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新聞簡述(圖)
 
畢藤菲
德國承諾加強其在北約東翼的存在,9月4日,約有一百名德國士兵及一些軍用車輛抵達立陶宛。

【人民報消息】 北約加強東翼部署 百名德軍抵立陶宛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德國承諾加強其在北約東翼的存在,9月4日,約有一百名德國士兵及一些軍用車輛抵達立陶宛。 4日,德國第一裝甲師第41機械化步兵旅抵達立陶宛克萊佩達,到達港口後便開始卸下軍用車輛。德軍將組成一個新旅的指揮單位,該旅通常由大約4,000名士兵組成。該旅指揮官克里斯蒂安.諾拉特說:「我們向東翼這裏的盟友傳達的信息是,我們致力於確保安全。指揮部隊將永久留在波羅的海國家,而戰鬥部隊將加入他們的行列。」 近年來,北約加強了其東翼,特別是自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來。2017年,四個多國戰鬥羣部署到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 繼俄羅斯於2月下旬開始入侵烏克蘭後,北約決定在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建立四個新的戰鬥羣。 防颱海衝突 日本計劃加強邊遠島嶼防禦 根據日經新聞9月2日報導,日本國防部計劃加強駐紮在「南西羣島」的導彈和電子戰部隊,該島從九州島最南端延伸到臺灣附近。根據日本防衛省2022年版的年度防衛白皮書,日本誓言「讓對手意識到對日本造成傷害將是很困難的,也是要承擔後果的」,以此威懾敵方。 日本最西端的「與那國島」距離臺灣僅110公里,處於兩岸緊張局勢的最前沿。日本今年將在這個島的三個地點派遣電子戰部隊,他們將負責干擾敵人的通信和雷達。 中共從8月初在臺灣周圍進行規模巨大的實彈演習時,中共軍方發射的導彈就落在距離與那國島海岸約80公里處。 根據計劃,到2023年3月本財政年度結束時,日本將在石垣島新設立自衛隊駐軍、部署反艦和地對空導彈。 美升級管制 禁三款高階AI芯片出口中共國 近年來,華府對使用美國技術製造的芯片實施了越來越多的出口限制,以避免中企竊取商業機密,或將其用於軍事目的。 綜合路透社和CNBC報導,8月31日,繪圖芯片大廠英偉達(Nvidia,港臺稱輝達)表示,美國官員已要求該公司停止向中共國(包括香港)、俄羅斯出口可運用於人工智能(AI)的頂級計算芯片。 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中,Nvidia表示,這項禁令影響了加快機器學習的A100和H100芯片。美國政府表示,該芯片或相關產品可能被中共軍方使用。 該文件還表示,這項新規定也將適用於所有性能大於或等於A100的Nvidia產品。 此外,超威半導體(AMD)也證實,該公司已收到了來自美國政府的類似通知,要求禁止向中(共)國出口執行AI運算的圖形處理器(GPU)系列產品。 韓擬與蒙古國合作 降低依賴中共國原料礦物 韓國核心產業的原料礦物因嚴重依賴中(共)國而面臨風險,爲此,韓國擬加強與礦產資源豐富的蒙古國合作。 在美中對峙和美俄矛盾下,位於中俄之間的蒙古國戰略價值日益上升。同時,蒙古國還是世界排名前十的資源富國,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大環境下,成爲一個倍受關注的地方。 韓國於1990年與蒙古國建立外交關係以來,兩國政經、人文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拓展。2021年,兩國關係提升到了「戰略伙伴關係」。 韓國外長樸振8月28日~30日訪問蒙古國。在烏蘭巴托29日的召開的韓蒙外長會談上,兩國就供應鏈等經濟安全領域積極推進互惠合作達成共識,決定儘快推進成立「稀有金屬合作中心」。 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當日也接見了樸振,樸振向其轉達了尹錫銳總統的親筆信。 應對中共威脅 印度批准開發4.5代戰機 爲了因應來自中共及巴基斯坦的安全威脅,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已批准開發「光輝2型」(Tejas Mk-2)先進中型戰機的計劃。 據《印度時報》報導,印度總理莫迪所領導的內閣安全委員會批准爲「光輝2型」開發計劃追加650億盧比(約合8.18億美元)的經費,用於發展原型機、飛行測試以及認證。此前,印度政府已批准爲「光輝2型」計劃提供250億盧比(約合3.14億美元)的開發經費。 「光輝2型」將取代印度空軍的美洲豹攻擊機、幻象2000戰機和米格29戰機,預定於2、3年內首飛,2030年開始量產;空軍預計採購120架,至少組成6箇中隊。 報導指出,在「光輝2型」之後,新德里當局還將推出一個更爲雄心勃勃的第五代隱形戰機項目,目標將在2035年開始量產。 旱情嚴重 全球穀物產量預期下降 今年以來,全球極端天氣肆虐。從歐洲到北美、亞洲以及非洲,都遭遇了創紀錄的乾旱天氣;迭加兩大糧倉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的負面影響,今年全球農作物減產預期較強。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9月2日發佈的《穀物供求簡報》預估,今年全球穀物產量相比2021年將減少3,890萬噸(降低1.4%),爲27.74億噸,這一數字相比7月份的預報年產量減少了1,790萬噸。 今年,歐洲遭遇了5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降雨嚴重缺乏導致歐洲的河流水量大幅減少,近三分之二的地區受到乾旱威脅。歐洲農作物中受乾旱影響最嚴重的是玉米、大豆和葵花籽,預計今年的產量相比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將分別下降16%、15%和12%。 (人民報記者畢藤菲綜合報導)△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新聞簡述(圖) 2022/9/1 (32,876次)
新聞簡述(圖) 2022/8/25 (41,278次)
新聞簡述(圖) 2022/8/18 (47,373次)
新聞簡述(圖) 2022/8/11 (47,384次)
新聞簡述(圖) 2022/8/4 (48,379次)
新聞簡述(圖) 2022/7/28 (49,258次)
新聞簡述(圖) 2022/7/21 (49,675次)
新聞簡述(圖) 2022/7/14 (47,403次)
新聞簡述(圖) 2022/7/7 (44,716次)
三千年古飛機證明猴子不是人類的祖宗(圖) 2022/9/10 (155,945次)
悼念戈爾巴喬夫 中共二十大習不挪窩(多圖) 2022/9/7 (194,238次)
王維林的生死懸念終於水落石出(圖) 2022/9/6 (200,046次)
驚人發現!肉體只是靈魂的一件衣服(圖) 2022/9/4 (152,130次)
民國高官經歷的不可思議奇事(圖) 2022/8/31 (200,164次)
這圖片露天機!中共非得免除非洲大爺的債務不可(多圖) 2022/8/28 (292,590次)
倒黴蛋兒和幸運兒的離奇故事(圖) 2022/8/27 (124,687次)
無情的朱德遇到無義的毛澤東(圖) 2022/8/26 (232,568次)
令人動容的動物奇聞(圖) 2022/8/23 (149,103次)

