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暴已經開始(圖)
 
曹維錄
 
2008年8月3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

中共一手製造的兩起暴力事件

今年夏季6、7月之交,中國大陸接連發生兩起震動中外的大事,這就是6月28日發生在貴州甕安縣的數萬公民暴動和發生在上海的楊佳襲警案。

媒體報導,6月21日貴州甕安三中的女學生李樹芬被兩男一女騙出,遭受輪姦後被殺害,並拋屍河中。由於這兩男一女有很深的官方背景,被拘捕後於第二天就無罪釋放。受害女孩的叔叔到公安局爲死者討公道,也被公安機構借黑社會之手毆打致死。被害人的父母在求告無門的情況下,不得已將事件向社會公佈,求民衆主持公道。甕安當局目無法紀,袒護罪犯,官黑一體,草菅人命的行徑激起了甕安民衆的義憤,於6月28日爆發了十多萬民衆參加的大規模抗暴行動,上至老人下至孩童,抗暴民衆羣情激憤,怒而燒燬公安警車和「政府」辦公大樓,其排山倒海之勢曾一度使中共甕安當局陷入失控狀態。雖然這次抗暴行動最後被鎮壓了下去,但其作爲改革以來最爲宏大的抗暴義舉,定然會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貴州甕安上十萬民衆怒砸中共甕安公安局。

關於甕安「6·28」事件前因後果,有官方和民間兩個完全版本,官方所公佈的事實漏洞百出,不能自圓其說,不可採信;人們更願意相信民間流傳說法。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共當局的誠信,已經接近於零。

「6·28」 事件發生後僅三天,又發生了上海楊佳暴力襲警案。楊佳是北京人,會計大專畢業。來上海後租用自行車被警方污爲偷盜,公安局刑訊逼供以至於毀壞了其性功能。租用自行車的事本來極易查清,可是中共的公安局形同土匪,濫用暴力,無所節制,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社會的黑暗。楊佳受到奇恥大辱,決心以死向這個不公的社會制度討還公道。他選擇7月1日中共生日這一天,在上海閘北公安局的一樓、九樓和21樓用西瓜刀刺殺六名、刺傷五名公安幹警。




逼上梁山──北京楊佳(後排左一)「七一」持刀大鬧中共上海閘北公安局。

這兩個事件可以說是由中共一手造成的。事件的開始,受害人都想走法律渠道,通過正常的法制渠道爲自己正義。但是他們的努力都白費了,自從1949年以來,中國人就沒有人能通過法制的渠道真正解決過問題,這個黑暗的社會拒絕一切和平解決問題的方法,不給善良的民衆一點活氣。不得已,他們走上了暴力抗爭的道路,民衆的暴力是當局逼出來的。

兩起事件的實質

兩起暴力事件發生在不同地區,採用不同形式,一個是羣體事件,一個是個人行動,但兩個事件的目標卻驚人地一致──都是針對無比黑暗的中共政權。

「6·28」 事件直接針對的是當地「政府」,多年以來,人們中積蓄了強大的對中共暴政的不滿,終於在甕安中學李樹芬被害致死的事件上爆發了出來,矛頭直接對當地的中共政權。當地官員們把「6·28」定性爲有黑社會勢力參與的打砸搶燒事件,完全是一派胡說八道,正像網上一些網民所說:黑社會爲什麼不搶銀行和商店,爲什麼單和縣「政府」大樓和公安局大樓過不去,一般的黑社會都是爲了利益,燒「政府」和公安局大樓對他們有什麼好處?面對民間的種種疑問,當地「政府」無言以答。其實事實非常明顯,就是民衆對中共一黨專政不滿,對黑暗的社會制度不滿,對中共官員的草菅人命不滿。「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們要藉此次機會同中共算總帳。

另一個事件也很明顯,北京人楊佳雖然是由於個人遭受不公而殺警,但其攻擊的目標很明確。以盜竊自行車的罪名對楊佳進行迫害的是上海閘北一家派出所,但在楊佳看來,對他迫害是因爲這個黑暗的社會制度造成的,派出所只是基層的一個執行單位,所以他的攻擊目標直指閘北公安局。在攻擊的人中,他選擇了那些30歲以上 60歲以下的,這是個作惡最多的年齡段兒,不攻擊剛參加工作的和女民警。攻擊的日子也是他精心選擇的。在攻擊之前,他在閘北公安局附近住了許多天,爲的就是等7月1日這個特殊的日子。他所攻擊的樓層是一樓、九樓和21樓,1921再加上7月1日,這正是中共自己宣稱的誕生日,楊佳以這種方法向人們宣示了他是在向中共公開宣戰。

中共的媒體用盡了一切辦法抹黑楊佳人品,並掩蓋楊佳行動的政治性質。但是這一切都是徒勞的,從網上網民們的發言來看,人們都很清楚楊佳行爲的意義,人們不會忘記這個向腐敗政權宣戰的名字。

民間怎樣認識這兩次重大事件

事件發生後,網民的攻擊目標也定在了中共這個罪惡的根源,並不是就事論事地簡單地譴責當地官員。貴州封疆大吏省委書記石宗源雖然多次講話力圖挽回中共在人們心中的惡劣影響,反而招來一片罵聲。原因有兩個,第一,石宗源不可能站在公正立場上爲民衆說話,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而是遮遮掩掩轉移人們視線,這怎麼能贏得人們信任?第二,人們已經認識到中國問題的根源,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怎麼可能再去相信一個謊話說盡壞事幹絕的政權?

