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江澤民愚蠢幼稚得令所有海外華人震驚 (多圖)
 
2003年3月9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大紀元記者王芳報道) 自由之家」副主席Mark Palmer,「家庭研究委員會」人權顧問William Saunders,國會議員湯姆-蘭託斯的行政助理,「信仰與民主研究所」宗教自由項目主任Faith McDonnell,以及「世界反酷刑組織」執行主任Morton Sklar等知名人士和約五百名來自美國各州的民衆和法輪功學員,2003年3月7日中午12點至下午2點在華府舉辦大集會,呼籲營救被中國政府扣押了近40天的美國公民李祥春。



李祥春作爲華裔美國公民在中國被捕,引發美國僑界極大關注,參與集會的人,大多是美國華僑,連夜從美國各州趕來華府。戈敏迪女士家住維州,在一家美國公司任高級統計師,她來美國已經超過12年了。她說:「因爲中國政府不承認雙重國籍,我放棄了中國國籍,入籍美國,想徹底擺脫共產專政陰影。」她說:「李祥春作爲美國公民因練習法輪功在廣州機場被捕,到現在近40天仍然沒被釋放,我知道這些消息後很寒心。我開始懷疑當初的選擇,專制政權的陰影揮之不去,還延續到美國本土,美國護照優越性受打擊。」敏迪透露,她因爲練習法輪功,她在維州的家中電話被竊聽,汽車遭「特殊人士」損害,她去年開始尋求美國法律途徑,希望獲得司法公正。



圖片説明:老華僑簽名聲援營救。李祥春被中國扣押40天,美國華裔憂慮會回國安全問題。攝影:大紀元記者:Judy。

李祥春在華府一位醫生朋友胡先生說:「很多中國人選擇入籍美國,是爲了自由能得到保障,美國華裔關注李祥春事件,體現華裔憂慮回中國的安全問題。」他說:「江澤民利用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敏感時機,趁火打劫,扣押李祥春作人質,在法輪功問題上來脅迫美國。」他認爲,民主自由是美國的立國之本,扣押美國公民其實是在凌辱美國。

Mark Palmer在發言中指出中國政府的做法很愚蠢,很幼稚。 他說他在國務院工作過26年。他呼籲國務院能站出來保護本國公民。李祥春的未婚妻符泳青女士在發言中哽咽地說,李祥春被拘禁迄今已經近40天了,她無時無刻不在擔憂他的安全。




圖片説明:李祥春的未婚妻符泳青。李祥春未婚妻是馬來西亞華僑。他春節探親,根據中國傳統,想稟報父母訂婚消息,突然被捕,未婚妻呼籲美國社會幫助營救。攝影:大紀元記者Judy。

Faith女士在她的發言中說,殘忍和酷刑永遠無法和善的力量相比。相信真善忍的人們絕不應受到迫害。另一位來自臺灣的全球民主和平聯盟主席巫和怡先生則在講話中說,今天是對李祥春的迫害,明天就可能輪到你我。他說,我們不僅是爲了李祥春也是爲了所有的中國人站出來。




圖片說明:全盟主席巫和怡先生說:「今天是對李祥春的迫害,明天就可能輪到你我。他說,我們不僅是爲了李祥春也是爲了所有的中國人站出來。」攝影:大紀元記者Judy。

在大約下午1:30左右,兩名國務院代表,國務院副助理國務卿Scott Carpenter先生和人權民主辦公室亞洲問題高級顧問Susan O』Sullivan女士來到了集會的法輪功學員中間,符泳青和李祥春的朋友們將一封呼籲信和兩萬多個簽名交給了Carpenter先生同時還有數位國會議員致信表示支持。

集會人士來自華盛頓DC當地,紐約,費城,波士頓,以及中西部和加州,他們其中很多人是專門乘飛機或連夜開車趕來華府。波士頓的汪先生與李祥春是多年好友。他說李祥春爲人正直善良,樂於助人。他表示很震驚中國江氏政府竟然會做出這麼邪惡荒謬的事,在合家團聚的中國新年期間將一位回國探親的美國公民無理扣押。他說這樣的事令所有的海外華僑都感到震驚。他還表示他連夜開車趕來華府參加這次集會,也是希望美國政府在保護本國公民上能有更明確有效的舉措。

另一位麻州的法輪功學員講述了她們開車十幾個小時,沿途經過費城、紐約等地召開新聞發佈會的經歷。其中一個車隊的出發地是當年美國第一批新移民乘坐的五月花船靠岸的地方-普利茅茨(PLYMOUTH)。當年的清教徒爲了躲避宗教迫害,追求信仰自由而來到了美國,因而信仰自由和民主就成了美國的立國之本。而李祥春事件則突顯美國這一引以爲自豪的天賦人權受到了挑戰。

在來賓發言的間中,法輪功學員代表還上臺演唱了營救李祥春的歌曲和自由之歌。有五位李祥春的西人朋友朗誦,二戰期間納粹倖存者的陳述,以及馬丁路德金演講片斷等。

一位在國務院工作的官員,路過看到了集會的場面。他專門找到法輪功學員表示,今後如再有類似的活動,他一定會站出來支持。而「家庭研究委員會」人權顧問William Saunders先生是在集會的前一天才剛回到DC,百忙之中抽時間參加了集會。

集會最後在「給查爾斯自由」的歌聲中結束。

(大紀元)

 
分享:
 
人氣:27,81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