中日建交50年 牆國出鬧劇(多圖) 2022/8/19 (145,948次)
她在歐洲能讀到我的思維(圖) 2022/8/17 (159,469次)
女嬰脖子長出羽毛 醫生的解釋匪夷所思(圖) 2022/8/14 (257,967次)
川普總統爲何被抄家 保險箱被撬開(多圖) 2022/8/13 (212,582次)
美國資深醫生:天使伴我遨遊宇宙(圖) 2022/8/6 (157,275次)
60億機率的怪病 爲何跑進一家門(圖) 2022/8/4 (228,502次)
中共爲何怕美議長佩洛西訪中華民國(多圖) 2022/8/3 (206,243次)
今天八一!鄧小平說沒這事 習維尼傻拋光(圖) 2022/8/1 (243,685次)
另外空間我姐夫戴着鐐銬(圖) 2022/7/30 (190,871次)
令我睡意全無的一碗湯麵(圖) 2022/7/25 (549,955次)
兩條小黑狗 兩個悲歡離合的故事(圖) 2022/7/23 (183,499次)
薄熙來聽江話 妻離子散享受秦城(多圖) 2022/7/21 (330,106次)
奇聞!最離奇死亡和最幸運逃生(圖) 2022/7/19 (202,146次)
中共新華網刊登的真實恐怖新聞(圖) 2022/7/14 (288,294次)
大衛.科波菲爾的神奇魔術表演背後(圖) 2022/7/9 (182,811次)
江蛤下臺後! 趙本山與英子被新華網曝光,嗯,當衆那個…(多圖) 2022/7/7 (388,052次)
糟了,這女人讓江澤民給睡壞了(多圖) 2022/7/6 (373,687次)
敲碎花崗岩!貓貓狗狗的今日傳奇(圖) 2022/7/3 (192,627次)
搞笑七一!第一次知道中共是啥玩意的萌娃表情(多圖) 2022/7/1 (277,715次)
趕快告訴家人和朋友!你們需要這個"乾淨世界"(圖) 2022/6/30 (221,045次)
江澤民就怕聽這兩個人的名字(圖) 2022/6/29 (295,231次)
遙視功能使卡車司機自在又逍遙(圖) 2022/6/26 (263,332次)
紅色特工潘漢年與紅色漢奸關露之死(圖) 2022/6/21 (305,846次)
沒商量!惡警敢強姦 就切下陰莖(多圖) 2022/6/18 (387,134次)
呵!新華網揭宋祖英一生最在乎的事(圖) 2022/6/14 (291,547次)
中共決不解密的密聞:毛行宮的故事(圖) 2022/6/13 (302,438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