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生命科學家看到了生命永駐的希望(圖)
 
2008年3月2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明慧記者荷雨臺灣台中採訪報導)致力於生命科學研究的周善一博士,曾是轟動世界的暢銷書《水知道答案》的作者江本勝的導師。紐約神韻藝術團在臺灣臺中的演出也吸引了他前往探索觀賞。

日前,他在接受專訪時激動地表示,當放鬆心境、與神韻的妙舞天音溶爲一起的感覺很美妙,他認爲,傳播着良善訊息的神韻巡演能善化人與自然,他從中看到了地球上的生命永駐的希望。

以下內容據採訪錄音整理:

捕捉神韻正的能量

首先,我讓自己松、靜、空下來,處於打坐狀態,把那些阻礙力量儘量丟掉,令身體所有的細胞都處於最低壓力狀態之下,最理想的狀態是將身體細胞調到「超導」狀態下,象感應器一樣,跟神韻的美妙舞蹈和天音融在一起,讓體內細胞隨外界聲、光和電磁波「起舞」,那真是很美妙!

當然,只有合乎自然與道德的良善訊息,才能給人帶來益處。比如今天來之前,我壓力很大,有些頭暈,可我進來以後,賞着神韻的美妙舞蹈和天音,哇塞!那種舒適、愉悅!原來的不適和病痛早已煙消雲散。那種強大的快樂能量直接就「吃」到身體裏,立竿見影,都不用經過消化吸化、新陳代謝那麼繁瑣的步驟,比吃什麼飯、吃什麼藥都好!

在欣賞神韻的美妙音樂、舞蹈以及動態天幕時,我就想,電腦是用鍵盤把信息輸入進去,而人是用眼睛、耳朵在接受信息,這些韻律與信息是以聲、光、電磁波等形式呈現出來的,希望以後能把我人體能感受到的強大能量用能場儀掃描、記錄下來,把她對人生命的影響和改善顯示、證明給人家看……。

生命科學研究的啓示

我是搞生命科學研究的,研究人怎麼能活得好,活得久。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的含水量最少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水分更占人體重量的百分之六、七十,我們的主要研究就是從水着手,已研究了很久。

我們發現,水具有感受、接受和傳遞信息的能力。用善念也可以改變水分子結構,使它含氧量提高,振盪頻率變快,把這種水喝到體內,就可高效率的洗刷細胞和血管裏的髒東西,將人體環境清潔乾淨,身體就可恢復健康,人會變年輕。另外還發現,如果對有病的部位發出好信息,這個好的能量也可以幫助身體恢復正常。並且修煉中的打坐狀態,更是天人合一的最好的恢復機體的狀態。

相反,當人動壞念或罵人的時候,他自己會先吃虧,因爲人一動邪念,自己體內的水分子首先會接受到這壞訊息,就開始變形,黏度就會增高,血液流動就會放緩,那受傷害的當然首先是自己呀。如果人在精神上好好調適自己,把頭腦中不好的念頭通通丟掉,人根本不用去看醫生。

實際上,萬物皆有靈,不只是水,任何東西都是有感知的,人心念的力量,可以透過物質空間傳播。人類希望世界變好,其實並不需要花多少物質金錢,而是需要多多發出良善的訊息。象神韻這樣美好的音樂、舞蹈和所傳遞的理念就能很好的影響與善化人與自然。

對「真善忍」的共鳴

我一輩子都是講真話,但常常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用探照燈把它照出來,別人受不了啊!我也蠻苦惱,有時候都不曉得究竟該怎麼做人?而神韻晚會傳遞的「真、善、忍」三個字令我豁然開朗,才曉得「真、善、忍」這三個字應該是貫通的,堅持說真話沒錯,每個人都講真話,這世間就會更美了;但這「真」不是片面、隔離的,還要處處與人爲善、寬容忍讓,以不傷害別人爲前提。

地球已經存在了漫長的歷史,地球生命是怎麼來的?又會走向哪裏?如果我們知道答案,就能生活得更好。神韻晚會向我們揭示了天人合一的智慧,按「真、善、忍」行事,就是無私爲他的生命,就是最自然、最健康的,也是永恆的;而老想攫取、佔有,到頭來吃虧、損害的還是自己,這是咎由自取。

生命永駐的希望

易經講「動態的平衡」,而現在的世界是人心不古,自然的平衡全被打亂了,真是危險之極啊!你看南極北極都熔冰了,地球的重心也改變了。這重心改變了會怎麼樣?本來地球的旋轉是好好的,但現在晃來晃去,導致歐亞板塊裂開,那地心裏的能量就泄漏出來,使整個地球的磁場改變,生態改變,導致免疫系統崩盤的話,人類就完了……。

怎麼能解救呢?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是按「真、善、忍」去做的話,地球的能量場會提升,整個地球生物的生命現象也會提升,不只是世界太平,啥災害都沒有了!

其實這也並不難,別人怎樣做,我管不了,但至少我可以從自己開始做起。按照「真、善、忍」去做,我好起來了,我快樂,別人也快樂。好的訊息是可以傳播的,我散發出的好訊息,會通過身邊的水和萬物傳遞出去,去善化其他人和周圍的環境。

我很感激神韻藝術團,他們在以一個團隊的心力,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善」的傳播。從神韻,我看到了地球上的生命永駐的希望。


***************************************************************

神韻晚會巡迴演出,看了好福氣!


 
分享:
 
人氣:23,04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