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慶祝90歲生辰 英女王合照四世同堂(多圖)
 
——英女王的母親被希特勒視爲歐洲最可怕的女人
爲了慶祝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90歲生日,英國皇家郵政 拍照了一張英國皇室家族四世同堂的罕見照片。
英國皇家郵政將圖片做成紀念郵票。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大事記紀念郵票。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畢馨晟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9日報道,爲了慶祝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21日將迎來90歲生日。英國皇家郵政發佈了一張具有歷史意義的照片──英國皇室家族四世同堂。 照片中,喬治小王子微笑着站在一摞泡沫板上,拽着爸爸威廉王子的手,在他的左側,則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查爾斯王子。這是一張極爲成功的皇家照片,簡直無可挑剔。 據悉,在拍攝本張照片時遇到了很多挑戰。首先日期很難定,因爲女王實在太忙了。其次,地點也很難選。攝影師最開始挑選在白金漢宮的黃色會客廳進行拍攝,但是由於權力意味過重而放棄。最後選擇了照片中的白色會客廳,並傳達出君主的意義在於傳承和穩定的意味。 最困難的部份是讓所有人都保持高度相同,距離相等。這樣每一張臉孔才能被恰當地劃分到一聯四張的郵票上。 由於這一設計,沒辦法讓喬治王子坐在某人的腿上拍照。他必須自己站立。於是攝影師拿來一摞高密度的泡沫板,讓喬治王子踩上去。據悉,小王子在時長25分鐘的拍攝中,表現得十分乖巧。很有與生俱來的王者範兒。 ◎ 伊麗莎白二世的部份簡歷 伊麗莎白二世(英語:Elizabeth II)生於1926年4月21日。今年4月21日迎來九十大壽。她是16個互不隸屬的英聯邦成員國的女王(這些國家稱爲「英聯邦王國」)、英國國教(聖公會)的最高領袖以及由53個獨立主權國家組成的英聯邦的元首。 伊麗莎白二世於1952年2月6日登基時,爲7個獨立國家的女王,即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南非、巴基斯坦和錫蘭。現時,她是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牙買加、巴巴多斯、巴哈馬、格林納達、巴布亞新畿內亞、所羅門羣島、圖瓦盧、聖盧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伯利茲、安提瓜和巴布達、聖基茨和尼維斯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是現今於世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國家元首(僅次於1946年即位的泰國國王蒲美蓬·阿杜德),同時也超越維多利亞女王的63年216天的紀錄成爲英國於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世界上在位第一長的女性君主。以她爲國家元首的英聯邦王國中大約生活着1.4億人。 伊麗莎白二世出生在倫敦外祖父母的家中,她的曾祖母是來自丹麥的亞歷山德拉王后,祖母是瑪麗王后。她的父親當時還是約克公爵,10年後成爲國王喬治六世。 伊麗莎白在其母親約克公爵夫人的督導下在家中接受教育。她的歷史老師馬丁是伊頓公學校長,此外她還學習各種語言(她的法語講得很流利)。坎特伯雷大主教爲她提供神學方面的指點,她一直是名虔誠的聖公會會友。 1936年伊麗莎白的伯父愛德華八世退位,她的父親繼位爲英皇,成爲喬治六世。她的王位繼承權上升至第一位成爲推定繼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伊麗莎白二世只有13歲,她與妹妹瑪格利特公主都到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避難。當時有人建議兩位公主應該到加拿大避難,但遭到她們母親、喬治六世夫人伊麗莎白的反對。 ◎ 希特勒視喬治六世皇后爲歐洲最可怕女人

