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尋找金子
 
文清
 
【人民報消息】幾年前的一個冬天,還在大學讀書的我不小心將公共汽車月票遺失。我記得當時是月初,因爲當時自己沒有收入,買月票的錢對我來說,還真不是一個小數目。每天出門,乘車來回都要再多花上四元多。可想而知,當時的心情是何等沮喪。

沒過三天,一個電話打來,我立刻感到釋然。原來,有人在車站拾到了我的月票,隨即投到郵筒裏(在加拿大拾到遺失的月票可以直接投入郵筒寄到車站的失物招領處,不需郵寄費)寄到公車總站失物招領處。招領處的服務人員就會按照月票後面的電話號碼,打到失主家中,讓其領取。

接到電話後,我二話沒說,就乘車到了位於市中心查培街一百五十三號(153 Chapel Street)的公車「失物招領處」。一位帶有殘疾的女士(爲了給殘疾人士解決就業問題,政府會鼓勵他們做一些輕微的體力工作)接待了我。看了我的駕照後,她在一摞月票中找到了我的,並讓我在一張表上籤了字。最後,她和氣地說,「拿回去吧,謝謝!」

我謝過這位女士往外走時,看到走廊裏有許多大箱子。上面還有標籤,有的寫着「圍巾」、有的寫着「手套」,有的寫着「帽子」,往箱子裏一看,嚯!都快成衣、帽店了,各式各樣花樣顏色的圍巾、手套、帽子堆積成山。一位經過的老人告訴我,都是在公共汽車、火車站揀到,送來的。看來,加拿大無私善良的「活雷鋒」還真不少。

還有一次,我和女兒一起坐車,誰知下車匆忙,女兒從幼兒園帶回的小枕頭落在了車上。女兒發現後,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的流下來了。那可是她最喜歡的枕頭,是奶奶親手給她做的。有了上一回的經歷,我對女兒說,「寶貝,別哭。媽媽幾天後一定會給你找回來。」話是這樣說,但是,我的心裏也是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自己還會不會有上次的幸運。第二天,我打電話給車站失物招領處,對方讓我描述了一下小枕頭的樣子。過了幾分鐘,電話傳來那位女士的聲音,「枕頭在這呢,來拿吧。」

有孩子的家長,可能有體會,類似的「失物招領」處,在加拿大的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有。這裏是通過一種有形和無形的道德體系,鼓勵人們奉公守法。

還有一次是在前年,我遇到真正拾「金」不昧的好心人,一天下午,我帶着女兒在購物中心給她買長筒襪。買完襪子後,我讓她在商店門口的椅子上試穿。之後,又帶她到三樓的快餐部吃飯。付錢時,我突然發現錢包不見了。當時,我的腦子「嗡」的一聲,沒了主意。駕照、信用卡、現金(數十元)、銀行卡可都在錢包裏,這下慘了。

我決定馬上到信息臺問一下,結果,一到那裏還沒等我說話,那位笑容可掬的小姐就問我,是不是丟了東西。我如實地告訴了她,報我的姓名、電話、家庭住址。經覈對小姐將我的錢包還給了我。

失而復得的喜悅之後,我想,我連拾到月票、女兒小枕頭和錢包的好心人的姓名都不知道呢。唯一答謝的方式只能是自己也作拾金不昧的人。別說,這樣的機會還真有,一次,我在銀行取錢時,發現我前面取錢的男士因匆忙,忘了將銀行卡拿走,我發現後,立即拿着他的卡,追上他,並將卡還給了他。看着他感激的神情,我心裏想,這個社會多一個無私的人,就會多一份美好、希望和安寧。

還有一次,我們一家三口去參加大學的校友會活動,在運河駁船的碼頭,女兒發現了一個被遺失的錢包,立刻將其交給了管理人員,不一會就找到了失主。作爲母親,我真爲自己的女兒感到驕傲。

我曾和我同住的室友談到這些事,她認同的說,「是呀,移民加拿大雖然開始暫時苦點,但是,很值得呀!尤其是對下一代,在這樣安全的、友善的環境中生活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呀。你說人再有錢、有勢,如果他生活的環境是不安全的、充滿危機的,那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呀!」

當時,她給我講了一件她好朋友在國內的經歷,聽起來真的讓人心悸。她的這位女性朋友家裏很有錢,經常打扮漂漂亮亮,穿金戴銀的上街購物。一次,兩個歹徒駕駛一輛摩托車,從她後面經過,其中坐在摩托後座的歹徒一下子就抓住了她的手提包,前面駕駛者則立即踩下油門。

我的室友接着說,「那女孩意識到被搶以後,不甘心哪,就是不放手她的包,結果她被拖出去十好幾米,最後,包的帶子折了,她的手臂也被拉傷了,也沒保住自己的包。大白天的,她就坐到馬路中間開始大哭。手臂傷得還挺重的,在家裏休養了好多天。」

室友的講述勾起了我的回憶,在出國前的幾年,我和家人、朋友上街購物經常有錢、物被盜的「慘痛」經歷。有的時候,購物回到家,才發現揹包的底部被劃開,錢包早就不翼而飛了。據說,幾年過去了,國內的社會治安狀況更加糟糕。小孩子的安全問題更是家長們憂慮的,不用說社會治安問題,就連學生在學校吃的食品都無法保障安全。

看起來拾個東西、錢包交到信息臺、失物招領處或交給本人不是件大不了的事,但這確是繼承中華民族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份。「爲他人着想」在古人來說太平常了,但在當今社會,卻象是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金子。誰不願意發現金子呢?那麼讓我們也做一顆金子吧。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10/19/4196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