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重諾守信 天報厚德(圖)
 
2019年6月2日發表
 



明 張宏《延陵掛劍圖》。

【人民報消息】「言必信,行必果。」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認爲承諾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君子不輕諾,做不到就不隨便說,但只要是答應的事,無論有多麼困難,都會想方設法辦到。

朱暉信守承諾

漢代時的朱暉在讀太學時,結識官職顯赫的張堪。張堪欽佩朱暉的品行,很器重他,但朱暉認爲自己是一名太學生,不敢與張堪交往過密。

一次,張堪對朱暉說:「你真是一個自持的人,值得信賴,我可以將我的妻兒託付給你。」對朱暉來說,張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朱暉對此重言不知如何反應,只是恭敬地拱手相應。

張堪去世後,因爲官清廉沒留下什麼財產,朱暉聽說張堪的家庭貧困,便親自去探訪並時常以錢糧接濟。

朱暉的兒子不解地問他:「您和張堪有什麼厚交?」

朱暉說:「張堪曾對我有知己相托之言,我心中已經信受了!」

朱暉還有一個朋友叫陳揖,陳揖過早謝世了,留下兒子陳友,朱暉盡一切力量幫陳揖盡父責。

有一次,南陽太守聘請朱暉的兒子出來當官,朱暉推辭而推薦陳友。

有一年,南陽發生大饑荒,朱暉把家中的錢財全部拿出來,救助周圍百姓。

後來,朱暉當了尚書令,他兒子朱頷當了丞相,孫子朱穆出任冀州刺史,人們說這是朱暉信守承諾、樂於助人的德行積累所致。(參考數據:《後漢書》)

楊公不貪財

明朝名臣楊博的父親楊公是個商人,曾在淮揚地方經商,當時有一位從關中來的鹽商,將一千金的錢寄放在楊家,請楊公暫時代爲保管。

不料那鹽商離開以後,竟然一去不回,楊公不知如何才好,便將那一千金埋藏在花盆中,上面種植花卉。並派人到關中去尋找,後來找到鹽商家,不料那鹽商已經去世了,家中只有一個兒子。

楊公得知消息後,便邀請商人兒子到楊家,楊公指着花盆說:「這是你父親生前所寄託的金錢,現在就交由你帶回去吧!」

商人的兒子非常驚訝不敢收取,楊公說:「這是你家的財物何必推辭呢?」因此說出原由,商人的兒子非常感動,於是叩謝攜帶那筆金錢回去。

後來楊公的兒子楊博中了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楊博的兒子楊俊民也中了進士,官至戶部尚書。(參考數據:《德育古鑑》)

天佑善心

徐少漁是錢塘人,光緒庚寅八月初,他向彝齋借了一百圓銀幣,沒有立借據,只口頭約定一年以後如數償還。第二年八月初,徐少漁病倒了,危在旦夕之際,躺在病榻上的他一直喃喃自語:「還錢的時間快到了,我如果死了怎麼辦啊?」

其妻聽後對徐少漁說:「你借的錢沒有借據,沒有履行約定的必要,你就不要愁了。」

徐少漁說:「他因爲相信我,所以才沒要借據,我怎麼能自己不守信用呢?」於是讓妻子將家中的一柄玉如意和兩件狐裘拿去賣了,共賣了九十銀圓,又從別人那裏借了十圓,最終在約定的日期如數償還給了彝齋。

沒過幾天,徐少漁的病痊癒了。

季札掛劍

有首古歌謠叫「徐人歌」:「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唱的是封地在延陵的吳國公子季札,他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

季札是吳國第十九世君王最小的兒子,季這個字有最小的意思。有一天,季札到魯國出訪,中途經過吳國的附庸國徐國。宗主國的貴公子來了,徐國的國君自然熱情歡迎招待一番。這期間,徐國君王喜歡上了季札的一樣東西──他腰間佩帶的寶劍。

於是季札決定,回國時再將寶劍送給徐君。不過,他只是心下暗許,並沒有說出口。

一年之後,季札回到徐國,徐君卻去世了。可是,寶劍還是要送給徐君的。後來他將寶劍掛在徐君墓前的樹上,然後離去。

季札說:「上次我經過徐國的時候,從徐君的神情上知道他很喜歡這把劍。但我還要出使,不便把劍送給他。雖然這樣,但我在內心裏已經將劍贈予徐君了,不能因爲他的亡故就違背原先的承諾。」△

 
分享:
 
人氣:27,72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