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 全世界的法輪功學員舉行活動呼籲共同制止迫害(多圖)
 
2005年7月2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7月20日報導,1999 年7月20日,江澤民和中共發動了對法輪功的全面鎮壓,至今已經六年過去了,經民間覈實的死亡人數已達2704人,而這場迫害還在繼續。這六年當中的每一個7月20日前後,世界各地的法輪功學員都要舉行各種活動,無論是遊行、畫展、酷刑展,或者是大型煉功,目的都是讓全世界知道,面對中共動用整個國家機器和四分之一國力的殘酷迫害,法輪功學員對「真、善、忍」的信念沒有動搖過,並呼籲善良的民衆一起制止中共踐踏人權和信仰自由的暴行。

7月16日下午,部份丹麥、瑞典法輪功學員在哥本哈根市最大的廣場——市政廳廣場,向市民揭露發生在中國對法輪功學員慘絕人寰的羣體滅絕迫害,和法輪大法弟子在「真善忍」修煉實踐中所體現的和平、堅定風貌。詳盡的敘述震驚了每一位過往的行人,許多人表達了他們對發生在中國的迫害的憤怒,對西方政界及媒體由於經濟利益而保持沉默的批評與譴責。許多人拿出了照相機,攝像機,拍下這令人震驚的場面。一位丹麥老人指着表演酷刑迫害的場面問學員:「這樣的事真的天天在中國發生嗎?」,當他得到了肯定答覆後,他痛心疾首的嘆了一口氣:「唉!」當他聽了法輪功學員遺孤劉曉天在15歲時,父母因爲煉法輪功,雙雙被迫害致死,他一夜之間失去家庭和一切,逃亡了18個月,差一點被苦難毀掉的故事時,老人的眼睛紅了,眼裏噙着淚花,緊緊的握住曉天的手。

7月16日,舊金山灣區的法輪功學員在中國城舉辦紀念活動,呼籲社會關注在中國大陸發生的對法輪功修煉者的殘酷迫害。紀念活動還包括酷刑展、集會、遊行和「真善忍畫展」等。

7月16日,在墨爾本,近百位學員一大早就來到了市中心的城市廣場集體煉功。他們當中有華人有西人,有白髮蒼蒼的老者,有一臉稚嫩的少年。當天,寒風凌厲,廣場上法輪功學員們靜靜的煉着五套功法,不爲惡劣氣候所動,場面動人祥和。

2005 年7月17日,臺灣籠罩在強颱風「海棠」中,全臺幾乎取消戶外活動;但「7·20」的「生命之光 永照天地」紀念活動,風雨無阻在臺中豐樂公園進行。來自臺灣中部的法輪功學員手持白色的蓮色和被迫害致死的學員的照片,祥和的音樂,點點燭火,場面悲壯,以及法輪功學員在風雨中體現出的堅忍不屈,深深烙印在人們的心中。臺中市議員劉士州冒雨前來致意,譴責中共迫害人權,並呼籲世人共同制止迫害。

7月17日,加拿大蒙特利爾中國城的中山公園內,法輪功學員舉辦集會,譴責中共在1999年7月20日開始並延續至今的對法輪功的殘酷迫害,並呼籲大家共同努力,結束迫害。

2005 年7月18日,日本法輪功學員會聚在東京舉行了新聞發佈會、遊行,和在中國駐日大使館前和平請願的系列活動,再次呼籲停止迫害。懷有七個月身孕的範女士,在烈日下舉着牌子參加了活動,她曾在中國被非法勞教,被迫進行消耗體力的奴役勞動,遭受屈辱的性虐待,她說,她今天參加這個活動心情非常沉重,在日本這種自由的環境中可能想像不到國內法輪功學員所處的那種嚴酷的環境,她同樣希望正義的人士伸出援手,儘快結束這場迫害。

7月20日,悉尼法輪功學員在悉尼中央火車站旁的Belmore公園舉行了包括「勇氣長城」在內的系列活動。一排排法輪功學員遭受酷刑的圖片和文字說明,來往的行人都放慢腳步或停下來,站在展板前仔細觀看。資料臺旁的音樂向世人述說着法輪大法洪傳的美好及7.20風雲突變的陰鬱;人行道的另一側,一塊巨大的展板上是法輪功打坐的祥和畫面,與對面酷刑展表現的殘忍,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下午,法輪功學員在Belmore公園舉辦了酷刑展、煉功活動。從6點至晚8點,分別在中國城的廣場及Belmore公園舉行了燭光守夜活動。

在江澤民和中共迫害法輪功的六年裏,法輪功學員堅持不懈的用和平的方式講真象,揭露了中共的殘暴和邪惡,使許多國家的民衆、團體、政府明白了法輪大法是教人修心向善的好功法,法輪功得到越來越多的理解和支持,我們相信,這場迫害不久就一定會結束。


哥本哈根反酷刑展震驚許多市民


哥本哈根反酷刑展震驚許多市民


舊金山學員舉辦悼念遊行


世界需要真善忍


澳洲墨爾本的遊行在鬧市進行


法輪功的真象資料吸引市民


臺中學員風雨中悼「7·20」 呼籲共同制止迫害


臺中學員風雨中悼「7·20」 呼籲共同制止迫害


加拿大蒙特利爾華人觀看法輪功真相展板


東京學員集體煉功


迫害法輪功六週年 東京集會抗議


迫害法輪功六週年 東京集會抗議


悉尼法輪功學員組成「勇氣長城」集會紀念7.20/center>


悉尼學員向民衆講真相


悉尼學員在中國城舉行燭光守夜活動


多倫多中領館前燭光悼念死難法輪功學員


休斯敦學員舉辦活動講真象



 
分享:
 
人氣:13,91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