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離婚女子罹重病 前夫家爲其治病(圖)
婆婆照料病重的媳婦。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陸瀟亭綜合報導)已經離婚的夫妻本來就是各自過各人的生活,繆海英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離婚後半個月發現患急性尿毒症,這是種非常燒錢的病,已經離婚的她這時沒辦法了,只好找上剛離婚的前夫。 據《楚天都市報》2016年4月2日報導,2010年8月初的一天。36歲的繆海英發現自己的臉和腳都浮腫了,去了醫院檢查。檢查結果讓她五雷轟頂,她得了急性尿毒症,雙腎衰竭。 「剛離婚,心情本就煩透了,怎麼又突然患上這麼重的病?」該怎麼辦?此時繆海英想到唯一可以幫她的人就是前夫羅萬紅,然而當初離婚是自己提出來的,內心糾結是否該給他打個電話。 病情容不得她多想。繆海英一個電話打給正在青山打工的羅萬紅,簡述病情後,直接問他:「你還管不管我?」「管!我下午就回。」羅萬紅的回應給她吃了定心丸,支撐起她接近崩潰的心理防線。 果真當天下午,羅萬紅就回到她身邊,繆海英涼了的心瞬間有了暖意——兩人1996年結婚,一起生活了14年,雖說半個月前離了婚,但感情還在那。 次日,羅萬紅陪她到醫院就診。手術後,繆海英便開始一週三到四次的漫長透析生活…… 前夫打工婆婆擺地攤 一次次救回她的命 兩人是悄悄離婚的,當時瞞着孩子,連雙方家人都沒告訴。此刻重病襲來,夫妻倆才將此前的變故向家人和盤托出。 婆婆鍾先愛聽後,心裏很急,但鎮定的定下基調,「雖然離了婚,但不能離家。要給孫子一個完整的家。你放心,我們家籌錢給你治病。」 以前,鍾婆婆擺地攤是爲了給孫子攢學費,擺攤賺錢沒什麼壓力,多賺少賺無所謂。繆海英患重病後,只要不下雨,她每天早晨5時多就踩着三輪車奔向舉水河大堤上搶早市,賣點鞋墊、襪子等日用品。這些小物本身賺頭小,她至少會守個大半天,能多賺點就多賺點。 2015年以前,每月透析和用藥花費約在8,000元左右,繆海英的病情還算比較穩定,自己能自理,只有症狀變重或昏迷時才住院。每年大概住院3~4次,每次一週到半個月。通過醫保報銷一部份,羅萬紅四處打工掙錢,加上婆婆助力,日子勉強支撐。 然而,從2015年開始,繆海英的病情更趨嚴重,三度住院,每次住院都下病危通知書。每接到病危通知書,羅萬紅總是一個人扛着,不敢告訴任何人,懇請醫生不惜一切代價救治。 一道道坎都挺過去了,但醫藥費已經花了40多萬元,家裏也被掏空了…… 哪怕只剩八千元 也不放棄一線生機 今年大年初二,繆海英病情再度惡化,羅萬紅將她送到醫院救治。醫生稱,她二氧化碳中毒,肺部也感染了。他一人守在醫院陪護,陪她聊天、爲她洗擦、喂藥、餵飯,一天下來他只能打盹一兩個小時。 到第8天,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此時,醫生通知他:「她快不行了,唯一辦法就是轉同濟或協和,可能還有點希望。」 幾個朋友都勸羅萬紅放棄,但他堅定的說:「有一絲希望也要救!」 揣着手頭僅有的8,000元,羅萬紅硬着頭皮叫醫生辦轉院手續並聯系同濟醫院。到同濟後,繆海英的病情得到控制,但每天少則三四千元,多則七八千元的治療費用,讓他實在吃不消。 本來照顧她,羅萬紅一天只能休息一兩個小時,爲籌治療費,他急得團團轉,哪裏睡得着,但他都沒向家人說,自己想辦法東拼西湊。 熬到繆海英病情穩定,羅萬紅才鬆口氣。從大年初二到上月初,她住院28天,他一直陪在她身邊,治療費花去六七萬。因她肺部感染呼吸困難,他專門花9,500元買來一臺呼吸機和製氧機。這9,500元是鍾婆婆和繆海英的弟弟妹妹湊的。 擔子雖沉重 但做不到見死不救 繆海英患病以來,家裏已爲她花費50多萬元,其中有8萬元是鍾婆婆擺地攤賺的。現在家裏已沒了積蓄,用羅萬紅的話說,「這幾年家裏不知道什麼叫積蓄。」 鍾婆婆向親戚借錢爲媳婦治病,親戚朋友們常勸她放棄,「這病不是一兩天治得好的,這個擔子你挑不起,還是放棄吧!」 「雖然離過婚,但她還是我媳婦。只要醫生沒說放棄,我是絕不會放棄的。」心慈的鐘婆婆堅定的回應。擺攤的幾個朋友被鍾婆婆的好心打動,曾借給她8,000元。 目前,身在合肥打工的羅萬紅則在電話中對記者坦言:「昧着良心過日子,我做不到!雖然她是離婚後患重病,是有很多人叫我不用管,但十多年夫妻感情,見死不救,我做不到,她孃家家境也不好,我不管她,誰管她呢?」難得的情義,患難見真情。網友稱讚:「這個丈夫是個真爺們!」 雖然鍾先愛母子倆靠打工、擺地攤東挪西湊給繆海英治病,但母子倆仍表示「虧欠她了」。鍾婆婆摸着繆海英的胳膊和腿,眼淚止不住往下流。「以前多好啊,現在真的是皮包骨了。我們家錢不夠,沒能治好她,虧欠她了。」 雖然不知道他們爲什麼離婚,但有網友說:「一個當婆婆的能對已離婚的媳婦這麼好,一定是媳婦以前也對婆婆、丈夫好,要不然婆婆、丈夫也不會這樣,人都是互相的。」 患病期間,繆海英提出復婚。羅萬紅說:「復不復婚,我對你都不變。」去年11月,兩人又重新領取結婚證。 去年下半年,繆海英病情加重,無法自理後,住在孃家,由自己母親照顧。外出打工的羅萬紅仍放心不下她,每天都會給她打兩三個電話,若是得知她吃得還好,心裏就舒服點,吃得少,他又焦灼不安。 「不是他支撐我,我不可能努力活到現在,早就垮了。」靠呼吸機呼吸的繆海英語氣微弱地說,當時離婚也是一時之氣,很是後悔。 現在的社會太多的冷酷無情,這樣的前夫和前婆婆真的是少之又少,真心爲這樣的男人和婆婆點贊。多些這樣的人,社會變得更加和諧。△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軍嫂感人的真情故事(圖) 2016/3/10 (51,854次)
