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有圖爲證!中共航天死人世界第一(圖)
 
索菲
 
2003年12月3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

酒泉發射中心,航天發射場東北部的烈士陵園長眠着五百多名航天人。


在神舟五號上天的狂熱宣傳中,中共有意忽略中國航天事故中數百人死亡的事實,而且隱瞞俄羅斯對中國航天發展的重大貢獻。

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十月十五日發射,繞地球十四圈後,十六日成功降落內蒙古。「中國成爲世界航天大國」的宣傳鋪天蓋地,首位航天員楊利偉頓時成爲國家英雄,那張東北人的面孔,貼滿了傳媒,國人的興奮代替一切,忘掉了成功的另一面,掩蓋了一些重要而嚴峻的事實。

當局稱神舟五號只花費十億人民幣

香港與海外不少人批評神舟五號花掉一百九十億人民幣,而不顧國計民生更重要的需求,不錯。但殊不知就在楊利偉十六日凱旋抵京半小時後,國務院舉行的記者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謝名苞談到航天資金時的說法是:「中國載人航天發展到現在進行了十一年,大約使用資金爲人民幣一百八十億左右。」他還說:「一共組織了五次發射,前四次每次要一億美元的直接消耗,第五次即神舟五號載人飛行。試驗多一點,但直接消耗不到十億人民幣。」

算下來一百八十億元只合二十二億美元,五次發射只花了五點三億美元(合四十三億人民幣)。謝名苞說,基礎設施花了八十億,另一百億花在飛船、火箭等消耗性產品上,這一百億應包括五次發射之四十三億,尚有五十多億呢?謝名苞說還有「對人才的培養」。

這和曾參與中國核工程的何祚庥院士對紐約時報所說中國太空發展經費每年二十億美元,相差太大,究竟是十一年共計二十億,還是一年二十億美元?是誰在撒謊?日本專家推測神五花費二十四億美元。如果以每年二十億美元計,十一年便是二百二十億美元,此數合一千八百多億人民幣,不是小數。

據悉,發射一次太空船的花費,美國是一百億美元,俄國是數十億美元,中國當局說「我們不夠他們一個零頭。」大公報則借外電吹噓:說中國有三千六百億美元外匯儲備,五百三十億美元外資直接投入,二十億美元航天經費只是一個小數目!而人民日報社論更自豪說,神五上天「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巨大優越性。」暗示了中國爲了航天的大事,是捨得花大錢去辦的。總之,中國的航天費用沒有向人民交待清楚,官方的低消耗數字,一方面可以應付國內的批評,另方面也可能包含一些「超經濟」的徵用成份。

新華社透露航天烈士五百餘人

中共媒體報導神五升空八項世界第一,安全性達到零點九九七(即一千次只失敗三次),成功率百分之百。但是,又不敢電視實況轉播發射現場,怕萬一失敗「影響不好」。

其實,一直處於「絕密」狀況的中國航天真相被隱瞞的實在太多。公開的只是其中亮麗的一部份。中央電視臺在神五上天前夕播送的一套航天紀錄片《撼天記》披露了一些早期火箭發射失敗的鏡頭:一九八九年一月「長二捆」二號火箭開工,經過匆匆十八個月搭起九十七米高的發射塔,火箭提前到位,結果失敗,火箭爆炸,人員傷亡。九二年三月二十二日發射「澳星」時,再次失敗,火箭坐地不起,再次爆炸,設計專家等人喪生。

但究竟中國航天發展犧牲了多少人?中國航天集團的新書《中國飛天記》透露除上述兩次事故外,還有九五年一次,九六年二月與八月兩次,都是火箭發射失敗,墜地爆炸,箭毀人亡,但全書無一字對事故的傷亡人數作具體說明。幾經搜尋,才找到一點線索。十一月號中國畫報大篇幅報導神五上天的輝煌成功,在介紹酒泉發射中心時,刊登了一張太空「烈士陵園」照片(如圖),墓碑之多,有「數不清」的感覺。究竟有多少人埋葬在這個遙遠的航天城?偶然地,在新華社十月十一日的一則電訊「走進中國航天第一港」中,發現了一段文字:

「記者的思緒回到了發射場東北部的烈士陵園。那裏長眠着中國飛天事業的奠基人聶榮臻元帥和五百多名航天人。」這是記者順便帶出的報導,卻是一個權威的見證:五百餘人死去。但是,人們仍然不可能如美國那樣開放透明地了解國家的尖端科技發展狀況。美國八六年挑戰者號穿梭機升空爆炸,七名宇航員喪生,爲萬衆矚目。今年二月哥倫比亞號落地時解體,也是七名宇航員喪生。迄今美俄宇航員上天八百人次,犧牲總數是二十二人。 

試驗場的死亡記錄是:蘇聯一九六零年十月在拜科努爾發射場死一百餘人,一九八零年三月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又死五十名技術人員,兩次都是火箭發射時爆炸。八三年巴西火箭試驗死二十一人。蘇聯人邦達連科是死於太空的第一個太空人。而第一個太空人加加林,則死於六八年一次噴氣式飛機墜毀。

不提宇航員赴俄羅斯受訓

看來,中國的航天死人是最多的。從葉永烈報導的一九七九年航天訓練實況,可以看到當時還是「土法上馬」那一套。一九七零年中國衛星上天,錢學森向中央建議搞載人航天,獲毛批准,訓練基地的工作甚至是在野外帳篷裏進行。《中國飛天記》不諱言,直到九十年代航天工程師們,爲了攻克難關,不休不眠,有病不醫,他們的口頭語還是文革時代的「活着幹,死了算!」有一次事故中,還組織了二十多人的「敢死隊」。他們的航天史,只有光榮記錄,五百人的犧牲,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神舟航天計劃是一九九二年啓動的,《中國航天報》透露「一九九八至一九九九年神舟飛船防熱設計人員先後多次前往俄羅斯做試驗。」並炫耀中國專家的本事高過俄國同行,但在這次神五成功的民族主義狂飆中卻不提中國宇航員接受俄國訓練的事實。

前蘇聯第一位女性宇航員捷列什科娃卻不客氣地(在東京)指出:「中國的太空人曾在俄羅斯衛星城接受數月嚴格的體能訓練,經受高溫、擺脫地球引力、失重和無引力狀態下血液變稠、令人不舒服等太空飛行模擬狀況的考驗。」她認爲「中國光靠自己不能完成這一壯舉。」(美聯社東京十月十四日電)。

一九九八年《上海經濟報》也曾報導中國宇航員吳捷、李清龍(譯音)九六年十一月起就在俄國加加林宇航中心受訓,九八年底以優異成績結業,掌握了俄國聯合號太空船的空間技術,而楊利偉等正是吳李教練出來的俄國航天技術傳人,選楊利偉上天,爲的是要用「自己訓練出來的人」。中國的原計劃是在一九九九年國慶五十週年發射載人飛船以逞國威,由航天總公司負責和俄國、烏克蘭合建載重二十噸的運載火箭。

但無下文。爲何又延後四年才載人上天?因爲中國的航天發展完全是循蘇聯早期模式,從空軍機師中挑選宇航員,然後一切都是「軍事機密」。

轉自開放雜誌第12月刊

 
分享:
 
人氣:34,05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