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北京在對SARS的賭博較量中慘敗
【人民報消息】亞洲時報今天刊登Francesco Sisci的文章「北京在對SARS的賭博較量中慘敗」,文章說,簡單地回顧一下歷史就可以發現,戰爭顯然是令人恐怖的,而瘟疫則更可怕。在由於黑死病導致2300萬人死亡的歐洲,瘟疫導致的結果是比當時任何戰爭都更慘重。然而中國在過去的幾個月內好象已經忘記了歷史的教訓。

不過,從去年十月第一例SARS病毒被發現以來,中國一直在忙於所謂的權力交接,最高決策者及其信得過的人需要「穩定」的環境來安排他們自己在這場較量中不至失去對實質最高權力的控制。因此,由於中國「死人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而且SARS又被看作是一種「死亡率不到5%」的疾病,大肆宣揚無異於自找麻煩,北京實在沒有興趣把它與「黑死病」聯繫起來。

文章說,在上週四的華盛頓郵報上, John Pomfret的文章報道說: "中國官員對於他們在處理這一突發事件的方式上毫無悔過之意。在上週與高級編輯人員的內部非公開的會議上,廣東省的副省長雷玉蘭(譯音)已經取消了同其他國家和近鄰的香港一樣的信息公開政策。

「你可以看到,香港政府在所有(SARS)信息公開後給自己帶來了多大的麻煩。」據在場的一位與會者轉述她的話說。「他們沒有能力控制和對付這種疾病,那麼把這些消息公開又紅又專有什麼好處呢? 他們的旅遊業和投資都受到了影響。最重要的是使香港人陷入一片混亂。多大的損失啊。」

文章說,如果以上的事是真的話,它清楚地表明了中國大陸許多幹部對這場疾病的態度,以及他們對全球一體化時代的國際規則的無知。而正是這種規則使中國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經濟得以迅速增長。

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外資湧入中國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中外人士在公共關係方面緩慢而艱苦的共同努力。他們讓全世界相信中國是一個可靠的,值得信賴的而產出回報率比許多受青睞的投資標的國都高的地方。通過美化形象,中國從中受益不少。

尖刻點兒說,商人們對於他們的投資國在許多方面都是能夠忍受的──對異議人士的鉗制,高壓的政治環境,殘暴的軍警專制策略──對所有這些通常有助於產生高投資回報的因素他們都是能夠忍受的。但是投資者當然不會去冒對他們自己生命安全或者他們的投資產生威脅的風險,而這正是 SARS病毒所扮演的角色。

文章說,在當今這個相互間緊密聯繫的世界上,對像SARS病毒這樣的信息封鎖是不可能的,因爲被感染的人最終總會到達一個輿論相對自由的國家,從而導致開始對病源本身的調查。

這種新型肺炎引起了的恐懼就如同我們經歷的對艾滋病的恐懼一樣。它是新產生的,沒有疫苗,而且它到目前爲止已導致100人死亡。它傳播非常之快,顯然是通過打噴涕和咳嗽的方式來傳播的,雖然也存在着通過其它途徑傳播的可能性。由於缺少對SARS病毒的可靠信息,和它傳染的容易程度,這些都讓人回想起了曾蔓延歐洲的黑死病。這種疾病直到它的爆發高峰過後幾個世紀還在西方世界神出鬼沒。

世界衛生組織相信SARS疫情源於廣東省的佛山。而中國明顯害怕完全公開有關疫情信息和疫情迅速蔓延到世界許多國家的事實,都使北京當局的可信性大打折扣。因失去信譽而帶來的損失將是非常巨大的。這將嚴重打擊中國的經濟,不僅因爲商人們會害怕去廣東,並且人們會由此而懷疑:既然北京當局能如此惡毒地掩蓋這樣一個根本難以掩蓋的事實,那麼可想而知在其它更容易掩蓋的問題上他們會做了多少手腳呢? 要使中國的正式和非正式公民們都恢復他們對當局的信任至少要幾個月的時間。中國的信託投資未來幾個月內很可能會跌入低谷。而且如果全球經濟復甦帶給投資者們由更開明政府治理的更好的投資地的話,這種下跌將更爲慘重。

文章指出,北京本應很容易地做出決定。當世界衛生組織要求被允許對疫情進行調查的時候,北京就應邀請並完全允許他們自由進入疫情區,特別是廣東省。它還應允許自由地向世界和國內通報關於SARS疫情的信息。這無疑將有助於中國提升其作爲全球社會一份子的可信度。

但是中國國內關於流行病的規定中說:信息在公佈之前必須經過上級領導的許可。在中國的政治系統中實際上根本沒有任何的規定能夠允許醫療衛生官員不經政府的媒體向外界透露消息,否則他們就將受到北京當局的直接懲罰。如果有人敢於透露象SARS這樣的敏感訊息,那麼不僅他的政治生命完結了,還將可能面臨入獄的危險。實際上,即使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確的,他也會被政敵抓到把柄,用違背黨的團結一致爲理由攻擊他,而北京會認爲這種做法是在影響國家的穩定。