人們譴責石宗源「口含天憲」,嘲笑甕安的新聞發佈會把數萬民衆污衊爲黑社會,甚至連七歲的孩子也成了黑社會成員;揭露新聞發佈會造假,公佈照片把造假的新聞記者點出來讓人們認識;發出了「共產黨滾出中國去!」、「驅除赤虜」等怒吼。

對於楊佳殺警案,人們更多地表示了讚揚和同情。儘管中共政權對楊佳竭盡醜化,不斷地往其身上潑污水,說他母子同鄰里不和,說他們不斷因小事同鄰里打架。但人們不相信,那些對楊佳的污衊只是當政者的一面之詞。成千上萬人在想辦法爲楊佳母親捐款。

和那些死去的民警形成鮮明對照,只有中共當局爲了讓那些活着的警察繼續給他們一黨賣命,給那些死去的送慰問金,把他們封爲英雄,但民間並不買帳。沒有人爲他們捐款,也許他們中確有罪惡不大者,但他們是專制者維護自己利益鎮壓民衆的工具,人們不會給鎮壓自己的人捐款。

以暴力反抗暴政正當嗎

不斷有人提出疑問,以暴力反對暴政是不是可取?應該說,暴力反對暴政雖然反對的是暴政,也不是理想的反抗方式,一般來說不應採用。但是,當理性解決問題的所有通道都被堵死,不可能通過和平方式解決任何問題的時候,暴力反抗就成了唯一可以維護公民權利的方法。應該說,最反對以暴力解決問題的是公民而不是手中握有暴力機器的當權者,公民沒有一點暴力資源,暴力只能使他們受到更大的傷害。正因爲如此,公民絕不會主動使用暴力,如果公民使用了暴力,那毫無疑問,這個暴力是當政者使用暴力逼出來的。比如1989年的「6·4」期間,學生和市民如果也以暴力回擊鎮壓的軍隊,你能說他們不理性嗎?問題是公民手裏暴力資源已經被剝奪殆盡,即使被壓迫到了那種地步,也沒有敢以暴力回擊。

美國的《獨立宣言》中說:

  「過去的一切經驗也都說明,任何苦難,只要是尚能忍受,人類
  都寧願容忍,而無意爲了本身的權益便廢除他們久已習慣了的政
  府。但是,當追逐同一目標的一連串濫用職權和強取豪奪發生,
  證明政府企圖把人民置於專制統治之下時,那麼人民就有權利,
  也有義務推翻這個政府,併爲他們未來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

這就說明,暴力反抗暴政不僅是合法的,也是正當的和理性的。《獨立宣言》講出了一個基本的事實,沒有暴力資源的弱勢民衆,只要還能忍受,他們就寧可選擇忍受,只有到了實在活不下去的地步,他們才選擇反抗。

最希望民衆使用暴力的是統治者,他們因爲手裏握有強大的暴力資源,不怕民衆暴力反抗,相反,他們希望民衆暴力反抗,這樣他們就有了對民衆使用暴力的藉口,可以毫無顧忌地屠殺民衆。當前,中共政權不斷地顛倒事實,污衊民衆爲黑社會,濫用職權,包庇罪犯,不排除有激怒民衆動武的動機。

和平反抗的效果更爲顯著

兩件震驚中外的大事件發生後,輿論的配合起到了顯著效果。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裏,中國大陸的各大論壇和中共展開了一次規模宏大的輿論大戰。論壇不住地刪帖,網民不住地上帖公佈事實真相,終於使得各站網管無法控制論壇了,網民們取得了勝利。

中國人從一次次血的教訓中覺醒並自動聯合起來一起抗暴,同殘暴的中共進行了殊死的搏鬥,由於是全民的羣起反抗,中共終於看到了人民力量不可低估,在中共建政史上,第一次對民衆作了一些讓步。

7月3日,中共貴州省委在貴陽召開甕安「6·28」事件階段性處置情況彙報會,決定嚴查徹究在此次事件中嚴重失職瀆職的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責任,建議免去甕安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縣公安局政委羅來平和縣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申貴榮的職務。同時,要求紀檢監察部門按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查究甕安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有關領導的責任。

全民團結,實行憲政,廢除一黨獨裁

甕安事件和楊佳殺警事件標誌着全民抗暴已經開始,這個抗暴行動不同於19年前的「6·4」運動,從各大論壇的輿論看,現在是全民覺醒,鬥爭的目標明確一致,人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了中國罪惡的根源。19年的時間,中國人向前邁了一大步。民衆的力量雖然表面看起來還很弱小,但只要聯合起來,有了明確的目的,就會形成排山倒海之勢,足可以摧毀一切倒行逆施的邪惡力量。

中國問題專家石藏山說:

  「事實說明,中國千百萬普通的民衆,並非是沒有力量的『弱勢
  羣體』,只要堅持道德立場,無數微小的聲音便可以聚集成爲排
  山倒海的怒吼。在這個海嘯般的力量面前,任何權力和政權都微
  不足道。哪怕他們掌握着數百萬軍隊警察,哪怕它有花費數千億
  建立的金盾工程。道德良知是每個中國民衆自發的小光明,小小
  的光亮聚集起來,就必然驅散中國大地的黑暗。」

自由、民主、人權和憲政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人人追求的普世價值,中國也必然會走上自由民主之路,一黨獨裁只是少數掌權的利益集團的願望,背離了人類道德和正義的要求,絕不能長久地存在下去。

甕安事件和楊佳事件在民衆中引起的反響,標誌着中國的全民抗暴已經開始,中國實現民主自由的日子已經爲期不遠了。


***************************************************************

新唐人2008年全世界系列大賽公告




 
分享:
 
人氣:17,11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