代表英國傳統價值的英國皇太后 1937年時的官方照片。
二次大戰期間,倫敦受到猛烈轟炸,情報單位又接獲納粹傘兵可能劫持或殺死王室成員的訊息,當時許多人建議王室他遷以躲避德軍的空襲。喬治六世皇后伊莉莎白回應說:「我的孩子不能沒有我,我不能沒有國王,而國王也不會離開這裏,國難當頭,王室應與人民共患難。」王后的愛國愛民精神對鼓舞民心士氣發揮了極大作用。 白金漢宮遭受轟炸時,王后宣稱自己總算與飽受戰火蹂躪的倫敦東區勞動階層民衆患難與共。這段著名談話,使她永遠成爲英國百姓最敬佩的人物。 在德軍轟炸倫敦約二個月的日子裏,喬治六世伉儷一直守在白金漢宮,和首相邱吉爾成爲對抗納粹的共同象徵,正因爲此,希特勒視喬治六世皇后爲歐洲最可怕女人。而人民視她爲英國「正直和勇氣」的代表。 ◎ 英女皇決心兌現誓約 1940年伊麗莎白公主首次發表廣播,對像是所有避難中的孩子。 1945年伊麗莎白公主說服父親,允許她直接參與協助打贏戰爭。她加入了後方防衛支援部隊「國內婦女支援部隊」(Women's Auxiliary Territorial Service)服役,編號是第230873號伊麗莎白·溫莎名譽少尉,她完成了駕駛和汽車修理訓練,成爲王室中第一個經過正式訓練的汽車修理員,在五個月後獲升任名譽下級司令員。這是她第一次與其他孩子共同受訓。據說她本人非常喜歡這次經驗,也正是因爲這次的經驗,使她之後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上學,而不是讓他們在家學習。 1947年伊麗莎白首次外訪,她與她的父母親到了南非。在她21歲生日那天她對英聯邦和帝國做了廣播,宣誓將終身投入到對英聯邦和帝國人民的服務中。 1947年12月20日伊麗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結婚。菲利浦王子在結婚前宣誓放棄希臘王位的繼承權。 ◎ 英女王決心兌現誓約 從1951年起,喬治六世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第一順位繼承人、伊麗莎白公主開始代替父親在公開場合中出席。那年她訪問了希臘、意大利和馬耳他(當時她的丈夫菲利浦隨軍駐紮在此)。 10月她又訪問了加拿大和美國華盛頓。 1952年1月伊麗莎白和菲利浦又訪問了澳大利亞與紐西蘭。 2月6日他們在訪問肯尼亞時得知父親喬治六世駕崩,在繼位一刻她身處一家樹上旅館。她的加冕典禮於1953年6月2日在西敏寺舉行。 伊麗莎白公主成爲英國女皇之後,每天都與母親通電話,向母親請教,直到2002年3月30日下午,英國皇太后在睡夢中安然去世,享年101歲。 伊麗莎白二世在宗教、道德標準和家庭事務上相對保守。她對待宗教責任十分嚴肅,並非常重視她的加冕誓言。很多皇室傳記作者認爲這是英女皇不會退位的原因之一。 2012年6月2日是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週年的紀念日。爲了慶祝登基鑽禧紀念,英國全國和其他英聯邦皇國舉行了連場慶祝活動。已經86歲高齡的女王通過白金漢宮發表聲明,明確表示自己沒有讓位的念頭,因爲自己決心「把餘生都奉獻給國民」。 2016年4月21日是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90歲誕辰。△
3歲的伊麗莎白二世(1929)
7歲的伊麗莎白二世(1933)
1945年4月,着後援部隊軍裝的伊麗莎白二世。
1947年12月20日伊麗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結婚。
在美國進行外訪的女王夫婦(2007年)
溫莎城堡。
伊麗莎白二世與菲利普親王的加冕照(1953年6月)。
象徵英國王室權力的白金漢宮。
英國皇家郵政刊登的關於紀念郵票的公告。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英國慶祝女王伊莉薩白二世90歲生日(圖) 2016/4/21 (18,076次)
