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三峽蓄水 千年古城大昌原址將永沉水底(圖)
 

三峽古鎮大昌將被淹。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唐玥(人民報記者10月2日報道)三峽大壩的建成不但給四川成都、重慶等地帶來了高溫、乾旱、河水和環境嚴重污染,給被迫離開家園的三峽移民帶來巨大的苦難,而且,三峽工程對三峽一帶大量的珍貴文化古蹟造成了毀滅性破壞。

9日30日是三峽156米蓄水工程的第11天。來自巫山方面的消息稱,大昌古鎮臨江的南門碼頭最後一級臺階已於凌晨被江水吞沒。預計至10月15日,當地水位線將升至156米,屆時三峽「袖珍古城」大昌原址將全部隱沒於水下。

始建於晉初的重慶市巫山縣大昌古鎮,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曆史,此前是三峽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城。預計至10月15日,當地水位線將升至156米,屆時繁華的古鎮原址與萬畝良田將沉入水底,古鎮周圍上至水口、下至手扒巖大橋、北至洋溪村的地方最終會形成一個接近十二平方公里的寬闊湖面,成爲整個三峽庫區最大湖泊——大昌湖。

在此之前的幾天,「中國第二大唐城」──重慶雲陽縣高陽鎮明月壩唐代建築遺址,巫山小三峽仿古棧道已沒入江水中。

據文物專家介紹,明月壩唐代建築遺址屬三峽庫區A級重點搶救發掘遺址,總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遺址發現了較爲集中的唐代建築羣,其上層建設年代爲唐代晚期至五代,下層建築年代爲唐代早中期。該遺址是三峽庫區發掘出的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唐代建築遺址,三峽重慶庫區2000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三峽大壩全面蓄水後,水位175米以下將淹沒39處旅遊景點,考古學家曾指出,三峽文物的價值在於60多處舊石器時代、80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還有百餘處古代巴人遺蹟,以及470餘處漢至六朝遺址、300多處明清建築物和大量棧道等古代航運遺蹟。考古文物界表示,誰也無法具體估算出在完成大壩的大前提下,犧牲、錯失或未知的文物考古史蹟有多龐大。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10/2/4179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