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紀曉嵐逢拆字奇人 一字解運兩字解命(圖)
 
允嘉徽
 
紀曉嵐一生中的兩大關鍵時刻,都巧逢拆字高人,爲他推測,實則精解了未來的命運。

【人民報消息】清朝乾隆年間學者紀昀,字曉嵐,諡號文達,一生以文學見長。他一生中的兩大關鍵時刻,都巧逢拆字高人,爲他推測,實則精解了未來的命運。 拆「墨」字 示官運 紀曉嵐二十四歲時,於順天府鄉試中得解元,過三年遭母喪,服孝。乾隆十九年,他三十一歲時才重投科場。 當紀曉嵐通過禮部的會試,等待參加殿試的期間,作客董文恪公(董邦達,字孚聞)的家中,偶遇一位來自浙江的士子。當他知道這位士子善於拆字時,寫了「墨」字,請求對方幫他佔一佔在殿試中可能得到的名次。 此人告訴他:「一甲無望。」 紀曉嵐心情緊張了,緊接着聽到對方解釋道:「墨字上截似裏字,倒拆裏字爲二甲。」 此人還從「墨」字上看到他的官職,他說:「四點爲庶字之腳,士(土似士)乃吉字之首,必可得庶吉士。」 殿試後,紀曉嵐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果然應了拆字的預測。乾隆帝很看重他的學問造詣,一再留任他當庶吉士,贈他四品官頭銜,又擢升爲翰林院侍讀學士。紀曉嵐當過功臣館、國史館、方略館總纂,也曾經出任福建學政,這些官職讓他的文學專長得到很好的發揮。 拆「名」字 解人生低谷 乾隆三十三年,紀曉嵐的親家——兩淮鹽運使盧見曾虧蝕公款獲罪,紀曉嵐走漏風聲,給他通風報信,因而獲罪被奪職。 在調查未決案時,紀曉嵐對未來的命運感到忐忑。這時巧逢伴守他的軍官是個精於拆字的人,紀曉嵐就寫了「董」字請他拆解。 軍官拆測推解說:「君必當遠戍,你看這個董字,似萬千裏(董的字形像萬中有千)也。」 當下紀曉嵐又寫了「名」字,請軍官拆解。 軍官說:「名字下爲口字,上夕字,是外字的偏旁,是口外矣。日在西爲夕,可能遠戍西域乎?」 紀曉嵐又問將來能否遇赦? 軍官看着「名」這個字,說道:「此字形類君字,亦類召字,必當獲赦賜還。」 紀曉嵐又接着問,遇赦當在何年? 軍官答道:「口字爲四字之外圍,而中缺兩筆,大概不足四年就會遇赦。」 案情調查結束後,紀曉嵐因罪被髮配遠戍新疆烏魯木齊。 過了三年多,乾隆帝在辛卯(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將紀曉嵐召還,恢復他編修的官職。在大學士劉統勳的舉薦下,任命他與郎中陸錫熊總責編纂《四庫全書》。 紀曉嵐人生中的低谷關鍵時刻,一切事件發展的歷程與結果,都被軍官拆字的推測言中了。而紀曉嵐的名著《閱微草堂筆記》也大多來自這一次遠戍邊疆過程中與地方人士交流所得,彙集而成的「如是我聞」。 萬山青到馬蹄前 紀曉嵐的文采學養,在乾隆一朝得到厚愛與發揮,這裏舉個例子: 清朝科舉中所考的詩帖,初期多崇尚蘊藏典故廣博富麗的古詩句,到了紀曉嵐掌閣時,開始變爲以寫意格出題,館閣中人稱呼此體爲「紀家詩」。馬蹄前的風物景緻和詩句,也都是他獲取靈感的來源。 乾隆丙子,紀曉嵐經過古北口,偶見旅舍牆壁上題了一首詩,詩句剝落過半矣,其中仍然可見「一水漲喧人語外,萬山青到馬蹄前」兩句,紀曉嵐驚爲奇句,烙印心中。 壬午年的順天鄉試,紀曉嵐充當同考官,該試中朱子穎(孝純)脫穎而出。鄉試後,朱子穎投詩送給他作爲初次見面禮,那首旅舍題壁詩聯赫然在其中。人間夙緣一線牽呀! 紀曉嵐後來出任福建學政,途中經過浙江,曾在嚴江舟中賦一詩:「山色空濛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斜陽流水推篷望,處處隨人慾上船。」他曾經對朱子穎說起這詩的緣起,實際上是從那首旅舍題壁詩的「萬山青到馬蹄前」一句脫胎而出的。 (參考數據:《清稗類鈔》、《清史稿》)△ (有刪減)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1/27/7382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