慈祥曾祖母 英女王和曾孫們合影(圖) 2016/4/21 (23,162次)
女王90大壽 英國發行5英鎊硬幣慶祝(圖) 2016/4/8 (19,993次)
英國威廉王子:期待着兩個孩子長大(圖) 2016/3/2 (24,857次)
英女王聖誕致辭:短暫黑暗中尋希望(圖) 2015/12/25 (28,839次)
威廉王子全家福 喬治將上幼兒園(圖) 2015/12/19 (32,740次)
聖誕賀卡回信 傳遞女王的善良(圖) 2015/12/16 (32,019次)
英女王90大壽 2.5萬壽宴門票5小時售罄(圖) 2015/11/26 (25,496次)
英國凱特王妃攀巖做慈善(圖) 2015/11/20 (23,736次)
驚人新聞!女兒被救活 媽媽反倒痛苦(多圖) 2016/4/22 (73,456次)
習指揮聯合作戰體系 老江嚇尿不止(多圖) 2016/4/21 (472,004次)
兩元神搶一體 忽男忽女成奇聞(多圖) 2016/4/18 (78,949次)
正常!習中央允許朝鮮飯店13員工逃韓(多圖) 2016/4/17 (119,707次)
中美大事件透真機──救世主已來臨(多圖) 2016/4/16 (151,574次)
一個個世界最高獎靜靜的流入中國(多圖) 2016/4/14 (218,671次)
有預言能力的姐妹雙胞胎咋遭置疑(圖) 2016/4/13 (74,743次)
一天脫臼20多次…不是病(圖) 2016/4/12 (50,611次)
遼寧前書記王珉被捕 江火兒大了(多圖) 2016/4/11 (475,226次)

?!新華社這張圖片爲啥要惡搞佳賓(多圖) 2016/4/10 (113,215次)
滿身螞蟻!渚碧燈塔亮 美日急用菲(多圖/多視頻) 2016/4/8 (239,229次)
該來的都來了!江澤民沒站崗的了(多圖) 2016/4/7 (514,530次)
昂山素季外交首秀 跌破西方眼鏡(多圖) 2016/4/6 (219,868次)
敘利亞最值得驕傲的名片即將恢復(多圖) 2016/4/5 (241,707次)
奇聞!"睡着的預言家"比醒着的人明白(多圖) 2016/4/4 (76,398次)
產經新聞:金正恩得了嚴重精神分裂症(圖) 2016/4/3 (126,564次)
一張圖片!曝光紐約時報堅持反華立場(多圖) 2016/4/2 (116,464次)
一場怪病造就了舉世聞名藝術家(多圖) 2016/4/1 (251,092次)
習近平訪捷克: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多圖) 2016/4/1 (212,041次)
習近平美國主旨演講 明鏡拿陳光標攪局(圖) 2016/3/31 (117,148次)
緬甸高薪養廉 恐怕不是最好的辦法(圖) 2016/3/31 (102,578次)
醫生乾沒轍!全球唯一已知怪病 (圖) 2016/3/29 (68,569次)
習近平訪問了他最應該訪問的國家(多圖) 2016/3/27 (115,231次)
這兩文件是習捕江之前的預備動作(2)(多圖) 2016/3/25 (115,669次)
這兩文件是習捕江之前的預備動作(1)(圖) 2016/3/24 (120,334次)
"中國最後領導人"是指習近平還是中國(圖) 2016/3/22 (115,061次)
習近平復興中華之路難度在這裏(多圖) 2016/3/21 (108,806次)
衆目睽睽之下…爲何她無影無蹤(圖/視頻) 2016/3/20 (188,828次)
遼寧原書記王珉兩會駐地喝茶時被捕 (圖) 2016/3/19 (469,964次)
美國擔憂的不是中國人權而是崛起(圖) 2016/3/17 (269,759次)
這些千奇百怪的食慾 人類沒有答案(多圖) 2016/3/16 (81,276次)
聶樹斌冤案四度延期的真正原因(圖) 2016/3/15 (110,301次)
爲使命而來!他拒絕坐擁萬億美元(多圖) 2016/3/14 (111,199次)
英子危機了!一根刺紮在老江喉管上(多圖/視頻) 2016/3/13 (581,121次)
兩個實在太離譜的災禍應該有答案(多圖) 2016/3/12 (242,825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