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及中央軍委動態異常 (圖)
 
龍延
 
2003年8月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

中共歷史上最慘淡的建軍節──慶祝「八一」,不見中央領導人。


今年八月一日是中共建軍七十六週年,按照慣例中共都要慶祝一番,但是今年的慶祝活動與往年不同,顯得冷清。

首先讓大家來看一看新華社關於今年國防部招待會的報道。新華網北京7月31日電(記者 黃國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31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招待會,熱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76週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上將致祝酒詞。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徐才厚上將,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梁光烈上將,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廖錫龍上將,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李繼耐上將出席了招待會。

值得人們注意的是曹剛川在祝酒詞中強調:「要始終不渝地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江主席指揮」。即在關鍵時刻軍隊還是一切聽從 「江主席指揮」。

不過今年國防部招待會的級別非常之低。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和軍委主席江澤民全部都沒有參加,這是不同尋常的事情。對於中共如此重大的慶祝活動,只要軍隊中的少數高級將領獨自享樂,恐怕在中共歷史上也沒有。

就拿二零零二年中共慶祝建軍七十五週年來說,當時的《解放軍報》是這樣報道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7月31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招待會,熱烈慶祝『八一』建軍節。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招待會。」當時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在致辭中強調:「黨的絕對領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正確的思想理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永遠保持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科學指南」。

今年國防部招待會的級別一下降得這麼低,到底爲什麼?是江澤民和胡錦濤不想參加嗎?絕對不是。這是顯示地位和權勢的極好場所,怎能無故缺席呢?看來背後一定有其原因。

另一方面,就在中共八一建軍節七十六週年前夕,中央軍委突然發出通知,要求「學習江澤民國防軍隊建設思想」。據中新網(2003年)7月30日報道說:「中央軍委日前發出通知,要求全軍官兵以江澤民《論國防和軍隊建設》和一系列重要講話爲基本教材,以《綱要》爲重要輔助材料,認真學習貫徹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推動全軍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斷深入發展。」有意思的是,讓大家看一看中共幾個主要的官方網站對這個通知的發稿時間:

中新社:中央軍委通知:學習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 (30日 19:28)
人民網:中央軍委通知:學習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 [30日20:19]
解放軍報:中央軍委發出通知要求全軍認真學習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 推動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深入發展(07月31日05:19)
新華網:軍委要求全軍認真學習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 2003-07-31 10:00:58 ) 來源: 解放軍報

從時間順序上可看出,這個通知最先是由中新社(中國新聞社)發出來的,新華社最後發稿,並且還是轉解放軍報的消息。因爲新華社是胡錦濤爲首的黨中央喉舌,解放軍報是江澤民爲首的中央軍委喉舌,所以很可能是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此看法不一致,當然最後還是黨中央順從了中央軍委。

不僅如此,中央軍委七月三十日發出通知,要求學習「江澤民國防軍隊建設思想」,而第二天,國防部舉行盛大招待會,江澤民和胡錦濤以及其他常委全部缺席,這很可能說明中共內部已經非常混亂,搞不清楚到底誰領導誰。在二零零二年的國防部招待會上,遲浩田強調:「黨的絕對領導」和「正確的思想理論」。一年之後,在曹剛川的口中變成了:「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江主席指揮。」當然其本質是聽從 「江主席指揮」。「正確的思想理論」也變成了「江澤民國防軍隊建設思想」。

有跡象表明,中共內部不少人對中央軍委提出的要求學習「江澤民國防軍隊建設思想」非常不滿,例如,《人民日報》的強國論壇八一前發表反江文章:「毛澤東建軍思想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永遠的軍魂」,該文章全盤否定「江澤民國防軍隊建設思想」,看來「江澤民國防軍隊建設思想」已經給思想界造成了混亂。而且軍隊中許多人對江澤民收買、賄賂、拉幫結派、剷除異己、拉一幫打一幫非常不滿。由觀察和分析來看,中共軍隊現在處於高度混亂和變化的動態之中。

那麼江澤民和胡錦濤到底爲什麼沒有參加招待會呢?一種可能是避免「誰領導誰」的尷尬局面,大家都不參加;一種可能是,江澤民健康欠佳,不便參加,但是也不能讓胡錦濤參加搶了風頭,給人造成胡錦濤領導軍隊的印象。當然也有其它的可能性,無法一一列舉。

二零零三年八月一日

 
分享:
 
人氣:18,62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