文章還強調說,在北京這場對SARS病毒信息的封鎖中,全世界都清楚地看到了,中國製造了一個令經常到中國旅行的投資者和商人們的生命和投資沒有切實保證的環境。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2日下午承認中國衛生部隱瞞SARS疫情 (圖) 2003/4/12 (20,424次)
中共將恐怖視線引向東盟國家 SARS引爆外交戰 (圖) 2003/4/12 (16,472次)
美國國務院星期四警告美國公民避免到中國進行非必要旅行 2003/4/12 (13,044次)
中國著名醫學專家北京新聞發佈會戳破中共謊言 2003/4/12 (15,549次)
這個政權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謊言──看中共在SARS問題是如何自己打自己嘴巴的 2003/4/12 (15,019次)
這也是一種生化戰──聯合國難道就這樣袖手旁觀? 2003/4/12 (13,863次)
夏季將臨 中國乃至世界正面臨慘絕人寰的災難 (圖) 2003/4/11 (17,098次)
何止SARS!屢騙得手的中共和總是上當的被騙者 2003/4/11 (13,928次)
難道天意真的如此──美軍擊垮薩達姆政府,SARS打倒江澤民政權? (圖) 2003/4/11 (17,773次)
全軍幹部調動權在江綿康手裏!江澤民次子坐着火箭升爲少將(多圖) 2003/4/11 (42,506次)
中共氣數已盡!高層水火不相容 江澤民宣佈一級戰備(多圖) 2003/4/11 (36,955次)
當命和錢只能選擇一樣時!世界正在拋棄中共國(多圖) 2003/4/11 (19,993次)
江胡聽誰的!江嫡親華建敏8日考察,新華網10日全新改版(多圖) 2003/4/10 (32,446次)
也許這是江突然把次子江綿康火速塞進軍隊的原因吧!(多圖) 2003/4/9 (34,831次)
一張舉世震驚的圖片!中共掌門人揭祕(多圖) 2003/4/8 (79,745次)
胡錦濤,別帶頭給江澤民當啦啦隊了!(多圖) 2003/4/5 (28,863次)
江身邊人透露一點兒老江祕密(圖) 2003/4/4 (31,280次)
不是挑撥江胡關係!悄悄問一聲,這是想噁心老江?(多圖) 2003/4/3 (23,824次)

江澤民痿了!劉曉慶案有部級高幹直接插手(多圖) 2003/4/3 (40,419次)
軍隊參謀長向中紀委揭發江澤民索賄如索命(圖) 2003/4/2 (32,167次)
看新華網!溫家寶成了江澤民眼中的一根新刺(多圖) 2003/4/1 (32,720次)
江親自動手「清點」選票 胡錦濤治江猛出三招兒(多圖) 2003/3/31 (32,083次)
胡錦濤,你中了江澤民的圈套!(多圖) 2003/3/30 (24,317次)
江澤民白吃飽!中共飛彈技術不過關 伊對空飛彈連續誤炸平民 (圖) 2003/3/30 (22,571次)
中國沒有兩個權力中心 江胡之爭曾慶紅不成關鍵(圖) 2003/3/29 (23,898次)
新華網中新網的這兩條新聞讓咱不能不關注(圖) 2003/3/29 (15,957次)
兩會代表飛彈外加迫擊炮 火力集中提案直戳江肺尖兒(多圖) 2003/3/27 (30,549次)
江澤民目前在國際上的作用太重大(多圖) 2003/3/27 (21,444次)
江澤民挨轟聚餐會餓肚皮逃離 萬里宋平掄大棒緊追不捨(多圖) 2003/3/23 (41,972次)
FBI近日驚爆去布什農場的不是江澤民(多圖) 2003/3/22 (32,502次)
爲何李紀周等多位高官判刑後紛紛尋死(多圖) 2003/3/21 (42,118次)
家有內鬼國無寧日!政法公安會議狂爆黑幕(多圖) 2003/3/20 (24,232次)
反美情緒要保持!但七十所大學的反戰集會可千萬免了(圖) 2003/3/20 (18,891次)
軍方主動和江拉開距離 反江勢力迅速擴大(多圖) 2003/3/19 (26,025次)
世界大國嚴密注視江胡權鬥 美加英法俄不祝賀江當軍委主席(多圖) 2003/3/18 (28,383次)
軍隊不忠江!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新聞(多圖) 2003/3/16 (50,916次)
胡錦濤着着實實向江澤民轟了一槍(多圖) 2003/3/16 (37,500次)
現在,新華網上正跑着一行可笑的紅字(多圖) 2003/3/16 (27,250次)
得票率暴光江人馬慘敗 江前胡後好日子不再(圖) 2003/3/15 (26,942次)
98票反對122票棄權!江澤民留任軍委主席 衆高官反對三個代表(多圖) 2003/3/15 (25,930次)
壞菜了!江澤民兩會上向自己投了一顆原子彈(多圖) 2003/3/13 (40,323次)
賈慶林比巴金多54票 金正日比江澤民牛多了(多圖) 2003/3/13 (22,287次)
李鵬談爸談媽有根有梢兒 江澤民說爹論娘無頭無尾(圖) 2003/3/12 (35,401次)
人大選舉鬥智鬥勇! 逼江吃巴豆還要讓他「下水」不通(多圖) 2003/3/11 (22,070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