現職是領導幹部或離休幹部。

中央金融工委披露:匿名存款超六萬億。各地以匿名、假名(單位)存款,近年又趨上升。在四大商業銀行的十一萬七千多億元的存款中,近六萬億元存款有嫌疑是以匿名、假名存儲的,其中有三萬二千多億元疑爲黨政部門、國家事業機關的「小金庫」。

匿名存款超六萬億,近年又趨上升,這樣的一幫人怎麼自律呢?

中共官員就是歹徒的代名詞

近日連中紀委人員調查情況都被打傷。爭鳴5月刊透露,中紀委調查組到江西省九江市,便裝私訪調查政府侵吞國土資金、稅收情況。調查組人員所乘二輛中型旅遊車被「歹徒」推倒、焚燬,隨行警衛、司機均受重傷。四名中紀委幹部被圍攻了五個多小時,後由駐軍奉命趕來解圍。

調查政府侵吞國土資金等,怎麼出來「歹徒」毆打?這豈不是說中共官員就是歹徒!在逼民反的豈不是歹徒!剝奪人民生存權的當然是歹徒,而這些歹徒正是自詡「人民公僕」的偉光正!

爭鳴5月刊透露,會上,曾慶紅自發的代表第一代、第二代革命先輩子女表示:看到黨內的問題,出於「自身使命感和責任感」,「自發」聯署倡議書《繼承先輩遺志,做人民忠實兒女》:

(一)在職同志要自覺克服政治上、社會上、法律上的優越慰和特殊地位;

(二)作爲革命先輩的子女,有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爲祖國、爲人民奉獻自己,和教育好自己家屬、子女一代;

(三)在工作崗位上、在社會上,要自覺、公開接受人民的監督和批評;

(四)要自覺自律、高標準,做遵守法紀黨紀的人民公僕;

(五)要鼓勵子女親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區工作、紮根;

(六)要自覺自願讓優秀同志晉升,擔任領導職務。

作秀會致使社會混亂


陳良宇
已經穩坐國家唯一副主席之位的政治局常委曾慶紅搞出了這個倡議書,之後,信心滿滿的準備在中央部委,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四個直轄市,組織高幹一呼萬應。

但,平日與曾合夥整胡錦濤的中組部部長賀國強,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等,都反對高幹自律倡議公開化,認爲增加壓力,引起反效果。

在四個直轄市,該倡議書也遭到反對,理由是:搞倡議、響應,會對領導幹部帶來政治上的壓力,工作展開會困難,會製造社會各階層的新矛盾,致使社會混亂。

陳良宇憤怒指出:曾慶紅當政治局候補委員時和羅幹爭當常委打得進醫院搶救,現在站着說話不嫌腰疼!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江使這毒招兒致胡死地 中國要出大事(多圖) 2004/5/11 (44,942次)
感覺真好!一個歷史故事讓我從臺灣大選中超脫出來(多圖) 2004/5/10 (21,624次)
江氏父子露餡兒!四大商業銀行爆致命內幕(多圖) 2004/5/10 (41,182次)
黃菊召開溫家寶批判會 江西省書記噎個大歪脖兒(多圖) 2004/5/9 (59,891次)
陳良宇怒斥曾慶紅演鬧劇 胡錦濤警告民爲生存而反(多圖) 2004/5/8 (40,948次)
周正毅喂肥120多上海幫 中央社這消息讓江氏父子焦慮(多圖) 2004/5/8 (23,475次)
這兩字改動非同小可 薄一波咽不下最後一口氣(圖) 2004/5/7 (35,801次)
看了新華網!俺孩子娘信心大增:陳至立那角兒俺也能當 2004/5/7 (20,738次)
宋平和中央對着幹 胡錦濤驚呼幹部斷層危機(多圖) 2004/5/6 (37,444次)

瞧這圖片!大頭娃娃鏡頭前停止呼吸 官商麥地裏鋪紅地毯(圖) 2004/5/6 (23,376次)
瞧,籠子裏的中國水兵去香港幹了些什麼(圖) 2004/5/5 (24,343次)
曾慶淮香港給大哥捅漏子 新華社明示曾慶紅瀆職(圖) 2004/5/4 (30,354次)
江澤民此時增加三軍委委員的奧祕(多圖) 2004/5/4 (25,208次)
一條驚人新聞!大陸電視臺女主播臺灣下海賣淫(多圖) 2004/5/3 (38,574次)
黃麗滿媚語導致老江智昏 曾慶紅香港搞獨立王國(多圖) 2004/5/2 (27,185次)
爲法輪功「針對個人,依法懲罰」的鬥爭方法喝彩! 2004/5/1 (18,006次)
重慶郊外發生數十萬小蟾蜍集體「大逃亡」的異常現象 (多圖) 2004/5/1 (18,376次)
圖片新聞:今年首起SARS死亡 北京隔離醫務人員 (多圖) 2004/5/1 (16,746次)
江澤民倒吸一口冷氣 2004/5/1 (21,342次)
小笑話:江澤民和王冶平的悄悄話 2004/4/30 (30,887次)
解心結的絕招!王軍霞與馬俊仁十年心結一朝解(多圖) 2004/4/30 (32,370次)
江急了!對阿扁下終生刺殺令 對香港的忍耐過了時限(多圖) 2004/4/29 (22,819次)
乍一看,我懵了!關於SARS的一條離奇新聞(圖) 2004/4/29 (25,107次)
吳羅與曾慶紅掐死架 胡錦濤解決矛盾有高招(多圖) 2004/4/28 (39,136次)
江胡大戰忽熱忽冷 政治局西郊猛打擺子(多圖) 2004/4/27 (39,090次)
一比嚇三跳!卡扎菲笑迎歐盟主席 江澤民熱臉貼冷屁股(多圖) 2004/4/27 (24,880次)
挺好的文章一鏈接這文章能讓人暈倒(圖) 2004/4/26 (25,420次)
一段新故事!陳至立與江的「生死戀」(多圖) 2004/4/25 (32,941次)
有趣的實事報導:新華網居然罵江....鬼(圖) 2004/4/25 (21,076次)
曾慶紅整溫家寶未遂 江害楊尚昆曾是幫兇(多圖) 2004/4/24 (42,068次)
這條小道消息到底想說什麼?(圖) 2004/4/24 (21,616次)
死月的薩斯!新華網的這條消息讓人滲出冷汗(多圖) 2004/4/23 (23,628次)
福州政法委書記克隆江澤民 胡錦濤敢揪鉅貪立馬下臺(多圖) 2004/4/22 (41,376次)
美國今天對江的評論!一張夠老江欣賞半年的圖片(圖) 2004/4/21 (27,284次)
胡錦濤甩開江澤民 下令徹查福建官場腐敗案(多圖) 2004/4/21 (30,979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