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斯突襲以色列五大關鍵要點
 
2023年10月9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加薩走廊哈馬斯激進組織週六(10月7日)突然對以色列發動空中、陸地和海上攻擊。以色列南部數百萬居民被來襲火箭的爆炸聲吵醒。北至特拉維夫響起了空襲警報。以色列的反火箭攔截器在耶路撒冷怒吼。

據美國之音報導,哈馬斯武裝戰鬥人員在空前升級中炸毀了以色列高度設防的隔離牆,進入沿著加薩走廊的以色列社區,恐嚇居民並與以色列軍人交火。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他領導的極右翼盟友對快速變化的事件做出緊急反應。傷亡人數當天快速增加。

以色列救援服務組織扎卡(Zaka)說,以色列南部至少有200人死亡,1,100多人受傷。

加薩走廊至少有198人在以色列的報復中被打死,至少1610人受傷。

以下就是讓以色列和加薩地帶突然陷入戰爭的這場多方位攻擊的關鍵要點:以色列沒有準備以色列人在

猶太教

最歡樂的節日之一——妥拉節的星期六上午感到的震驚類似於1973年中東戰爭的突然降臨。50年前的今天,埃及、敘利亞在贖罪日一個猶太節日發動的全面攻擊讓以色列軍方毫無防範。

當時同現在一樣,以色列人認為他們的情報機構能提前向軍方發出任何重大攻擊或入侵的警報。那次重大失誤依然影響著當年梅厄總理的遺產,幫助終結了工黨的長期統治。

現在,激進分子如何能夠在沒有觸發以色列情報擔憂的情況下發動如此大型的協調攻擊,已經對內塔尼亞胡的極端民族主義政府構成重大挑戰。這次攻擊造成以色列人的死亡數量已經超過20年前第二次巴勒斯坦人暴動以來的任何單一攻擊。

政府支持者期待內塔尼亞胡和諸如國安部長班-吉維爾(Itamar Ben-Gvir)等曾發表反阿拉伯言論的強硬派部長們對巴勒斯坦人採取尤其好戰的立場,對加沙地帶激進分子的威脅做出更有力的反應。

隨著政治分析家抨擊內塔尼亞胡的失誤以及傷亡的不斷增加,內塔尼亞胡可能失去對政府與國家的控制。

空前滲透

哈馬斯聲稱抓住幾名以色列人,並上傳激進分子在地上拖著流血軍人並踩踏死屍的視頻,一些屍體只剩短褲。哈馬斯稱他們俘虜了包括高級以色列軍官。

這些影片無法立即核實,但影片中的環境符合當地的地理特徵。以色列人被綁架的擔憂讓人想起哈馬斯激進分子2006年在越境攻擊中抓住的軍人沙利特(Gilad Shalit)。哈馬斯把沙利特關了五年,直到他與以色列關押的1000多名巴勒斯坦囚犯交換。

以色列軍方說,哈馬斯還派出滑翔傘飛進以色列,這是幾十年來沒見過的巨大升級。這讓人想起巴勒斯坦激進份子在1980年代乘坐滑翔傘從黎巴嫩進入以色列北部,打死6名以色列軍人。

以色列軍方隨後證實有軍人和平民在加薩被抓為人質,但拒絕提供細節。

哈馬斯的危險賭博

哈馬斯官員說,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之間存在長期的緊張根源,包括阿克薩清真寺(猶太人稱聖殿山)的敏感爭議,這座清真寺是穆斯林和猶太人的共同聖地,繼續是以巴衝突的情感核心。雙方對這座清真寺各自的宣稱過去曾引發過暴力,包括以色列與哈馬斯2021年爆發的11天血腥戰爭。

班-吉維爾等以色列宗教民族主義人士近年來增加了對聖殿山的訪問。數百名極端正統猶太人和以色列活動人士上週在猶太人住棚節期間訪問了這裡,引發哈馬斯的譴責,並指責猶太人在那裡禱告違背了現狀協議。

哈馬斯也指出,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聲稱的未來國家的土地上擴張猶太定居點,班-吉維爾也嚴格加強對以色列獄中巴勒斯坦人囚犯的限制。

加薩邊境的巴勒斯坦人的暴力抗議最近導致緊張升溫。哈馬斯在與卡達、埃及和聯合國的談判中要求以色列讓步,放鬆對加薩走廊17年來的封鎖,幫助停止惡化遭到對其統治的公共批評的金融危機。

一些政治分析家認為哈馬斯的攻擊與美國目前斡旋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關係正常化有關。談判中可能對巴勒斯坦人的讓步的報道迄今涉及西岸佔領區的巴勒斯坦人,不涉及加薩。

哈馬斯高級官員納伊姆(Bassem Naim)對美聯社說,「我們一直說,正常化不會實現安全、穩定或平靜。」危機中的以色列暴力攻擊爆發適逢以色列的艱難時刻,以色列因內塔尼亞胡在面臨貪腐審判時建議削弱最高法院而面臨史上最大的抗議。

指責內塔尼亞胡奪權的抗議運動讓以色列社會嚴重分裂,在軍方內部產生了動盪。數百名預備役人員威脅停止自願報到,抗議司法改革。

後備役人員是以色列軍方的脊樑,軍內的抗議讓人擔心軍方的凝聚力、備戰狀態和對付多條陣線威脅的威懾力。內塔尼亞胡星期六呼籲「延長後備役的動員」。

惡性週期

以色列在哈馬斯2007年從忠於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部隊手中奪取對加薩控制以來與哈馬斯打過四場戰爭,並多次交火。過去衝突的停火停止了主要戰鬥,但從來都不穩固。

過去的所有協議只提供一時的平靜,卻很少涉及衝突中的深層議題,為下一輪的空襲和火箭攻擊設置了舞臺。

哈馬斯在本輪攻擊中有增加了的影響力,可能更要求重大議題的讓步,例如緩和封鎖,釋放被以色列關押的囚犯等。

 
 
分享:
 
人氣:36,15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