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寻找金子
 
文清
 
【人民报消息】几年前的一个冬天,还在大学读书的我不小心将公共汽车月票遗失。我记得当时是月初,因为当时自己没有收入,买月票的钱对我来说,还真不是一个小数目。每天出门,乘车来回都要再多花上四元多。可想而知,当时的心情是何等沮丧。

没过三天,一个电话打来,我立刻感到释然。原来,有人在车站拾到了我的月票,随即投到邮筒里(在加拿大拾到遗失的月票可以直接投入邮筒寄到车站的失物招领处,不需邮寄费)寄到公车总站失物招领处。招领处的服务人员就会按照月票后面的电话号码,打到失主家中,让其领取。

接到电话后,我二话没说,就乘车到了位于市中心查培街一百五十三号(153 Chapel Street)的公车“失物招领处”。一位带有残疾的女士(为了给残疾人士解决就业问题,政府会鼓励他们做一些轻微的体力工作)接待了我。看了我的驾照后,她在一摞月票中找到了我的,并让我在一张表上签了字。最后,她和气地说,“拿回去吧,谢谢!”

我谢过这位女士往外走时,看到走廊里有许多大箱子。上面还有标签,有的写着“围巾”、有的写着“手套”,有的写着“帽子”,往箱子里一看,嚯!都快成衣、帽店了,各式各样花样颜色的围巾、手套、帽子堆积成山。一位经过的老人告诉我,都是在公共汽车、火车站拣到,送来的。看来,加拿大无私善良的“活雷锋”还真不少。

还有一次,我和女儿一起坐车,谁知下车匆忙,女儿从幼儿园带回的小枕头落在了车上。女儿发现后,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的流下来了。那可是她最喜欢的枕头,是奶奶亲手给她做的。有了上一回的经历,我对女儿说,“宝贝,别哭。妈妈几天后一定会给你找回来。”话是这样说,但是,我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有上次的幸运。第二天,我打电话给车站失物招领处,对方让我描述了一下小枕头的样子。过了几分钟,电话传来那位女士的声音,“枕头在这呢,来拿吧。”

有孩子的家长,可能有体会,类似的“失物招领”处,在加拿大的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这里是通过一种有形和无形的道德体系,鼓励人们奉公守法。

还有一次是在前年,我遇到真正拾“金”不昧的好心人,一天下午,我带着女儿在购物中心给她买长筒袜。买完袜子后,我让她在商店门口的椅子上试穿。之后,又带她到三楼的快餐部吃饭。付钱时,我突然发现钱包不见了。当时,我的脑子“嗡”的一声,没了主意。驾照、信用卡、现金(数十元)、银行卡可都在钱包里,这下惨了。

我决定马上到信息台问一下,结果,一到那里还没等我说话,那位笑容可掬的小姐就问我,是不是丢了东西。我如实地告诉了她,报我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经核对小姐将我的钱包还给了我。

失而复得的喜悦之后,我想,我连拾到月票、女儿小枕头和钱包的好心人的姓名都不知道呢。唯一答谢的方式只能是自己也作拾金不昧的人。别说,这样的机会还真有,一次,我在银行取钱时,发现我前面取钱的男士因匆忙,忘了将银行卡拿走,我发现后,立即拿着他的卡,追上他,并将卡还给了他。看着他感激的神情,我心里想,这个社会多一个无私的人,就会多一份美好、希望和安宁。

还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去参加大学的校友会活动,在运河驳船的码头,女儿发现了一个被遗失的钱包,立刻将其交给了管理人员,不一会就找到了失主。作为母亲,我真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

我曾和我同住的室友谈到这些事,她认同的说,“是呀,移民加拿大虽然开始暂时苦点,但是,很值得呀!尤其是对下一代,在这样安全的、友善的环境中生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呀。你说人再有钱、有势,如果他生活的环境是不安全的、充满危机的,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呀!”

当时,她给我讲了一件她好朋友在国内的经历,听起来真的让人心悸。她的这位女性朋友家里很有钱,经常打扮漂漂亮亮,穿金戴银的上街购物。一次,两个歹徒驾驶一辆摩托车,从她后面经过,其中坐在摩托后座的歹徒一下子就抓住了她的手提包,前面驾驶者则立即踩下油门。

我的室友接着说,“那女孩意识到被抢以后,不甘心哪,就是不放手她的包,结果她被拖出去十好几米,最后,包的带子折了,她的手臂也被拉伤了,也没保住自己的包。大白天的,她就坐到马路中间开始大哭。手臂伤得还挺重的,在家里休养了好多天。”

室友的讲述勾起了我的回忆,在出国前的几年,我和家人、朋友上街购物经常有钱、物被盗的“惨痛”经历。有的时候,购物回到家,才发现背包的底部被划开,钱包早就不翼而飞了。据说,几年过去了,国内的社会治安状况更加糟糕。小孩子的安全问题更是家长们忧虑的,不用说社会治安问题,就连学生在学校吃的食品都无法保障安全。

看起来拾个东西、钱包交到信息台、失物招领处或交给本人不是件大不了的事,但这确是继承中华民族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为他人着想」在古人来说太平常了,但在当今社会,却象是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金子。谁不愿意发现金子呢?那么让我们也做一颗金子吧。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10/19/41964.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