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穿透京奧迷霧 「看不見的北京」引關注(圖)
大紀元記者馮長樂臺北報導,北京奧運到底是誰的世界?又是誰的夢想?作者通過深入北京等地調查暗訪,將所見所聞以及對遭受迫害的各地維權、異議人士的描述,試圖告訴人們一個事實:在中共一面倒的頌讚恭維中,奧林匹克運動會傳統追求和平與運動精神——在本屆北京奧運,早已被絢爛煙火與瀰漫的煙霧掩蓋。勝利與榮耀,是踩在迫遷居民夷平的老屋上的彈冠相慶,歡呼狂喜,掩蓋了多少人權被侵犯者的哀號。 作者之一、獨立媒體工作者胡慕情說:「北京奧運,牽引出很多眼淚的事件再度接踵而來,我的腦裏出現疑惑,在中國確已向資本主義靠攏,而獲得某種程度開放的現今,爲何還是有鮮血流淌在有古老文化的北京?這僅是我一個人的疑問嗎?或是許多臺灣人的疑問?甚至,這會不會是生長在中國大陸那塊土地上的人民的疑問?」 《看不見的北京》分爲環境、迫遷、公共空間與人權四個篇章。除了人權與迫遷之外,基本是將北京奧運發生的問題與西方世界的打壓做扣連與對比。在環境一文中,作者先分析了中國爲何對奧運企圖如此旺盛,以至於誇口要改善被破壞殆盡的環境,並藉其謊言、悖諾,反映環境問題被做爲政治籌碼的醜陋面。迫遷一文中,則希望呈現中國人民生活的底蘊。寫出建設背後的陰影與瘡疤,在人權這一章節裏作者整理大量在中共意識形態及經濟暴力下相互糾結而被犧牲的那些維權人士的故事。作者認爲上述部分自是北京奧運不可或缺的一頁。 作者坦言在和家中長輩聊起中國對修煉法輪功者進行活體摘除一事時,她們的反應經常是「真的有這種事嗎」、「西方媒體也會做假新聞,不能盡信吧」、「它就是集權國家,怎麼要求人權」等等。 作者認爲:「若我們不透過目前衆所矚目、正在浩蕩轉變的北京,去理解、發現那些過往我們所忽略的,有一天,那些「看不見的北京」,肯定將不斷在世界上每個角落複製。」 書中批評,中國利用煽動民族主義,大搞全民奧運,政治奧運,爲此強制遷離民居,以反恐爲由,對內箝制言論自由,迫害異議者、法輪功、藏民、疆民等不同聲音。對外更是支持獨裁政權屠殺其人民。而中國嚴重的污染問題,環保問題,則是以停工等消極手段粉飾太平。奧運火炬所到之處重兵把守護衛,中共面臨前所未見的抗議與抵制。 一讀者表示:「我們都在歷史的一個點上,做一個旁觀者,記錄者與詮釋者。寫了一本書在奧運期間出版,與其對立,想來也是一種標新立異或莽撞的勇氣。但是,如果這時候不說,這些故事,是不是無法被認真記錄,無法被好好整理,是不是就不存在?當我們想起北京奧運,是不是隻剩下幾面獎牌,還有一些印象不深的所謂的北京榮光?」 關注北京奧運 同聲譴責中共迫害人權 臺灣年輕人對世界局勢的思考以及與對人權的關懷得到各界關注。 南方電子報執編周馥儀表示:「當國際注目北京奧運的偉大,《看不見的北京》引領我們看見國家主義抹去的人權、環境面貌,驚見中國人民因奧運而流離失所、遭受監視與逮捕。且讓我們掙脫「恐共」、「媚共」的心態,細讀中國人民此刻的苦難。」 臺大社會系助理教授、國際特赦組織臺灣總會副理事長李明璁表示:「毛澤東曾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半個多世紀後我們卻須向中國當局疾呼:人權也不是請客吃飯,更不是不能說的祕密。謝謝這本書,我們得以一窺浮華北京的真實內裏。」 執業律師、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魏千峯說:「本書是一本讓您在短時間自然認識中國的好書。它從中國舉辦奧運的過程、努力、愛國主義、排他及逮捕維權人士,讓讀者了解中國的進步、落後,文明與不合理,當然,它也使您對人權有更深一層的體認。」 羣智基金會創始人毛向輝談到:「以往三十年,臺灣和中國都是在政治和經濟領域的主體意識對談,唯網路時代才給人民之間思想創造出真正可以微觀分享的平臺。本書更讓兩岸共同看見世界本小與人性本同,理解到人權才是走向融合的大基礎。」 數位元文化工作者李士傑認爲:「這些篇章是在一個沒有國際觀、卻連通世界的島嶼上,作者們與讀者一起寫下了一份備忘錄,作出了令人無法閃躲與逃避的見證。」 瑞典盤古樂隊敖博說:「這本《看不見的北京》看透了北京。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政府拼命不想讓世人看到的另一個真實北京。如果你想看透北京,本書必看!」 作者介紹: 阿潑 :六年級生。NGO工作者。受過新聞與人類學訓練,擔任過記者、偏遠地區與發展中國家志工,關心人權與社會問題。 胡慕情。七年級生。獨立媒體工作者。主跑環保與社會運動新聞。對主流媒體忽略的議題緊追不捨,期待時間能詮釋這些紀錄。 *************************************************************** 新唐人2008年全世界系列大賽公告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