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皇帝老爷的印章 玉玺(图)
 
乾隆“八征耄念之宝”交龙钮玉玺,该玺采用新疆和田青玉雕制。

【人民报消息】印章集实用与玩赏于一身,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存在。印章,又称为图章,古人称“玺”。如《小尔雅》上载:“玺谓之印。”东汉蔡邕《独断》曰:“玺者,印也。”秦朝前,无论尊卑印章都泛称为“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章专称为“玺”,臣民只能称“印”。 古代用玉作印始于战国时代。秦时,皇帝用印多为美玉刻成,并饰以龙纹及虎形印纽,故又称为“玉玺”。蔡邕《独断》中载:“天子玺以玉螭虎纽。古者尊卑共之……。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臣莫敢用也。”《说文解字》:“玺,王者印也。” 《后汉书‧徐璆传‧章怀太子‧注引卫宏》载,秦始皇获蓝田玉雕为印信,其印纽上盘有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称为“秦玺”。 秦王子婴降汉时献出“秦玺”,汉高祖即位后就佩带此印,世世相传,称“汉传国玺”。后来,唐朝时改称为“传国玺”。历代帝王都以得到此传国玺为符瑞,视为“君权神授”的正统象征。然而,历经多次改朝换代,传国玺屡易其主,也因而辗转流失。 印章出现始于商朝后期或商周之间,在战国时代逐渐盛行,而完备于汉朝。印章可分为官印、私印,各代表官府及私人的往来凭证。印章随着朝代不同,也有多种不同名称。 先秦前,官、私印都称“玺”,是印章最早的名称。“印”最早出现于秦官印中,而汉朝有官印制度,诸侯王用印称为“玺”,列侯、御史、中二千石官吏称“章”,千石至四百石官吏则称“印”。 汉朝的将军用印,一般都不称“印”而叫“章”。军事行动中因需要而临时任命将军,并以刀在印面仓促凿成印章,故称“将军章”,是汉印中比较特别的。 唐朝时,以印的大小来区分官位高低。武则天篡位后,认为玺与死近音,故改玺为“宝”。唐以后,玺、宝并用,官、私用印又有记、押、关防等名称。 古籍《释名》曰:“印,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另东汉蔡邕《独断》云:“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说文》上载:“印,执政所持信也。”所以传国要玉玺印,皇帝诏策、官爵任免、命令发布、通关边防都要用印,私人交易往来合契、书画落款也要用印。 由此可知,印的内涵就是“信”,即昭诚信,代表本人。△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6/11/14/64546.html
打印机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16年11月14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