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现在才知道为啥老江忒害怕猫头鹰(多图)
 
姜青
 
2010年3月9日发表
 

现在才知道为啥老江如此害怕猫头鹰!

【人民报消息】这里所说的老江害怕的猫头鹰不是老婆王冶坪,不过在中南海里也住过相当一段时间,后来被撵跑了,但也不是被宋祖英打出中南海的李瑞英,而是真的猫头鹰。

小英子和江「大哥」一拍即合之后不久,就有了中南海出入证,可以自由出入中南海了。为了讨宋祖英欢心,江花费2亿美金把音乐厅重新装修了一遍,时常让小宋过去,开场戏是江弹琴宋唱歌。那个音乐厅的音响效果奇佳,钢琴也是世界最昂贵的。从毛泽东开始,中共领导人没有会弹钢琴的,唯有江的父亲是个文化大汉奸,因此有钱培养他。

其实弹琴唱歌这种事本来很正常,哪里都有,但一到江泽民这儿就不正常了。有一天晚上宋祖英没来,江泽民一个人弹琴,结果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不知从哪里飞来了一大群猫头鹰,江开始很得意,以为自己的琴声美妙,有吸引力,但后来发现不对劲,猫头鹰围在那里从此不走了,不但随处大小便,而且狂叫不止。江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忙下令找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摄制组,让他们来解决。

一天,央视突然召集《动物世界》摄制组开会讨论,说中央下命令让他们轰走江泽民弹琴引来的猫头鹰。摄制组的人一听全傻了,他们的工作范围被扩大到这种程度了?

但没人敢怠工,马上找来动物专家研究对策,什么法子、连土法子都试过了,奇怪的是都不见效,挺冷的冬天,那些猫头鹰照样每天蹲在那里大声嚎丧和满地拉屎,江泽民那些天不敢再弹琴了。

最后,从外国文献里查到,非洲有一种飞禽专吃猫头鹰,于是马上通过外交部去非洲联系。人家那里是自然生态,没有人把那种飞禽养在家里,中方出了大大的价钱请人到非洲森林里去捉。据说那钱要是用在农村孩子身上,能抵20个县的学生一年的学费。

飞禽好容易弄来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下由着性子吃吧!结果季节不对,那些能克猫头鹰的热带飞禽一进入冬季的中南海,当晚就全冻死了,让那些为此累的要吐血的人欲哭无泪。

这段中南海里的奇闻听起来象天方夜谭,也确实让人匪夷所思。

其一,「江泽民到底是个什么怪物?怎么一弹琴就把猫头鹰给招来了!」外交部的人说。

其二,「听说搞乐器的人弹拉出的曲子里都有自己的信息,会不会江泽民弹的琴声里有招猫头鹰的信息?」专家说。

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都急着要解决猫头鹰统治江泽民宅地的燃眉之急。

外国请来的飞禽未上「江」场身先死,只好把警卫部队集中起来,准备用枪打。但是中南海里枪声不断,那成什么了,美国都得认为是中共高层发生军事政变了。要解释,怎么解释,说江泽民弹琴把猫头鹰给招来了?所以,这招儿还不行。

于是,把国内各行业专家请来共商除鹰大计。最后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专家解决了这个问题,用强力超声波把猫头鹰轰走了。


看了这图片新闻才茅塞顿开。
得知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内幕之后,偶而会想起来一个难解的问题:江泽民为啥这么怕猫头鹰,猫头鹰又为啥这么爱江泽民?直到2010年3月9日看到一个英国《每日邮报》的图片新闻才茅塞顿开。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47岁的摄影师乔迪•麦兰森(Jody Melanson)抓拍到了大灰猫头鹰雪地捕鼠的精彩瞬间。「国际在线」提供了三张系列图片和文字解说。

报道说,当时的温度只有零下15度,这只猫头鹰正栖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 Bobcaygeon小镇野外的一棵大树上,审视着地面上的任何风吹草动。

乔迪发现,洁白的雪地上一只小草原田鼠正悄无声息的往前跑,但仍被一只大灰猫头鹰听到了动静,它从树上飞下来,张着巨大的翅膀俯在茫茫的雪地上,准备捕吃猎物。这最后的定格就是第一张图片。

据乔迪介绍,大灰猫头鹰一般生活在北美大陆,成年猫头鹰的头部很大很圆,有灰色的脸,黄色的眼睛。它的脸部很平,跟雷达天线似的,哪怕是最微弱的声音也可以被接收到它的耳朵里,而且判断猎物所在的位置丝毫不差。所以即使是猎物躲在一英尺的雪层下,也难逃一死。

这种准确性对猎物来说确实非常非常可怕,让人不由的想起猫头鹰为何黏着癞蛤蟆托生的江泽民就是不走。

第二张图片的解说是「死神从天而降:猫头鹰扑向小田鼠」,猫头鹰一个猛扑将可怜的小田鼠逮个正着。提供的图片不是结果,而是捕捉过程中的一个镜头:猫头鹰展开巨翅,伸出利爪,扑向小小田鼠……


猫头鹰爱江是想吃新鲜的!
第三张图片,猫头鹰已经吞下那只小田鼠,还呆在雪地上不走,看样子还不饱,想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

过去只听说猫头鹰专于夜间出没捕食,有一个怪癖,喜欢吃腐肉,故视为丧鸟,阴森之鸟。所以对猫头鹰在中南海围着江泽民不走感到非常困惑,即使江是癞蛤蟆托生的,也还不是一块腐肉啊,看了新华网的图片新闻才豁然彻悟,原来猫头鹰不光坐等其成,还自己捕食活物,而且不光是夜间出没,白天也工作,所以江泽民才如此怕猫头鹰,而猫头鹰才如此「爱」江泽民。△

(人民报首发)

 
分享:
 
人气:44,089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