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
一個不經意消息 胡在點江的死穴(圖)
這個成功的例子並沒有被宣傳,直到今年4月22日,臺北振興醫院發表換心24年成果時才曝光,這位年輕男子十年來動了七次心臟心術,包括三次心臟移植。
9年前,2001年,陳威良15歲時,在學校打球頭暈,發現心臟瓣膜閉鎖,一年內做了主動脈置換修補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不到三年,還是不行,在2003年只好換心。換的誰的心,沒有提及。 報道說,換心後,仍有感染及排斥問題,2007年10月又再次做主動脈置換修補,冠狀動脈繞道和瓣膜置換,沒想到一年多後,心臟功能下降,檢查發現,心臟瓣膜被病菌感染,罹患心內膜炎,又在5年後二度換心,但由於組織排斥厲害,換完不到一個月,2008年12月再換第三次心。 人只有一顆心臟,給了別人就意味着自己沒的活。 一般人都知道,內臟器官的異體排他性,使患者很難找到匹配的內臟,特別在臺灣那塊巴掌大的島嶼,心臟病人在很短時間內換一顆心都難,更不要說換了三顆心,這種難度是不言而喻的。另外,總不能把80歲老人的心臟給20歲出頭的陳威良換上吧,所以,給他換心的人必須是年輕人,而且還得能使用在他身上。 報道說,陳威良因心臟病,七度躺上手術檯和死神交戰,相較於其他等待換心者,他爲何能等到三顆心?他的主治醫師、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說:「威良比較幸運,因爲他狀況緊急,剛好又沒有其他人在等心」,所以才能把三名大愛捐贈者的心臟,先後裝進陳威良的身體裏。 魏崢主任這種說法顯然非常非常業餘,他的第一個理由就是「狀況緊急」,狀況緊急並不是可以得到三顆心的理由,這不像排隊買菜,說我家裏有急事,讓我加個塞兒。太多太多狀況比陳威良還緊急的心臟病人就因爲沒有等到合適匹配的心臟而失去生命。 更荒謬的說辭是「剛好又沒有其他人在等心」,這種說法好象只要是「心」,任何心臟病人都能安裝上。如果是這樣,爲何陳威良還要遭三次罪,換三顆心呢?就是因爲供體和病人之間需要匹配的方面很多,而要找到血型及各方面配合不會排斥的心臟機率很低,哪一項指數都湊合不得,否則最後手術還得失敗。而且供體心臟也不是冷凍食品,擱上一兩個月還能吃。供心取出後要在有效的數小時之內用上,否則就報廢。 2004年3月中國大陸出版的198期雜誌《中國麻醉與鎮痛》裏有一篇由姜秀良、張仁霞、於建宏等人提供的稿件《心臟移植手術病人的麻醉處理》,文中說,「供心的處理在宣佈供體腦死亡至取出供體心臟的一段時間內,應保證呼吸道通暢,給於良好通氣,以儘可能維持供體循環穩定,維持供體心功能,切忌在取出前發生供心停跳。」 切忌在取出前發生供心停跳! 那麼,要找到三名甚年輕、心在跳,又符合陳威良血型,及各方面均匹配、不排斥異體的大愛人選,可想而知有多難。 在胡溫決心清算江澤民的「羣體滅絕罪」時,新華網出這個新聞,看似不經意,但實質是在點江的死穴。△ (人民報首發) | |
| |
| |
相關文章: |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