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商界四百年 徽商传奇(图)
 
2023年7月26日发表
 



徽商做生意时,坚持要「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取利」、「以善为本」、「以德为基」以及「以质取胜」。图为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当铺等店家。(公有领域)

【人民报消息】徽商,是指在明清两代时,徽州府下辖六县的商人社团,又称「徽帮」。徽商雄霸中国商界将近四百年,与潮商、还有晋商,合称中国「三大商帮」。

勤奋、节俭、吃苦耐劳之外,徽商最大的特点就是「贾而好儒」,以儒道经商。在徽商的经营中,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贯穿始终,徽商做生意时有几个坚持,就是坚持要「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取利」、「以善为本」、「以德为基」以及「以质取胜」。这些信条为徽商赢得极高的商业声誉,也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原因。

以诚待人

对徽商来说,诚信是经营的基础。徽商深知,商人和顾客是互惠互利的两极,商人只有诚实不欺,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所以,在经营中,他们宁可因诚信而亏本,也不用欺诈的手段来赚钱。

这儿有个故事,在清朝时,婺源的商人朱文炽在广东珠江经营茶叶贸易,每当出售的新茶过期时,朱文炽一定会在与人交易的契约上注明「陈茶」两字,绝不欺瞒。朱文炽在珠江经营茶叶二十多年,虽然因此亏了几万两的本钱,但是却没有丝毫的动摇后悔。

即使不是自己的生意,徽商在与他人合伙经营,或是受雇于人、帮人经营时,也遵循一个「诚」字,比如徽商詹谷的故事。

詹谷,也是婺源人,在陈老板的上海茶叶铺里当伙计,他十分勤勉能干,深受陈老板的信任。一天陈老板家里有事,把铺子交给詹谷,自己回老家去了。当时正赶上战乱,再加上路途非常遥远,交通不便,陈老板一直没有回茶叶店。在战乱中,詹谷一个人艰苦经营着茶叶店,不过,茶叶店经营得很好,营利丰厚。十年后,陈老板的儿子回到茶叶铺,詹谷把历年的账本交给这位少主,上面每笔帐都记得非常清楚。

詹谷要返乡时,少主在给他的薪水外,又加赠四百两银子,不过,詹谷推辞不收,而且走之前,还仔细交代茶业铺的业务才告辞还乡。

这样的故事,现在听来可能很难理解,商道商道,詹谷的修为,实在称得上道德君子了。

以信处事

另外,徽商很是重承诺,守信用。凡是答应过别人的事,徽商大多都会守信不渝。

比如婺源的商人江恭埙,他和浙江湖州的陈万年,两人合伙经商,几年下来,赚了不少银子,不料陈万年却突然生了病,而且一年后就离世了。作为生意伙伴的江恭埙,根据历年账本,算出了陈万年应得的本金和利息一共有一千八百多两银子,并且亲自送还给陈万年的妻子。陈妻非常感动,要拿出一部份银两表示感谢,但被江恭埙谢绝了。

以义取利

可以看到,徽商在经营中,不但有信义,还非常的仁义,而在「义」和「利」面前,徽商大多主张「以义取利」,就是说赚钱也要讲究「义」,不符合「义」的昧心钱,是不能赚的。

这儿就有个徽商「以义取利」的故事。休宁的商人刘淮,是一位大粮商,长期在嘉湖附近收购粮食。有一年,那里发生严重的天灾,百姓颗粒无收。有人劝刘淮把以前屯积的粮食高价卖出,不过,刘淮拒绝这个建议,他认为,让饥饿的百姓能够顺利度过灾荒,才是最为重要的事儿。

他不但没有趁机抬高物价,还把自己的粮食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而且还开设粥棚,帮助没有钱买粮的灾民。刘淮的义举,百姓自然也看在眼里,正是善有善报,所以,在灾难过去后,刘淮的生意更加红火了。

而当「义」和「利」不可兼得时,不少徽州商人甚至会舍利取义。清代休宁商人吴鹏翔,曾经做胡椒生意,在和人签约后买进八百石的胡椒,钱还没有付,但是发现胡椒有毒,卖主愿意全部收回,但是吴鹏翔仍然照价买下,然后一把火都烧了。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考虑到如果退了胡椒,卖主可能会再转卖给别人,所以宁可自己蒙受损失。这种非义不取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清朝道光时,一位名叫舒遵刚的徽商曾经说,一个生意人只有「以义为利」才能开辟财源,并且源源不断。这种思想,在徽商中非常有代表性。

以质取胜

徽商还非常重视商业信誉,因此对商品的质量要求很高。清朝末年时,徽州最负盛名的胡开文墨业的第二代传人胡余德,曾经创制过一种墨,这种墨能在水中泡很久也不散。一位慕名而来的客户买了一袋这样的墨,结果在回去的路上不小心掉进水里,捞起后发现墨锭已经开始溶化,又立即回去找胡余德。

胡余德,当即赠送了一袋价格昂贵的知名墨锭,同时下令各分店立即停止销售这种新墨,并且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全部销毁,他甚至还把那些已经卖出去的墨锭再用高价收回。

这么处理,虽然让他蒙受经济损失,但是却保住商业信誉。而正是这样的经商之道才能让生意经久不衰。

以德为基

徽商注重德行,而且不只是自己修德,在选择人才时也是以德取人,同时,也非常重视「才」,特别是在一些需要技术的行业,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徽商往往不惜重金,将一些能工巧匠请到自己的麾下。

比如,刚才提到的胡开文墨业创始人胡天注,在刚继承岳父的生意时,虽然店铺已经濒临倒闭,但他把资金用在聘请能工巧匠,还有购买上等原料上。

此后,胡天注和后来的继承者们都把招贤纳才摆在经营的第一位。当时徽州几位著名的墨模雕刻家,还有制墨的工匠,都曾经在胡开文的墨庄里效力。而且,这些能工巧匠们制作的墨,还拿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质奖章,让「胡开文墨庄」声名远播。

徽商不仅遵照「儒术」选人、用人,而且在待人方面也恪守儒家的思想,遵循「宽厚」两字。为了让雇佣者能够尽心效力,徽商对待员工推心置腹,关怀有加。

比如徽商程君,他对待手下非常宽厚。如果经营中出现亏损时,他不会责罚员工,而是帮助找出问题、吸取教训,在下一次经营中设法弥补;对那些在经营时赚到钱的员工,程君就分给丰厚的红利,鼓励员工经营的积极性。这样宽厚的老板,自然是打工人喜欢的,结果有很多人都争着去程君那里应聘。

正因为徽商待人诚挚宽厚,人才们也愿意加盟,这也让徽商团体形成一股合力,不断地推动着商业的发展壮大。

以善为本

壮大后的徽商并没有高高在上的失了地气,因为受到儒家的「敬畏天命」和「兼济天下」的思想影响,绝大多数的徽商有钱后都乐善好施、热衷公益,比如遇到修路架桥、赈灾济荒、育婴办学等等,徽商们都愿意慷慨解囊。这样的公益故事比比皆是。

明朝万历年间,米商詹景瑞到饶州时见到当地的粮食歉收,饥荒严重,就把所营销的四千两百石大米全部捐出,救活无数的灾民。

还有清朝初年,徽州歙县的大盐商江演,先后捐出白银几万两,帮助家乡的交通建设,还捐出巨资疏通扬州河。

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乡,素称「文献之国」、「礼仪之邦」,儒家的思想道德在徽州有着比别处更崇高的地位。当地人除了在遍设学校、广立书院宣传儒家思想外,还在家典、族规中,明确规定族人必须遵循儒家的道德规范。△

 
分享:
 
人气:41,879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