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你爲哪一部份「人民」服務?──與海外中國人權人士商榷
 
茉莉
 
【人民報消息】中國政府申辦奧運的遊戲已經勝利結束。但海外人權人士對待申奧的態度,至今仍然存在很大爭議。持支持中國申奧態度的人說,他們是「愛國」的。持「中立態度」的人說,他們要「面對中國人民」,所以不能輕易反對。爲了提高我們大家對人權組織、人權人士角色定位的認識,我們有必要就「面對人民」這個問題進行探討。

瑞典人前幾年也爲瑞典是否申奧困擾過。當時,爲了了解民意,權威調查機構做了一個負責任的民意調查。調查結果是,百分之四十幾的瑞典人反對在本國辦奧運;其他有百分之二十幾的人沒有表態。那麼,支持申奧的公民不超過一半,因此,瑞典申奧的議程就暫時擱置下來。

記得當時中國奧運會的一位女性官員到瑞典考察。她在電視上說,她對瑞典人不贊成申奧感到很驚奇。其實,對於一個民主富裕國家的居民,這沒有什麼值得驚奇的:(一)瑞典政府是合法的民選政府,它不需要依賴主辦奧運來給自己臉上貼金,藉以鞏固政權;(二)瑞典人民是有自信、有尊嚴的人民,他們不需要依賴主辦奧運來弘揚什麼「國威」,以掩蓋自己的自卑和自傲。相反,瑞典人擔心他們綠色的環境被奧運巨大的體育設施所破壞,擔心鬧鬧嚷嚷的體育競爭會擾亂他們平靜的生活。

我們看到,即使是這麼尊重民意的瑞典,他們暫時不申辦奧運的決定,也只能代表一部份人民。「人民」是一個抽象的集體名詞,任何政府和組織都很難代表其全體。如果誰要像中國政府那樣,動輒以全體人民的民意發言,那麼,他絕對有行騙的的嫌疑。何況,在中國申奧問題上,中國政府從來就不讓反對者發表看法,從來沒有任何負責任的全國性調查,誰能肯定地說,中國申奧是全體人民真正的願望?至少,在筆者所認識的國內朋友中,就有不少人對中國申奧表示憤怒與悲哀。

既然連最民主的政府,都只能代表大部份的人民(沒有一個民主政府獲得過百分之百的選票),那麼,定位於爲中國人權事業服務的組織和人士,他們有必要爲所有的「人民」服務嗎?如果他們註定只能爲一部份人民服務,那麼,他們應該爲哪一部份「人民」服務呢?

例如,國際大赦組織的宗旨決定,它只關注遭受酷刑、死刑的犯人和政治犯人的人權。如果這個組織要面對所有的「人民」,那麼,它在許多國家的分部都要解散才是。因爲,不少國家的人民是贊成死刑的。你要符合大多數民意,你這個組織就不要存在了。

因此,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權組織或人士,只能關注少數人權被剝奪的弱者,而根本無法也不需面對所有人民。相反,在必要的時候,他們甚至要反對自己的國家和大多數的「人民」。如德國納粹時期的反戰組織「白玫瑰小組」,在絕大多數德國人擁護希特勒的時候,他們豁出生命,也要抵抗希特勒和喪失良知的本國人民。

主辦奧運是一種奢侈的光榮,而不是人民生存的必需。把這種光榮的花環獻給一個專制政權,是對奧運和平理念的粗暴踐踏,是對中共血腥鎮壓人民的承認。這是一個違背原則的問題。就在海外討論一些中國人權人士在申奧問題上的態度時,國內的一個「6.4」受害者──被子彈打中腰脊髓導致下半身癱瘓的龐梅青──給我來信。他講述了在申奧前後、中國政府變本加厲迫害人權的親身經歷,痛切地質問:「奧運宗旨還存在嗎?」

筆者只能再次忠告那些矢志捍衛中國人權的組織和人士:我們只能爲人羣中被侵犯的弱者服務;他們可能只是少數,但他們的權利是不容剝奪的。一個人權工作者不能像討好民意的政客,必須自始至終堅持自己的理念,而絕不應該被所謂的「民意」所支配。

摘自(民主論壇)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8/23/1531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