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美專家認爲中國艾滋病可能爆發成流行性傳染病
 
【人民報消息】美國的艾滋病專家警告說,如果中國不立即採取有效措施,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裏,艾滋病就會從大致侷限於賣淫、吸毒的高風險人羣中的疾病,迅速通過性行爲成爲在中國普通民衆中流行的傳染病。不過美國專家認爲,現在制止這場全球災難的發生還爲時不晚。

美國疾病控制與防治中心的全國艾滋病、性傳染病和肺病中心主任海倫娜蓋爾星期四在記者會上說,時間緊迫,中國只有幾年的時間控制艾滋病在中國爆發成爲流行性傳染病。她說,到目前爲止,中國的艾滋病毒感染病例基本侷限於妓女、注射毒品的癮君子、同性戀者和在不衛生的條件下賣血的人羣中。然而據中國衛生專家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異性性行爲感染上艾滋病毒。 因此蓋爾指出,如果中國不立即行動起來,性行爲有着極大的潛能導致艾滋病作爲流行病在中國爆發。

*中國急需如何護理艾滋病人資料*

蓋爾說,中國的性解放、賣淫以及人口的流動性日益增大,都給由性行爲傳播艾滋病開了方便之門,導致艾滋病毒感染病例爆炸性增加。蓋爾說,中國的中央政府更加重視艾滋病問題,中國官員希望得到美國的幫助。

:"THAT ASSESSMENT WAS..." 她說:「大約在一個月以前開始評估美國政府---主要是美國疾病控制與防止中心---如何就艾滋病毒的情況與中國展開合作的方式。」

蓋爾說,作爲美國政府的艾滋病防治中心,他們將在未來幾個月裏幫助中國提高民衆對艾滋病的認知,改善對艾滋病的監測。她帶領的美國醫學專家代表團最近訪問了中國的4個省,走訪醫療站、血庫、醫院,並且和妓女、患有性傳染病的人和男性同性戀者談話。 在北京期間,代表團還跟中國官員會晤。她認爲,北京的醫生對全國艾滋病問題的嚴重性有着深刻了解。蓋爾說,他們的討論儘管還處在最初階段,但是雙方會共同找出改善艾滋病防治和教育項目,收集更爲精確的艾滋病例統計數字。她表示,她的專家小組將傳授中國方面如何護理艾滋病人。

:"THIS IS A COUNTRY THAT..." 她說:「中國在護理感染艾滋病毒病人方面沒有很多的經驗。很多人認識到,中國將很快有更多的人感染上艾滋病毒,迫切急需如何護理這類病人的有關資料。」

美國艾滋病專家代表團把他們在中國的會談說成是「富有成果的」。他們認爲中國看來對美中合作防治艾滋病有興趣。

*中國站在防止艾滋病十字路口*

中國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最近承認中國的地方官員對艾滋病無知,承認艾滋病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威脅。他的這番言論被評論爲是罕見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傳染病研究員李炎說,中國政府最近的行動顯示,他們對艾滋病的態度從排斥轉變爲正視。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人口那麼多,如果一旦艾滋病在中國流行起來的話,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非常大的影響。非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李炎說,中國政府注意到艾滋病傳播在中國的最新發展。比起西方國家來,中國在教育民衆方面有一個有利因素,那就是中央政府下達一道命令,就可以得到相當程度的貫徹。雖然中國人口衆多,目前對防治艾滋病普遍無知,但李炎認爲,只要中央重視,媒體推動,要大衆了解艾滋病的教育項目就會見成效。李炎說,正如蓋爾所言,現在中國面臨一個防止艾滋病演成一場災難性流行病的契機,中國能利用的時間已經不足10年,如果政府能夠利用僅有的幾年時間,把握契機,教育民衆,就能有效控制艾滋病在中國的傳播。

中國政府最近剛剛宣佈每年撥款一億人民幣用於艾滋病的防治以及其他措施。 政府估計有60萬人感染上艾滋病毒。根據聯合國的估計,如果中國不採取決定性的措施,到2010年中國可能會有2千萬人感染上艾滋病毒。蓋爾指出,聯合國的預測是現實的。

摘自(美國之音)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8/31/1549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