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2月9日,羊年来临之前,中南海内,李克强总理在紫光阁向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馆馆员亲手颁发聘书。随后他与130余位参事、馆员及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举行了座谈。 按理来说,2月份就应该刊登出来,但是过了两个月,4月8日的光明日报报纸才刊登出来,而且这么重要的消息,又是第二号人物的消息,只放在第3版刊发。标题为《李克强与文史馆员谈文论道》。 江家帮一直在网络上散布李克强与习近平步调不一致,为了制造这种假象,刘云山才把总理的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谈文论道给封锁了。 据内部消息报导,是上面有指示,必须刊登,所以不得不登,就登在第三版。那么,这个讲话的内容就反而引起关注。 2月9日,座谈中的文史“论道”一直持续到会后,总理主动来到文史馆馆员中间,大家意犹未尽地继续讨论起来。 “总理,你刚才讲得很对!”北京大学古典文学专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对李克强刚刚结束的讲话回应道,“中国传统文化绵延多年,仁、义、礼,每个字都有很多不同的意义。” “是啊!我们从孔子之后一直是‘我注六经,六经注我’。中国文化是很丰富的!”李克强与大家站着讨论起来,“包括《易经》里面说‘厚德载物’,我们现在的解释是说,要用仁厚之心来待人接物。但其实你看《易经》里面的原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其实包含着一种‘大同’思想。王弼在《易经集注》里面说,‘地形不顺地势顺’,地上有山山水水,人间有三教九流,怎么对待?还是要对所有人尽可能地‘厚德载物’。” 中央文史馆馆员、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在发言中提起,“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既写了《国富论》,又写了《道德情操论》。这提示我们,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道德人”。 “你举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例子。”李克强说,“我记得,亚当□斯密的教职就是道德哲学教授,他的扬名之作是《道德情操论》,此后10多年才写出了《国富论》。这本身也是一个例证: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物质基础,还需要精神追求。” 李克强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直非常重视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在当今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更要深入研究、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是‘道德经济’。”李克强强调道,“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积累,虽然其中也有糟粕、更遭受过破坏,但其主体和精华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李克强说当天中午他刚好收到一本介绍中华传统美德“术语”的书,里面对仁、义、礼等字词一一解释,并配上了英文翻译。 他说:“我看到里面有一个词,‘天下’。英文翻译得还行,‘all under heaven’(天之下),但下面的中文‘训诂’,引用的是《诗经》里的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总理说,“我当时就想,这只是‘天下’的一种解释,但不是全面的。中国人讲‘天下’,《礼记》里面就讲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就是另一层含义。” 李克强提议道:一个字、一句话,有时难免会断章取义,能不能搞一个传统文化的“百篇”?把中国古典文化精选出来,传诸后世。 但他紧接着补充道:“各位参会者都造诣很深。我只是现场想到提了出来,仅供你们参考。这可不是行政命令啊!” 李克强说:“我们中国人,首先要把自己的文化搞通搞透。” 缺德的人一听讲道德就害怕,所以刘云山有多大劲儿使多大劲儿,封锁总理李克强的谈话。△ (人民报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