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你們在保衛整個漢語世界僅存的自由空間 (圖)
 
【人民報消息】
人權自由的「第四次浪潮」之徵兆

作者:任不寐


你們在保衛整個漢語世界僅存的自由空間
2002年12月15日是香港歷史上光榮的一天。數萬香港人在這一天走上街頭抵制臭名昭著的「23條立法」動議,這是數年來香港難得一見的大規模遊行,也有理由把它視爲人權自由的「第四次浪潮」在亞洲出現的徵兆。當「僞政治文明」把整個大陸投入到更深刻的隆冬季節之際,我們更有理由注目維多利亞灣那一線曙光──北方的嚴寒凍結不了人們對自由的呼喊,我們以死一般的沈寂向香港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這是香港的自由保衛戰。但我希望,香港市民應該意識到你們不僅僅在保衛香港,也在保衛整個漢語世界僅存的自由空間。在這種意義上,守住香港就不僅僅是守住良知,也是守住希望,守住低線──羅湖以遠是中國自由最後的底線,因此「政治文明」延伸過沙頭角意味著自由在中國的全面淪陷。這是一場民族自衛,幾無退路。香港處於危機之中,因此我們呼籲,香港市民必須堅持到底,而整個國際社會必須以更大的道德熱情和責任敏感站起來。12月15日不是這一事業的結束,而是它的開始。世界的良心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如果自由的努力無法延續,那麼它在開始的時候就結束了。

人們也必須明白,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之「立法」絕非偶然的,它也不僅僅是針對某個組織的。在這種意義上「董欽」說了部分實話。人們必須清楚,這是「後1989政治」的延續,是記取1989「教訓」、「反思」蘇東「天鵝絨革命」之後苦心經營的「穩定工程」的縱深。事實上,「把一切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一直是13年來「秩序黨」的第一要務。香港,毫無疑問是不穩定因素之一,因此在料理完整頓媒體、封閉網路、特別是人事盤整徹底實現「新老交替」之後,香港就成爲最大、最後的「穩定」障礙。現在,在16大上凱旋的監護者打算了解最後的心願了,這個心願其實並不在臺灣,而在香港。這一心願至少在「TOO SIMPLE」事件中已經端睨。現在,戰無不勝的既得利益之神打算拔出這根刺,這根刺在1989年就深深地扎進了大陸的腹部,至今隱隱作痛。在1989年,香港百萬市民走上街頭支援民運,此後北京一直對香港這一「顛覆基地」耿耿於懷。因此,中方在當時的香港基本法草案中就試圖「反顛覆」,結果由於壓力暫緩。這兩年來,法輪功事件再一次使北京對香港的自由深惡痛絕。同時每年一次春夏之交點燃在維多利亞廣場上的那片燭光,它在多大程度上感動了世界,也在多大程度上激怒了北京。總之,今天重新爲23條立法,是「攘港必先安內、安內而後攘港」的邏輯結果。因此,此舉並非中國政府違反「一國兩制」的承諾,而是它的所有承諾從來都是「策略性」的,或者從來都是「與時俱進」的。

在這種背景下,長期以來,北京在香港進行了經濟、政治、文化和傳媒的不斷介入,乃至在1997年以前,當然特別是在1997年以後,香港在經濟構成上已經「迴歸」。因此不難理解,在這次反對23條立法的自由運動中,香港約1000個親北京團體組成所謂「支援立法保障國家安全大聯盟」等滑稽的遵命行動。不過「香港工聯會」支援「反顛覆法」這類舉動、以及香港保安局「注意」到這些「不同觀點」的政治表演,再至公務員被迫表態支援23條立法,等等,在中國近代史上實在是司空見慣的政治鬧劇。其中日本人在佔領區似乎特別精於此道。

但這些被導演的事件也提示人們,打算把「反顛覆罪」強加與港人的不僅僅是特區政府,而是有深刻的北京背景。當然公開支援是看不到的,因此我們必須高度評價北京的「政治智慧」。但我們通過最近的「新聞導向」不難看出北京在這個問題上的基本立場。首先是特首在北京進行了親切友好的談話,然後是大陸媒體對香港和世界範圍內的反23條立法的呼籲絕口不提。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封殺關於香港大遊行等重大新聞的同時,包括香港親中媒體在內的大陸媒體熱情地報道了韓國的反美示威、臺灣的農民示威、美國紐約的工人示威(儘管還沒有正式示威)、南美的反政府示威以及其他雞毛蒜皮的「重大國際事件」。

這就是「中央政府」。鄧小平在1984年說:「要相信香港的中國人能治理好香港。不相信中國人有能力管好香港,這是老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思想狀態。」現在,「老殖民主義」走了,那麼是誰「不相信香港的中國人能治理好香港」呢?這可能是「老極權主義遺留下來的思想狀態」。不過問題的根本還不在於「中央」不相信港人的自治能力──他們實在是太相信了──而是不放心港人的自治能力。「不放心」並不是對港人的政治自治缺乏信心,而是對北京的政治合法性缺乏信心。

有調查顯示,5年來香港人對自由的信心不斷下降,今天降到最低點。我相信這個趨勢還將繼續下去。究其根源,香港人必須明白,23條立法之所以能提上立法局的議程,關鍵是「高度自治」所包括的「立法權」並不屬於香港市民。沒有立法權就沒有自治,這是一個基本的法律常識。因此,反對23條立法的最後目標在積極自由的意義上是爭取立法權,在消極自由的意義上是重申公民不服從原則。或者,爲23條立法再立法,以限制政府權力的濫用。12月15日的街頭抗議已經告一段落,我們希望,類似「自由大憲章」這樣的政治活動能接踵而來。

既然香港的自由關乎全局,中國大陸以及世界熱愛自由、關注人權的人們應該給予充分的關注。當前,世界人權事業處於低潮。首先,趁反恐之際國家恐怖主義對國內自由蠶食鯨吞,其次,國際社會以人權原則搞政治交易以應對局部戰爭狀態,儘管這種短視的「綏靖」後果不堪設想,第三、中國的「市場外交」13年來可以說節節勝利。但我相信自由是人的普遍的內在要求,就象「第三次浪潮」不是外力策動的一樣,第四次浪潮同樣起於管制之下的內部覺醒。

我最後想說的是,無論如何,香港並不孤獨。

2002年12月17日星期二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12/17/2432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