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狀元爲何被美國名校拒絕
 
李天笑
【人民報消息】今年北京高考狀元李泰伯申請美國11所名校全部被拒,全國一片譁然。

李泰伯總分703分,平時成績傑出,而且是班長,學生會主席,校模擬聯合國主席,兩次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獲得者,全國作文競賽二等獎獲得者,託福和「SAT」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李慘敗之衝擊波已遠遠超過其高考奪冠的聲譽。

更令人不解的是,李泰伯所在的人大附中今年反倒有近30人被美國排名前20的名校錄取,其中哈佛就有兩名。這種反差和各種議論使李泰伯本人也「忍不住」在博客上留下長篇日誌進行「說明」。

平心而論,李泰伯是綜合素質較強的學生。他從小學鋼琴,愛好畫畫,熱愛莫扎特音樂。據說李泰伯父親的手機鈴聲,就是李泰伯創作的。從李泰伯參加電視答辯和參加校內外活動看,他具有較強的語言和社交能力。難怪他不承認自己是「書呆子」。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裏?美國11所名校爲何一致將「中國狀元」和被人大附中校長贊爲「德才貌兼具,極富領袖魅力的人才」拒之門外?

首先,最主要的問題恰恰出在人們都忽略的地方:李泰伯的學生會主席和黨員身份( 高一寫了入黨申請書;今年7.1入黨),以及積極參加黨組織的各項活動是進入美國名校的致命障礙。美國並沒有中共專制下的所謂「政審」,但美國有其主流的價值取向,這就是自由、民主、人權、對共產專制的鄙視和對共產黨滲透的警惕。對此,從政府部門、學術機構到普通民衆均有共識。在中共體制下,學生會主席和黨員可能是升官的敲門磚,但在美國這種身份絕對是嫌疑記號或拒絕的理由。這就是爲什麼在美國入境、申請綠卡和公民都要查清是否是共產黨員的原因。當然,有些人會隱瞞,但一旦被查出將惹出更大的麻煩。

從另一個角度看,既然有志到美國留學和發展(其他西方國家也一樣),就應該具備國際視野和生活智慧。這就是:遠離/脫離中共,與中共不搭界。中共的邪惡在西方是臭名昭著的。既然要到美國發展,就要爲美國所接受,與美國的主流價值接軌。這裏有五點是必須記住的:第一,中共間諜的活動正引起美國當局的高度重視,有志進入美國企業工作的留學生必須擺脫中共痕跡;第二,中共利用學校中國學生會等組織進行特務活動(如常青藤哥倫比亞大學)已是美國FBI重點監控的對象;第三,美國對共產黨員定居和入籍有明確限制;第四,美國的法律和政府都是將遏制共產邪惡作爲使命之一的;第五,退黨退團退隊在美國華人和中國民衆中都已形成洶湧大潮,勢不可擋。

中國學生往往有一個誤區,認爲只要是參加社會活動併成爲組織者都會加分。其實有兩種活動反而會有負面作用:一種是明確的中共組織的政治活動;另一種是中共授意或間接組織的社會活動,比如李泰伯提到的校內外的「志願服務」、「北京地球村的環保行動」等等。這些活動表面上不是「主流的官方行爲」,實際上也是中共組織的活動,所以非但不能體現出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組織能力,反倒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與美國高中學生自發組織的社區活動有本質區別。

其次,李泰伯是中共教育方式的受害者。中共教育造就的是人云亦云、做表面文章和缺乏社會責任心。李是解題高手,崇尚的是高分,偏重的是包裝的技術手段。李在考場上運刃有餘,得心應手。直到落選,他事後反思,對自己不足的認識仍停留在「起步晚」、「分數不夠高」、「美式競賽AMC-AIME系統成績不算最好」、「不了解很多訊息和包裝手段」、 「全部要了全獎」等技術層面的問題。但美國人更注重的是考場外的個性特長、實幹、獨立思考能力和社會責任心。

李在美國人倚重的方面反而有欠缺。這表現在三件事上。其一,李在理解個性特長和內心中「最真誠、最有興趣的部份」時將之簡單地等同於「好奇心」、「興趣」和「 心路歷程」。從中很難看出區別於他人的個性特點。

其二,李泰伯或者是沒有證實「獨立思考能力」,或者是表達不當。李的信條是「我愛我做的每一件事,我做我愛的每一件事」,他甚至在美國大學的申請中寫下了這句話:I love everything I do,and do everything I love,並把它當作「主題」。

但可能壞就壞在這句貌似雙關,實爲同義反覆;看似機智,但缺乏獨立思考的話上。這句點題的話恰恰透露出他對語言詞藻的興趣,反而忽略了對自己真正所愛的事業的專注。同時,這句話似乎在追求一種形式上的獨特,而非實質意義上的獨到見解。也就是說,這句話表面的華麗大於內涵的深刻,給人的印象是什麼也沒說,說了也白說,白說不如不說。

