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举头三尺有神明” 后半句十人九不知(图)
 
清 戴熙 山水 册页八开 纸本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公有领域)
【人民报消息】“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老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劝人不要做坏事。这句话告诉人们一个真相:人在做,天在看。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其实还有后半句,同样意义非凡,叫作:“不畏人知畏己知。”那么这句话究竟是想给我们传达什么意思呢? “不畏人知畏己知”这句话出自于清代文人叶存仁的一首诗,也伴随着一个典故。 叶存仁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江夏(今武昌)人,先后在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做官。叶存仁为官三十余年,毫不苟取,甘于淡泊。有一次,在他离任升迁之时,僚属们派船来为他送行,然而船只却迟迟不启程。直到夜半时,才见到一叶小舟伐来。 原来是僚属们为他送来的礼物,因怕人知道,所以特地选在深夜送来。 送别之情不好拂,但送行之礼不能收。叶存仁见此,挥笔写下一首〈拒礼诗〉,将礼物退了回去: 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好一句“不畏人知畏己知”!叶存仁用一首诗表明了做人要有良心,哪怕是舟行河中,月夜寂静,可避人耳目,可掩盖隐恶,却回避、掩饰不了自己的良心。因此使送礼者们也不好再强求。 与“叶存仁拒礼”相似的,还有一个“杨震拒金”的故事。 东汉时期的杨震,年少好学,博览群书,被当时的人誉为“关西孔子”。后来大将军邓骘听说了他的贤能而力荐他为秀才,在东汉初年任刺史、太守。 杨震担任东莱太守期间,有一次经过昌邑,昌邑令王密是他的门生。王密为了对提拔自己的杨震表示感谢,晚上怀揣着“十金”晋谒杨震。 杨震说:“我很了解你,你为什么不了解我呢?” 王密说:“送您钱的事情,晚上不会有人知道的。” 杨震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说没人知道呢?” 王密羞愧万分,只好又揣回金子离开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强调“慎独”和“不欺暗室”,即使处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仍然要坚守节操,遵循上天给人规范的道德,因为有神佛、有老天爷在看管着。 “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是先人留给后人宝贵的智慧、财富,是作为人应该遵行的法则,只有当上下半句连起来读的时候,你才能明白这全句的精髓所在。古人的寓意可不是表面上看到的浅显。 有一句话叫做“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一旦自己做了亏心事每天就会生活在惶恐之中,内心的折磨和压力就会让自己喘不过气来。 或许很多人都认为骗人、撒谎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生活中有很多人在撒谎之后,就要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去圆谎,到最后一旦被人戳穿必然会无地自容。纵然自己的演技骗过了所有人的眼睛,但是却永远骗不了自己。 《增广贤文》中说“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一个人活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这辈子才算是不虚此行。 不要以为作恶多端没被人发现,就可以永远逃脱制裁。正所谓“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做了恶事就一定会遭到报应。或许有的时候惩罚来得晚一些,但绝对不会让恶人逍遥法外。△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7/6/7663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