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統藝人郭德綱:忠孝仁爲先(圖)
 
諸葛仁
 
2013年2月26日發表
 

堅持繼承民間傳統相聲的藝人郭德綱。


路走對了,郭德綱就名利雙收!

【人民報消息】郭德綱接受央視旗下的《人物》雜誌2月刊專訪,稱:賣藝要有節操;忠孝仁爲先;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爲臣要忠,爲子要孝,爲父要仁;做人要知禮義廉恥。

看完這篇專訪很感慨,中共建政63年,郭德綱今年才40歲,也就是說紅太陽照了23年郭德綱才出生,但他堅決按照中華民族傳統藝人的老規矩去做人做事,原因是7歲開始他就入了這行,受到的教育是傳統的。現在的人還有幾人按照古訓《三字經》《二十四孝》去做的?現如今的三字經是罵人話「他媽的」,二十四孝是孝敬上級,目地是圖名圖利,當官發財。整個的傳統價值被顛覆。

郭德綱愛護這個傳統藝術到什麼程度呢?剛出名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開心茶館》主持人大鵬親眼看到郭德綱拒絕過一些公司年會演出:20分鐘,5萬塊錢。「他不樂意去,不想這樣被消費。」郭德綱說:「我寧可站街上來8個老鄉,他愛聽,說完他開心,我也開心。」郭德綱說相聲就是要說給那些真心想聽、愛聽相聲的人。

「因果報應」是郭德綱常掛在嘴上的,「很多人說這是封建迷信,看不到的,就是沒有。那Wi-Fi你看得見嗎,你能說它沒有嗎?人上歲數後要學會相信宇宙,不是單純的迷信,很多事情科學解釋不了,那你起碼要相信,信老理兒做好事。這個時代好多人不信老理兒了,所以他們吃虧了。」

郭德綱看過世界名著《呼嘯山莊》、《紅與黑》,但這些西方書籍「對他內心深處影響不大」。他深受中國傳統倫理的影響:仁義禮智信。

賣藝有節操

專訪中郭德綱透露,7歲拜師學評書,後輾轉多位老師學西河大鼓、河北梆子,從伺候師傅起床、倒痰盂,到等師傅高興時學兩段;從手抄整理記錄師傅老段子,到揣測老藝人腔調。他在傳統藝人的規矩薰陶下長大,夢想有朝一日成爲「角兒」(發音:絕兒)。

作爲德雲社的角兒,他攢底壓軸並負責百十號員工的吃喝生計:「從古至今,只要是搞藝術,就應該是『角兒負責制』。梅劇團就是梅蘭芳說了算。我們現在曲藝團體的沒落,都是因爲跟這些背道而馳了。一個團體弄15 個書記、20 個藝術總監,不打架才怪呢。都是政府撥款,有時間去扯皮、鉤心鬥角、害人。我不行,今天有沒有錢完全指着臺上的能力。咱過去的老戲班異曲同工。『角兒負責制』不是絕對的好,但中國戲曲的鼎盛風光都是『角兒負責制』。」

這裏要解釋一下「攢底」和「壓軸」的意思:攢底是指一場演出最後一個出場,壓軸原本是戲劇術語,指倒數第二個出場。無論是戲曲還是相聲,壓軸和攢底的都是這個班子里名氣和實力數一數二的演員。

優酷網《名人坊》製作人劉錚說:「郭德綱是老派藝人,和他合作,你得遵守一些曲藝行當的老規矩。比如中午前他不見客,因爲頭天晚上散戲後,傳統藝人得吃夜宵,睡覺已經半夜了;飲食上,得準備他吃得可口的飯菜:拍黃瓜、炸醬面。這合傳統藝人的性情:不愛大魚大肉,愛有滋味的平民飯菜。後臺吃飯,我看德雲社的座次是有講究的:郭德綱坐主座,于謙一旁,徒弟不能先吃。他很在意這些輩分排次。」這些規矩文革中已經被破掉了,現在人要求平等,什麼都平等。

爲臣要忠,爲子要孝,爲父要仁

郭德綱尊崇「仁義禮智信」,他是一個傳統的人。

德雲社內部秉持傳統的長幼尊卑、師徒禮綱。演出後臺擺着張文順、侯耀文兩位前輩遺像。張文順早年在劇場提攜郭德綱,德雲社最初叫「文德雲社」,郭德綱希望將張文順的「文」放在自己前面,被老先生拒絕。2004年,郭德綱拜侯寶林的兒子侯耀文爲師。成名後,他解釋拜師是「在相聲界幹了這麼多年,必須要有名正言順的歸屬,中國相聲族譜上必須有我,這跟(共產黨的所謂)主流沒關係」。

