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陳方安生籌組核心小組推政改(圖)
 
【人民報消息】(大紀記者吳雪兒、鄭麗駒香港報導)香港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昨日發表了她對香港政制發展的一些意見,並宣佈準備籌組核心小組,聯絡社會各階層人士,聽取他們對政制改革的看法及疑慮,再向特區政府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

陳方安生在記者會後進一步介紹核心小組,她說:「核心小組希望一班志同道合的人士,和我一齊去接觸社會各階層人士,傾聽這些人士對政改的看法,及對政改的疑慮。希望可以透過商討尋求解決的方式。」

陳方安生表示,不希望小組有太多的成員,因爲有太多的成員,在商討時很難達到共識。至於核心小組成員的人數,她說,現時仍未決定最終的數目,但多數是8到10個。

她透露,目前已經接觸了2位人士,希望日後接觸更多人士。不過,陳方安生不願透露該兩位人士的名字。

陳方安生認爲香港政改的步伐太慢,她說:「現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去看政改;很多的陰謀論、很多的猜測,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我們可以排除這些猜測和傳聞,否則在普選這個具爭議性的議題上,是無法取得突破的。」

她又說:「我不能擔保我會在這項工作上取得成果,但我認爲,作爲一個關心香港的公民,我願意一試,並組織一羣關注香港長遠利益的人士,一起就政改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希望政府會考慮。我不期望政府會完全接納小組的建議,但若我們的建議可以引發政府的思考,從而制訂港人可接受的方案,我已經達到我的目的了。」

出發點永遠是爲香港好

被問到有關中共質疑她跟西方政府走得太近的問題時,陳方安生回答說:「我很不清楚這個擔心從何而來,無論在政府做事時,及現時退休後,我的出發點永遠都是爲香港好。因爲作爲香港社會的一份子,我希望香港的下一代、再下一代,在經濟、社會、政治的層面,行一條正確又穩定及令香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希望在這方面盡我所能。」

「至於說外國人有沒有影響,事實上,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我們有外國人在這裏經商,無論在香港經商或透過香港與內地經商,這些生意人也有他們自己國籍的人士住在香港,所以他們對香港的動態、種種的發展有興趣,這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很自然的。」

和諧非事事同意政府

陳方安生還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講到了她對和諧社會的看法:「一國兩制亦適用於和諧社會,如何成爲和諧社會,是有意見分歧,有人似乎認爲,和諧社會就是要同意政府所做的每一件事,我不認爲這是多數人對和諧社會的定義。我認爲,和諧的出現是當人民感到他們在政府制訂政策的過程中可以參與;市民有渠道可以反映他們的憂慮,並可期望那些憂慮會被處理。唯一可以做到這種和諧社會是給予港人在《基本法》所賦予的權利:通過普選產生特首和立法會議員。」

對於外界始終非常關注的問題:是否參選特首,陳方安生說:「我會在適當的時候就是否參選作一個明確的聲明。我沒有意思組黨。這會是不久的將來(就參選發表聲明)。」

有責任做到言行一致

陳方安生昨日在記者會上一開始發言時便說:「遇到有關乎社會民生及福祉的重大政策問題,港人必須作好準備,挺身而出,爭取重視。多年來,我有幸躋身政府高層,益發感到有責任言行一致。」

她在會上簡短地介紹香港的普選歷史:「在1985年首次將民選議席引入立法局,選舉以功能組別形式進行,票數有限,並非一人一票的直接選舉,到1991年,立法局首次有10名議員通過普選產生。那是香港邁向民主路上的一大里程碑。」

陳方安生指《基本法》的一大成就,是爲香港民主政制穩步發展訂定了清晰的路向,不過自1997年迴歸數年間,中共政權認爲建議不能接受。

她說:「沒有普選,真正的民主政府便無從實現。」

陳方安生說,在迴歸初期,港人都抱有新希望,但在迴歸後的9年期間,經濟急轉直下全面衰退;公共衛生方面,先後經歷過禽流感、沙士(SARS)肆虐,港府及市民都充分表現出百折不撓的志氣。但在政制發展方面,她反問:「我們又爲何停滯不前?」

陳方安生說:「其中一個原因是,雖然港人支持更大民主的聲音越來越大,有些人卻選擇捂住耳朵,充耳不聞,同時也有部份人傾向在《基本法》條文方面肆意大造文章,所以進行普選的跑道上障礙越來越多,要到達終點自然也就越來越困難。」

陳方安生借克努特王(King Canute)跑到海邊,坐在寶座上,命令湧起的浪潮退下,結果落得雙腳全溼的故事,來比喻商界翹楚與力求延緩民主進程的社會人士的情況。她認爲,這些界別的人士須明白,支持普選的浪潮是不會退卻的,試圖無限期保持現狀不是辦法。陳方安生認爲,民主派人士可以盡力幫忙消除商界的疑慮。

她舉例說,其中一個商界的疑慮是:民選政府必定會與商界爲敵,大派免費午餐。但從其它國家的經驗看來,該說法並無根據。

發展小組沒訂路向大綱

陳方安生說,另一個較難消除的疑慮是:民選政府有較大可能會挑戰中共中央的權威。她說,香港與內地在民主進程方面處於不同的階段,但基於「一國兩制」的原則,港人實在沒有理由不向前邁進,實現《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許下的承諾。

陳方安生指出,港人不再相信普選能夠實現,原因是港府政制發展專責小組只對07/08普選特首及全體60位立法會議員的政制安排,作修修補補,但對於進一步邁向普選的進程,卻沒有訂定路向大綱。

陳方安生認爲,問題出於政制發展小組的職權所限;她指出,要制訂政制發展建議方案的工作,若一開始就認定要制定一套可爲各方接受的建議方案,是有點不設實際,亦難以達成目標。

她說:「儘量尋求社會最大共識,當然無可厚非,但是,政府必須一如既往,以符合港人最大利益爲依歸,堅定不移地引領研究朝向應有的結果進發。」

她又說:「政府該做的,不是湊合一大堆往往互不相干的問題,隨機徵集民意,而是就未來路向提出清晰的建議,並擬訂達到全面民主的時間表,讓諮詢工作不致缺乏紮實的基礎。」

公司法對政黨無保障

陳方安生又認爲,現時個別人士要組織政黨,需要根據《公司條例》註冊爲合法組織是毫不理想的辦法。她希望香港能制訂獨立的專設法例,訂明政黨的功能與責任,並附設適當的保障條文,確保政黨活動健全,不會濫受干預。同時,政黨本身亦應及早草擬政黨宣言,讓市民得以了解各個政黨的宗旨與政策。

對於立法會如何由目前的組成方法過渡至全面普選產生,陳方安生指出,必須訂定發展步驟。其中,功能組別何去何從是一大問題。她說,根據最初的構思,間接選舉只是邁向直接選舉的踏腳石,不應永久保留。

陳方安生最後以英國已故首相邱吉爾名句:「民主是最劣的政體——以往試行過的其它政體則除外」來結束其講話,藉此說明她採取的立場,並非因爲她相信在香港的繁榮社會,民主是解決所有管治問題的靈丹妙藥。

她說:「我清楚知道,建立強而有力但應變靈活的民主架構,長遠來說固然會造褔香港,但是期間卻要面對不少挑戰。」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7/19/4108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