其三,李泰伯的整篇「說明」沒有提及社會責任心和對社會回饋的問題。相反,他反覆強調的是「我」和「一切靠自己」。最後結束語也是:「祝大家都能快活地爲自己的前程奔波,能始終不忘自己存在的價值和奮進的動力」。這種以「自我爲中心」的心態不僅僅缺乏胸懷,更與美國名校希望畢業生能承擔大業,同時回饋母校的文化傳統格格不入。在美國人看來,「大人物」總是與社會責任心聯繫在一起的。而名校想收攏和培養的是各界潛在的「大人物」。李泰伯缺乏社會責任心無疑是其落選的一個重要因素。

李泰伯其實是受中共糾纏之害,一優秀人才坐失良機。李泰伯不幸的片面成長顯然是 「狼奶」灌育的結果,是中共教育體制下的悲劇。李泰伯如再次尋求留美機會,不妨痛定擺脫黨文化,找機會退出中共,一定會馬到成功。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被FBI密切注意 在美中國學生會主席辭職 2010/4/8 (18,431次)
美國FBI發言人談被中共操控的學生會和僑團(多圖) 2010/1/22 (15,621次)
專訪王千源(上):學生會幕後操控 我們都是受害者(多圖) 2008/4/21 (61,235次)
中共駐加外交官從事特務活動被驅逐出境(圖) 2007/8/3 (18,123次)
德國馬格德堡大學中國學生會被中領館操控 2007/7/30 (19,591次)
中共如何影響和控制留學生? 2007/7/21 (19,288次)
自爆特務身份 學生會頭目動用「中共安全部」 2007/7/19 (21,091次)
歐洲情報中心官員談中共控制學聯會(圖) 2007/7/15 (17,636次)
香港學生會領袖揭中共操控滲透手法(多圖) 2007/7/7 (20,687次)
重災!新華網掀開薄熙來的屁股簾兒(多圖) 2010/7/10 (55,503次)
黑色圖片幽默:薄熙來的重慶紅燒肉(多圖) 2010/7/10 (50,531次)
文強被執行死刑的圖片沒敢曝光(多圖) 2010/7/9 (125,483次)
薄熙來對誰都使用這兩手兒(多圖) 2010/7/8 (60,610次)
文強死這天,都沒給薄書記面子(圖) 2010/7/7 (66,473次)
文強死了,薄熙來還活着(圖) 2010/7/7 (47,200次)
36年最慘敗局!馬拉多納爲女總統背黑鍋(多圖) 2010/7/6 (42,360次)
忍無可忍!習近平:是你們逼我這樣做的 2010/7/6 (72,648次)
熱死了人!北京持續高溫 地面68.3℃ 2010/7/5 (57,888次)

24死19傷!這是新聞,還是升官晉級報告(圖) 2010/7/5 (61,584次)
趙本山在臺灣褻瀆國父,你在幹麼!(多圖) 2010/7/4 (52,680次)
綿竹塌樓事件揭示出一個驚人預言(多圖) 2010/7/3 (64,737次)
小笑話:新華網處理墜機事件有點象劉謙(圖) 2010/7/3 (58,102次)
香港出了啥事?新華網咋窟窿越捅越大(多圖) 2010/7/3 (62,726次)
咋?涮咱!鄭大世登陸…歐洲夢成真(圖) 2010/7/3 (29,556次)
新華網爲啥立即刪掉這個即時要聞(圖) 2010/7/3 (53,488次)
中共政壇最醜狗比賽:一個比一個醜(多圖) 2010/7/2 (50,744次)
!濟南日報曝黨真的內虛了(圖) 2010/7/2 (38,235次)
趙本山先遣部隊率200億官銀攻進臺灣(圖) 2010/7/1 (35,760次)
小笑話:「七一」黨給全國人民出道算術題(多圖) 2010/7/1 (85,944次)
罕見!緬甸白色大象和新疆六月暴雪(多圖) 2010/6/30 (36,140次)
訪加 江往死裏整胡 2010/6/29 (40,022次)
怪事!8800兵力撲救 大興安嶺看不見火災(多圖) 2010/6/29 (58,906次)
哈珀小心了!加情報總監曝政府黑三角(多圖) 2010/6/28 (30,031次)
小笑話:新華網宣佈「一黨獨大」…(圖) 2010/6/28 (81,674次)
不匪夷所思!陸克文女兒預知父親下臺(圖) 2010/6/27 (43,524次)
一頓美俄總統午餐爲何如此震撼中國(多圖) 2010/6/27 (34,087次)
江吹牛皮閃舌頭 南京撞上「二奸二假」(多圖) 2010/6/26 (58,657次)
李瑞英今天獲得博士學位(圖/視頻) 2010/6/25 (120,544次)
記住這新的教訓!加與中共簽署的條約清單(多圖) 2010/6/25 (32,149次)
仨漂亮姑娘咋敗在一個相貌平平的手下(圖) 2010/6/25 (55,378次)
老毛相信!加國地震與陸克文下臺(多圖) 2010/6/24 (60,254次)
小笑話:重慶打黑立功幹警被停職的原因 2010/6/24 (67,032次)
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放心肉(多圖) 2010/6/23 (31,229次)
黑色幽默:商務部暗示外出吃飯自帶筷子(圖) 2010/6/23 (64,990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