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扔黃菊!陳雲評價讓曾兩腿發軟(多圖)
 
瞿咫
 
2007年2月25日發表
 

黃菊和曾慶紅在2003年3月的人代會上。曾幾何時!

【人民報消息】二月三日,中央醫療組就黃菊的病情發出病危通知,請他靠自身免疫力,能挺幾天算幾天。在此之前中央醫療組已經向中共中央做了彙報。

曾慶紅聞詢後立即飛往上海,以探視黃菊爲名,與黃菊醫療組就其病情進行深入交談。當確定黃菊完全沒有希望,只在等死時,在場人回憶,聽此消息,曾慶紅緊皺的眉頭竟然舒展開來,讓周圍人暗暗吃了一驚。

黃菊陳良宇成了曾的墊腳石


曾慶紅扔黃菊陳良宇保自己續任
政治局常委!
曾慶紅原打算與黃菊、陳良宇、賈慶林等人在十七大形成一股勢力,與胡溫繼續交鋒,但現在陳良宇問題越查越多,出來恢復工作恐怕是不可能了,而黃菊危在旦夕,連「死馬當活馬治」的可能都沒有,所以曾慶紅決定索性踩黃陳保自己。

二月初,胡錦濤出訪非洲期間,在人大委員長吳邦國主持下,中央政治局開了一次生活會,內容主要是針對曾慶紅的。從下午2點一直開到晚上8點才僅算告一段落。在會上,曾慶紅做了長達五十分鐘的深刻「自我檢查」,把黃菊和陳良宇都不動聲色的扔了出去。

曾慶紅承認自己患有宗派主義思潮,犯了嚴重失職、任人唯親的處事作風等;「包庇」了黃菊、陳良宇,越級提拔幹部;「偏聽偏信」了當時上海市委書記黃菊送上的材料和一些不實的、有嚴重傾向性的座談會發言記錄,搞宗派打壓了屆時的上海市長徐匡迪。並揭露當年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胡錦濤、中紀委書記尉健行分別派調查組到上海搞調查時,黃菊、陳良宇搞反調查。

曾還承認:上海市的幹部曾有舉報信反映、揭發黃菊、陳良宇生活作風、道德品德、非組織活動情況,後來自己未拿到中央政治局討論,僅對陳良宇、黃菊個人作過一下提示,在某種程度上,是「姑息」他們的作風敗壞。

曾慶紅在五十分鐘的「深刻自我檢查」中,談出的問題不是黃菊的就是陳良宇的。有人說,難怪曾慶紅要求給過河拆橋、落井下石的薄一波降半旗,原來他也是這路玩意兒。

會議失控


吳官正向曾慶紅開了炮!
曾慶紅扯了半天廢話,讓主張開此會的人早就坐不住了。他的話音還沒落,吳官正、羅幹、曹剛川、王兆國等開了炮,提出了十七條讓曾慶紅無法迴避的問題。

中紀委書記吳官正沒被這個檢討所打動,他說:曾慶紅自我檢查是晚了些,是表面的,已經給黨的工作、國家事業帶來損害,給黨中央造成沉重的政治上、社會上的壓力。

曾慶紅的死對頭羅幹翻出自己調查的記錄:曾慶紅任中央組織部長、任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後,從上海、江蘇上調七十二名幹部到中共中央、國務院任副部級以上幹部,其中四十七名是越級晉升,但都頂着江澤民、朱鎔基的名義,組織自己的山頭。至今已有二十二名越級晉升的幹部因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被撤職、調離;有十一名因嚴重違紀或違法,被開除黨籍、受法律制裁。

羅幹還指出:七名銀行行長、副行長倒臺,造成極壞的國際影響,這是誰一手包辦的?毫無疑問,江干的那些壞事裏,曾慶紅哪個也沒少賣力氣。話又說回來,如果他沒有好處,也不會怕調查他兒子,也不會讓其辦投資移民逃去海外。

陳雲對曾的評價讓他兩腿發軟


曾慶紅踩着將死的哥們兒黃菊
往上爬。
據動向雜誌2月刊透露,王兆國在會上批曾慶紅六大嚴重錯誤和過失:(一)在黨內以新一代馬克思主義理論權威自居;(二)從中組部到中央書記處搞宗派活動,搞一言堂;(三)在黨內搞新的個人崇拜,大提、大樹「江澤民思想」、「江澤民理論」、「江澤民新時期主體思想」,實際上也是樹他個人權威;(四)在中央部委、中央黨校搞非組織活動,散佈和黨中央決議、決策不一致的觀點;(五)陳良宇問題,二OO一年九月已有舉報,爲什麼不調查,爲什麼爲陳良宇惡劣行爲掩蓋?(六)黃菊的問題怎樣向黨內、社會交代?

國防部長曹剛川問出的話更讓曾慶紅無法回答:中央政治局兩次否決了不增中央軍委副主席,爲什麼中央書記處再三提出增補曾慶紅爲中央軍委副主席?是否要動搖中央政治局的堅實領導,以達到個人的政治野心?

王兆國還在會上透露出中共八大老之一的陳雲對曾慶紅的評價:「不實、好表現、缺少基層鍛鍊,易壞事,不宜獨當一面」。這評價一出口,曾慶紅兩腿發軟,只好表態:我有思想準備,十七大上退下,明年十一屆人大後,回老家總結我走過的路。

曾慶紅加緊輿論準備

曾慶紅派人向路透社透露,胡錦濤十七大把「國家主席」讓給他,消息一出捱了罵,趕快縮過來,又放風說他任人大委員長合適,也沒人搭腔。此次用黃菊陳良宇當洗面奶,不但沒把污垢搓下去,而且還把陳雲對他的惡劣評價逼出來。這讓曾慶紅不能不加大輿論準備,散佈胡錦濤爲了個人利益必須邀請他再留任。


(人民報首發)

聽我的,看新唐人晚會,你將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精彩簡介及全球29城市售票


 
分享:
 
人氣:46,67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