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萬象 › 文章: |
高校替課已成產業化 學生"中介"收手續費(圖)
【人民報消息】「全天候替課,能夠對付各種刁鑽老師,一節課20多元,質量保證不議價。」據媒體報導,高校有償替課現象悄然成風,而替課者大多是學生。 據《中國青年報》2016年11月13日報導,隨着需求的增加,替課已經逐步發展成爲校園的灰色產業鏈,從單個學校到高校密集的地區都分佈着或大或小的替課羣。 替課成產業鏈 學生兼職選擇之一 「求一女生明天5、6節替課」,在渤海大學兼職替課羣中,這一消息發出3分鐘後就有人搶單成功。只要在這個QQ羣中發消息提出替課需求,私聊談好價格後,就會有人替課簽到。 然而,這一現象並不只存在於渤海大學。據記者了解,在全國多所高校的大學生羣體中,替課已逐步形成比較成熟的產業鏈,成爲大學生兼職的選擇之一。 在QQ羣查找中,輸入「替課」兩字,可以發現多達數百個替課羣,涉及全國大多數省份。一個名爲「北京海淀替課總部」的替課羣,覆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這羣人達394人。 據羣中一名提供替課服務的學生說,賣方「接單」後,雙方會談好價格,買方提供細節,如學號、班級和姓名等。之後賣方會在課堂上給買方發去老師上課的照片,買方確認後通過支付寶或微信等移動支付方式支付薪酬。整個過程雙方無需見面,買賣雙方也不知道彼此身份。 另一名從事替課服務的同學告訴記者,替課收費標準是按照課程長短和替課的難易程度來收取費用的。一般一節課40分鐘,收費25元,課時越長收費也就越高。如果課上有隨堂作業、回答問題、隨堂測試等情況還需另外收費。 在這些五花八門的替課項目中,不同的課程類別「受歡迎程度」不同。根據記者觀察,英語、計算機基礎、體育課等公共課程和體育考試是大學生最愛尋找替課者的。 「這些課程的內容實在是無聊,可是不去,成績又和簽到次數掛鉤。去的次數太少,還有可能被掛科。」北京某高校大學生告訴記者,這類課程由於上課人數較多,一般幾個班一起上課,老師不認識學生,替課不太容易被發現。 在這些QQ羣中,除了提供替課服務外,還有人發佈信息提供帶飯、代取快遞、代簽到、體測代跑、代購、流量充值等服務。 在學校專替課 能學到什麼?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如果想要進入某些替課羣,還需要向「羣主」等管理者交一定的手續費,而這些替課羣的組織者大多數也是在校學生。 湖北某大學學生周小安告訴記者,她曾去替課羣找人幫她上課,進羣前,被要求向羣主交1元手續費。 像周小安這樣進羣要交手續費的替課羣並不在少數。在這些替課羣中,需要交手續費的QQ羣相似度很高,他們都自稱是「品牌替課」。這些羣的地域遍及全國各個地區,涉及江南大學、揚州大學、寧波大學、濱州學院、三峽大學等多所高校。 據了解,在這些需要繳納手續費的羣中,所有提供替課服務的成員被羣主禁止對外發言。羣中的生意由羣主統一進行管理,分配給合適的人員,然後羣主會從替課費中抽取5~10元不等的管理費。 此外,保證金的另外一個作用是,如果出現替課不去的情況,將會把替課者的保證金交給找替課者,作爲精神補償。這些替課羣的羣主和從事替課的人員幾乎都是學生,他們就是想多賺點零花錢。 從事替課的大學生萬源告訴記者,他們一般情況下都是兩節課連着上,收入30元。「我一週至少能替20節課。在各大節日前後,好多人急着出遊和回家,生意特別多,『收入』也比較多。」 像萬源這樣猛接別人課的大學生,他自已的學業怎麼辦?花了大錢上大學,卻在大學裏荒廢自己的學業,若僥倖畢業了,他在大學裏到底學到什麼? 學校應改善課程安排 有償替課已經不止一次被媒體曝光批評,同學圖省事,任課老師對待同學的出勤率「一刀切」成爲替課現象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尋求替課服務,有些高校學生認爲自己確實有苦衷。大學生小何告訴記者,有一次她家中剛好有事不能去上課,可是這門課如果不到,不管什麼理由都會直接被扣考勤分。 事實上,針對替課這一現象,各大高校也是「奇招」頻現。據相關報導,四川大學曾採用「簽到神器」,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統一的編號,上課時輸入自己對應的編號,可以用來點名簽到、答題、爲課堂評分。 南方醫科大學採用微信在線問答點到的方式,學生都要用微信實名制加入學校的教務微信平臺或其它相關的商業平臺。 除此之外,一些高校還採用輔導員巡堂、設置考勤委員等辦法來阻止學生逃課和替課。 蘭州大學教授石萍告訴記者,她的課堂上還沒有發現過找人替課的現象。她偶爾要求學生簽到,但不是期末成績的唯一參考標準,出勤率所佔的比重很小。 石萍認爲,找人替課是學生缺乏責任感與擔當力的表現。「又想要學分拿文憑,但是又不肯腳踏實地上課學習,這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爲,同樣也是在破壞社會的誠信體系。」△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