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今天是中南海的一個敏感日子 (圖)
 
【人民報消息】4月15日是已故中共總書記胡耀邦逝世15週年忌辰,曾被胡耀邦一手提攜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如何處理這敏感日子,份外惹人關注。值得注意的是,於五年前被「勸喻」不可祭亡夫的胡耀邦夫人李昭,曾於今年4月5日天安門事件廿八週年紀念日公開露面。

據亞洲時報記者曾慧燕十四日報導,路透社12日報道,江西共青城的胡耀邦陵園警衛森嚴,便衣及軍裝守衛不斷巡邏,當局亦嚴控傳媒活動,記者必須得到邀請才可到陵園採訪。據報道,每年有多達30萬人到江西胡耀邦墳前致意、拜祭,當中包括中共黨員、政府官員及學生等。

另據中國官方中新社報道,胡耀邦的妻子李昭4月5日於北京國際展覽中心露面,參觀當日開始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女裝展。

4月5日其實也屬一個特別的日子。1976年4月5日,當時民衆以紀念週恩來去世爲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衆集,藉機表達對四人幫的不滿,最後釀成流血事件,當時鄧小平更因而被迫下臺,至兩年後才從新掌權。李昭在4月5日出席活動,難免讓人覺得事有巧合。

外間普遍認爲,比起五年前江澤民時代,李昭甚至不能前往墓地拜祭自己的丈夫,李昭這次露面已經是胡錦濤對胡耀邦家人較爲尊重的一種肯定。

1999年胡耀邦逝世10週年,當時報道指,中國官方擔心重演因悼念活動而引起大規模遊行示威,而沒舉行任何紀念活動,而且一度封鎖胡耀邦墓地所在的江西省共青城,阻止自發前往拜祭的民衆進入墓園。胡耀邦的遺孀李昭被「勸阻」而未能前往共青城拜祭,有北京消息人士指當局不希望紀念胡耀邦的活動被民運人士利用來「製造麻煩」。

中國分析家普遍認爲,89紀念胡耀邦逝世的活動觸發當年民運事件,正是中共當局對紀念胡耀邦頗多禁忌的其中一個原因。五年後的4月15日正值胡耀邦逝世15週年,加上早前身在北京的蔣彥永醫生上書要爲89年六四「正名」,事件顯得格外敏感。

十分微妙的是,被視爲「團派」的胡錦濤向來強調「以人爲本」,外間對其對同屬團派的胡耀邦逝世紀念日的處理手法,會否跟江澤民一樣,似乎也是有所期待。

胡耀邦被視爲中共史上罕見的開明派人物,生前長期領導共青團,是「團派」的開山鼻祖,1978年起負責平反中共歷次政治運動造成的冤案錯案,成爲中共的「包青天」。1980年,胡耀邦得中共元老鄧小平提拔,成爲中共總書記,但七年後他被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而辭職,兩年後的4月15日心臟病發病逝北京,終年73歲。

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曾於91年特地前往江西共青城向胡耀邦致意,跟胡耀邦同爲團派出身的胡錦濤曾於93年、即他升任政治局常委後第二年,到訪共青城,外界普遍認爲這種「致意」,其實暗示86年中共對胡耀邦評價有問題的表現。中共現任九名政治局常委、包括胡錦濤在內,絕大部份均曾到過共青城向胡耀邦致意。

黨八七年初對胡耀邦的批判和處理,一直是中國共產黨的禁區之一。據了解,九十年代以來,黨內的萬里、喬石、李瑞環和胡錦濤,都曾主張對黨在解放思想、撥亂反正、改革開放、黨的建設、黨羣關係等方面肯定胡耀邦所起的重要作用和貢獻的歷史地位。

有海外報道指:喬石、李瑞環曾在內部討論中指出:小平同志的理論中也包括耀邦同志的思想、認識和實踐的總結。人民懷念耀邦,廣大知識界人士、民主黨派、宗教界人士懷念耀邦,是對胡耀邦的最好肯定。知識學術界、宗教界、民主黨派對胡耀邦的評價,始終是一、二位的。在全國各階層中的歷史評價,胡耀邦也始終是名列前茅的。

有意思的是,江西政府在官方網站中指出,胡耀邦和中國歷史上不少名人均葬於江西,包括著名愛國者辛棄疾、文天祥、岳母等等。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4/15/3075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