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災!新華網掀開薄熙來的屁股簾兒(多圖)
 
李威
 
2010年7月10日發表
 



薄熙來擋不住天怒,雷公電母終於發威了!!!
重慶酉陽城北車站被淹。重慶市大小車輛在水中動彈不得。
薄熙來說:讀經典猶如吃維生素片,每日一粒亦可養身。
結果,吃了這「維生素」就房倒屋塌,無安身之處!

【人民報消息】新華網北京7月9日電,重慶遭受暴雨洪澇災害,酉陽汽車沒頂、全縣斷電,萬州重災區淤泥圍城……

「7月1日以來,重慶大部遭受洪澇災害」。但重慶媒體至今沒人敢報導這個消息。

重慶晚報只報導薄熙來說的「改善民生不只是吃紅燒肉穿漂亮衣服」, 華龍網也只報導「薄熙來:給老百姓辦事都是對的,要在退休之後無愧於心」。

洪澇災害已經肆虐重慶兩天多的7月3日,重慶各媒體不但依然一個字不敢透露,而且華龍網出的新聞依然是「薄熙來:不講洋氣講民心,全心全意爲百姓」。

7月8日至9日的降雨導致烏江水位陡漲,截至9日15時45分,烏江武隆站水位達190.40米,超警戒水位0.40米,較9日8時上漲11米。在武隆縣城,烏江江水已與南濱路路面基本齊平,江水混濁呈黃色,水流湍急。一些市民告訴新華社記者,這是今年以來烏江水位最高的一次,過往船隻被禁止通行。


6日晚,水災中重慶舉行「唱讀講傳」彙報演出!
7月8日,重慶晚報出的新聞是什麼呢?「薄熙來『唱讀講傳』讓我們看到了重慶的未來(圖)」。

報道說,6日晚,重慶市「唱讀講傳」彙報演出在重慶大劇院舉行。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孟復,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局長王太華,市領導黃奇帆、陳光國、邢元敏等觀看了演出。

四川外語學院用多國語言誦讀《共產黨宣言》,市公安局演唱了新創作的歌曲《平安之歌》。演出結束後,薄熙來等向17個優秀節目的主創和演出人員頒發獎章。薄熙來即席講話說:這些節目代表了咱重慶人的精神風貌,讓我們看到了重慶的未來。

薄熙來對重慶洪災視而不見,當地媒體誰報導重慶有天災人禍誰進監獄。中央實在沒轍了,7月9日讓新華網掀開了薄熙來的屁股簾兒。

新華網7月9日報導,當日,隨着降雨來襲,重慶天空瞬時暗淡下來。在重慶主城區,汽車在積水中行駛。江北區公路嚴重積水,造成交通大面積堵塞。

重慶市酉陽遭遇入汛以來最強降水,該縣縣城電力供應全部中斷,多處街道積水水深達1.5米左右,部分車輛被水淹沒,重慶酉陽城北車站被淹,酉陽酉城河一座鐵索橋被洪水損毀,成爲危橋。

9日凌晨,位於三峽庫區的重慶市萬州區淤泥圍城,強降雨引發萬州區多處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分水鎮26個村和居委會全部受災,1.5萬人被圍困,212戶房屋倒塌,臨街多數店面被淹,大部分商品被洪水沖走,當地一警車出警時,先是因水勢過大熄火,隨後便被洪水沖走。水電氣一度全部中斷。分水場鎮及所轄的三正場鎮被淹,積水深達1.2米,最深達3米。 當地主要河流□渡河水位最高時曾漫過河堤近2米,淹沒周圍房屋底樓。

9日上午,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受到雷雨天氣影響,導致往各地的航班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延誤,深圳、廣州、武漢、石家莊、鄭州等地飛來重慶的航班也備降到貴陽、成都、西安、綿陽機場,共造成92個進出港航班延誤,進港的21個航班備降和返航,滯留旅客上千人。


7月9日,酉陽居民在淹沒後的家中尋找可用物品。
酉陽河流上游一座橋樑已被沖垮,僅剩下游一座橋樑可以通行。在橋頭的分水鎮中興街69號居民代照蘋家,門前一座堆放飼料的磚房已被洪水衝得蹤影全無,地上僅餘一排殘磚,存放在家中一樓的生活用品和糧食全部被沖走。在旁邊的中興街69號附2號居民付世芳家,存放在底樓的糧食和價值幾萬元的貨物被洪水沖走,家電被淹。

212戶房屋全部倒塌戶,每人每天發放一斤糧食(回到三年大饑荒)、10元錢,並保證每人有一床被子。

截至9日15時,暴雨天氣已造成重慶彭水、黔江、石柱、巫山等14個區縣177個鄉鎮受災,大量農田被淹,莊稼被毀。截至18時統計,受災人口已達263.2萬人,因災死亡10人,失蹤2人,緊急轉移安置10.9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88.1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13.8千公頃;倒塌房屋9千餘間,損壞房屋近2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0.9億元。晚9時,新華社記者在河邊看見,河流水位有所下降,露出岸邊田地中大片倒伏的玉米、柑橘樹等。這還是「水分」統計報導。目前,局部強降雨還在持續。

有意思的是,向來力挺薄熙來的人民日報的統計數字更「水分」。新華網7月9日統計的數字是「因災死亡10人,失蹤2人,直接經濟損失10.9億元」,而人民日報7月10日的統計數字卻是「因災死亡7人,全市直接經濟損失2.44億元」。

新華網7月10日的「今日話題」專欄裏,提到:文強死了,監督絕不能「歇息」;「文強死刑」不是最後的勝利。說的多含蓄、多有預見性。△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52,20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