"彩禮之痛"致脫貧農民一夜返貧(圖) 2016/2/22 (47,508次)
二孩時代來臨 父母需面對的難題(多圖) 2016/1/21 (50,761次)
老人被撞傷不索賠 感動一票網友(圖) 2015/11/27 (52,394次)
老兵幫戰友照顧妻兒66年 終身未娶(圖) 2015/11/6 (46,108次)
日照店主遊客互毆 「好客山東」形象受損(圖) 2015/10/9 (38,494次)
婦人跪求打撈隊救子 沒其夫承諾付錢不願救(圖) 2015/9/26 (36,029次)
教室外租開賓館 300學生無教室上課(圖) 2015/9/7 (36,057次)
這些孩子自私到冷血 一起蹊蹺的溺水事件(圖) 2015/8/13 (33,268次)
奇聞!"睡着的預言家"比醒着的人明白(多圖) 2016/4/4 (76,398次)
產經新聞:金正恩得了嚴重精神分裂症(圖) 2016/4/3 (126,564次)
一張圖片!曝光紐約時報堅持反華立場(多圖) 2016/4/2 (116,464次)
一場怪病造就了舉世聞名藝術家(多圖) 2016/4/1 (251,092次)
習近平訪捷克: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多圖) 2016/4/1 (212,041次)
習近平美國主旨演講 明鏡拿陳光標攪局(圖) 2016/3/31 (117,148次)
緬甸高薪養廉 恐怕不是最好的辦法(圖) 2016/3/31 (102,578次)
醫生乾沒轍!全球唯一已知怪病 (圖) 2016/3/29 (68,569次)
習近平訪問了他最應該訪問的國家(多圖) 2016/3/27 (115,231次)

這兩文件是習捕江之前的預備動作(2)(多圖) 2016/3/25 (115,669次)
這兩文件是習捕江之前的預備動作(1)(圖) 2016/3/24 (120,334次)
"中國最後領導人"是指習近平還是中國(圖) 2016/3/22 (115,061次)
習近平復興中華之路難度在這裏(多圖) 2016/3/21 (108,806次)
衆目睽睽之下…爲何她無影無蹤(圖/視頻) 2016/3/20 (188,828次)
遼寧原書記王珉兩會駐地喝茶時被捕 (圖) 2016/3/19 (469,964次)
美國擔憂的不是中國人權而是崛起(圖) 2016/3/17 (269,759次)
這些千奇百怪的食慾 人類沒有答案(多圖) 2016/3/16 (81,276次)
聶樹斌冤案四度延期的真正原因(圖) 2016/3/15 (110,301次)
爲使命而來!他拒絕坐擁萬億美元(多圖) 2016/3/14 (111,199次)
英子危機了!一根刺紮在老江喉管上(多圖/視頻) 2016/3/13 (581,121次)
兩個實在太離譜的災禍應該有答案(多圖) 2016/3/12 (242,825次)
張德江兩會折騰沒資本 江斷碑拼好了(多圖) 2016/3/11 (117,650次)
懷念里根!在中華民族被惡勢力圍剿時(圖) 2016/3/9 (125,510次)
這巨大類星體消失的讓人毛骨悚然(多圖/視頻) 2016/3/8 (352,628次)
老江這兩年過的咋樣,答案在英子這裏(多圖/多視頻) 2016/3/7 (604,708次)
美艦羣抵南海…轉移世界真正焦點(多圖) 2016/3/4 (130,121次)
肉眼加哈伯!驚見怪雲向銀河系暴跌(多圖) 2016/3/3 (580,033次)
沒處逃!老江竟用上這一驚世黑招(多圖) 2016/3/2 (472,623次)
英新技術重現被拭指紋的新聞所聯想到的(圖) 2016/2/29 (463,266次)
兩會前夕 劉源就任新職 還有好戲看(多圖) 2016/2/26 (514,367次)
推背圖預言中華出天子 江蛤難逃生(多圖) 2016/2/23 (163,362次)
美國銷燬月球記錄片 俄國公開要真相(多圖/視頻) 2016/2/22 (354,084次)
NO!俞可平,民主不可能造福中國(圖) 2016/2/20 (129,872次)
?臺南市的災害爲何接踵而至(圖) 2016/2/19 (222,095次)
中國的外交政策:廣交朋友 不當繼父(圖) 2016/2/17 (111,440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