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宮廷舞(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茹之
 
2007年5月26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漢代宮廷舞的發展,爲中國宮廷舞高潮的到來奠定了基礎。而介於這之間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則是高潮來臨前的準備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宮廷舞的主流是清商樂舞和胡舞。

清商樂舞是漢民族傳統民間樂舞的稱謂。魏時設置了清商署,西晉時,清商樂在宮廷中廣爲發展。東晉在江南建都後,江南的吳歌、荊楚的西聲都濫觴於清商樂。《魏書•樂志》記載:「初,高祖(孝文帝)討淮漢,世宗(宣武帝)定壽春,收其聲伎。江左所傳中原舊曲,《明君》、《聖主》、《公莫》、《白鳩》之屬,及江南吳歌、荊楚西聲,總謂之清商。」

清商樂舞的主要特點是:清麗飄逸、典雅高遠、閒適舒緩,而且舞蹈的抒情、言志都很強烈。比如當時著名的《白紵舞》,表達情感豐富多樣,有訴相思道別離的,有言悲苦嘆人生的,有崇仙向道的。其舞蹈輕盈、飄逸。南北朝宋的劉鑠在觀看完《白紵舞》後,曾賦詩稱「狀似明月泛雲河,體如輕風動流波」。再比如《大垂手》舞,有着「羅衣恣風引,輕帶任清搖」之神逸。還有《明君》舞、《巴渝舞》、《公莫舞》、《鐸舞》、《鞞舞》等。

「胡舞」主要指西北少數民族的舞蹈。漢時,胡舞就已經進入長安,三國時期,胡舞在中原地區得到了更爲廣泛的傳播。《魏書》記載了魏國的曹植在沐浴後,跳一種叫《五椎鍛》的胡舞。南北朝時期,西北地區的「天竺樂」、「龜茲樂」、「疏勒樂」、「安國樂」、「高麗樂」、「康國樂」、「高昌樂」等都陸續傳入中原,並受到了北朝宮廷的接納。如《舊唐書•音樂志》記載:「周武帝聘虜女爲後,西域諸國來媵,於是龜茲、疏勒、安國、康國之樂,大聚長安。」

胡舞的特點是粗獷豪放、剛勁質樸。《天竺樂》是印度傳來的樂舞,帶有濃郁的印度風格和宗教色彩。《龜茲樂》是來自新疆龜茲一帶的樂舞,既具有新疆少數民族的舞蹈特點,又具有佛教色彩。

由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部分皇帝崇佛信道,因此部分宮廷舞蹈具有宗教色彩。

******************

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詳介


誰有幸參加這個舞蹈大賽,誰有大福氣!


 
分享:
 
人氣:15,12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