三節兩壽,郭德綱會帶徒弟跪拜張、侯。他安排張文順的親戚管理自己的飯館,將侯耀文的長孫帶在身邊。郭德綱是一個真的按照老理兒行事的人,他與趙本山在本質上天壤之別。

岳雲鵬是郭德綱現在最倚重的徒弟。在「雲」字輩中,他天賦並不出衆。早前,有人建議退了這個孩子。郭仁義的說,「跟了我這麼多年了,養着吧。」岳雲鵬說師傅的這話讓他感動連連,決心跟着師傅幹下去。岳雲鵬敦厚老實,對師傅言聽計從,並且刻苦練習技術。德雲社在張一元茶館的劇場,他攢底,去年郭德綱爲他開了專場。

岳雲鵬說「精神上,師傅是我的父親。」這些年郭德綱搬到哪裏,他也搬到哪裏。岳雲鵬結婚,老家北京各辦一場,全由郭德綱操辦;他的父母生病,郭德綱付了藥費。

有人曾攛掇成了名的岳雲鵬單幹。他回答說:「別一看師傅賺錢,我就要怎麼樣。我不傻。」岳雲鵬把德雲社比喻成一盅名菜,郭德綱是海蔘鮑魚,自己是旁邊的白菜:「有人不愛吃海蔘鮑魚就愛吃白菜心,可約朋友吃飯,怎麼說?吃白菜心去?不對,去吃海蔘鮑魚。雖然海蔘鮑魚他沒動,但他是打着這個名義去的。道理一樣,我是白菜心,可沒有這海蔘鮑魚,大夥兒可就不會來了,沒有人單獨來吃白菜心。」

憑本事吃飯

從2006年起,德雲社每年舉辦聖誕夜天價相聲晚會,以8萬元一桌創造了中國相聲的票價紀錄。開票20秒前三排告罄。郭德綱對「天價」的一貫態度是「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

「要年年沒人買票,然後臊眉搭眼演,那我不是吃飽了撐的?誰規定我們就得三毛錢一張票?你查查中國相聲史上門票最高的是誰啊?我這不算給說相聲的露臉嗎?」

他的電視綜藝節目收視率一般維持在同時段前三位,他也是視頻網站最愛合作的藝人。以優酷爲例,郭德綱主持的《我是傳奇》點擊量1.3億,單口相聲《濟公傳》1.6億。

成名後,郭德綱被譽爲「相聲界的救世主」,有人認爲他順天意而行,維護了傳統文化,所以才能成爲當下中國身價最高的相聲演員,前無古人。郭德綱的演出費一路上漲,主持費連年翻倍,並受邀出演多部熱門電影。

他把「杜絕商業冠名」寫進各地商演的合同中,爲的是證明單憑打着「郭德綱」這三個字的旗號也能賺錢。

郭德綱說的下面的話值得相聲界思考:「北京31家小劇場,除德雲社外,剩下八成靠送票爲生。比如某文化館演出,演一場區裏給演員3000元,市裏爲曲藝事業的繁榮再給補一萬塊,家家如此。」「如果指着這個吃飯絕不能送票,從心理學說,老百姓天天看不花錢的,一天你賣一毛錢,他馬上視你爲仇人。如果實在賣不出去,你就得考慮是不是不該幹這行。沒有這個能力你就別跟這兒混了。又不會說相聲,又想說相聲,還想指着說相聲吃飯,你不是破壞市場嗎?觀衆會覺得聽相聲就是得送票,那我們這些真靠票房爲生的人怎麼辦?」

搶救傳統評劇

專訪寫道:成名後,郭德綱在搶救挖掘老相聲之外,還一直在搶救復排評劇。首先找老藝人複述劇本。比如一齣戲需要演員40個人,那就需要找20、30個老藝人,因爲一個藝人只會自己的一段詞。在流傳過程中,人與人的劇本也是不一樣的。有人是東北唱法,有人是天津的,對不到一塊去,所以還得查對,再把整個劇本立起來,最後曲譜。很多戲有獨特的服裝、道具,扮相也不一樣。所以一齣戲從開始挖掘,整理劇本到排練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

這是一個純花錢的事情,郭德綱做了5年多了。其間有一大批老先生去世。「我很欣慰,萬幸。如果當初沒我這麼幹,活兒早就失傳了。不過我也不着急,這是興趣。能搶一些是一些。」

新華網2013年1月18日在顯著位置刊登了一則消息《趙本山退出蛇年春晚 細數趙本山關係密切的女星》,三天之後,1月21日下午1點,2013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官方微博宣佈:相聲演員郭德綱確定加盟春晚。

郭德綱的經紀人王海對《人物》記者說:「春晚你們是知道的,不到最後一分鐘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那麼爲什麼1月21日就確定郭德綱2月9日肯定演出呢?道理很簡單,還是那句老話:順天者昌。老天爺看郭德綱堅持傳統相聲藝術的道路就心裏喜歡,就讓他有錢有名有利。門開着,誰這麼做,誰發大利是。△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57,37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