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嬰幼兒的劫數何時了?(圖)
 
華明
 
2010年9月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近半個月來,牽動中國億萬民衆心的「嬰兒性早熟」事件似乎畫上句號,中共衛生部8月15日公佈事件調查結果:嬰幼兒性早熟與食用聖元奶粉無關,可質疑聲並未休止,「奶粉疑致兒童性早熟」仍然困擾着廣大父母親們,至今謎團尚未解開。

兩年前三聚氰胺毒奶粉引發的一場中國奶業「地震」,人們還記憶猶新,此次又撞上「早熟門」,在一向被稱爲「民以食爲天,食以安爲先」的中國,令人恐懼,嬰幼兒們的劫數何時是了?

「早熟門」曝光 官方忙「撲火」

「以爲是腫瘤,趕緊送醫院檢查。」7月5日,武漢江夏區年輕母親鄧小云抱着十五個月大的女兒小菲來到兒童醫院就診,看到小菲明顯隆起的乳房,了解孩子的飲食情況後,醫生江澤熙在診斷書上寫道:檢查雙乳大,外陰充血,建議停服一切奶粉。

鄧小云第二天又去湖北婦幼保健院做了整套抽血化驗檢查,結果是「外源性食物引起的性早熟」。鄧小云不再給孩子餵食一向食用的聖元奶品,近一個月後,小菲的乳房硬塊變軟,持續膨脹狀況有所減緩,陰道炎等併發症也基本痊癒。

8月5日,《健康時報》首曝「武漢三名女嬰性早熟」新聞,除小菲外,另兩名性早熟女嬰也與食用聖元奶粉有關,隨後江西、廣東、北京、安徽、四川等十多省市陸續曝光嬰兒過早發育的病例,有媒體稱,廣州有十三個食用聖元奶粉的嬰兒出現性早熟,就此在全國引發了一場「性早熟」恐慌就醫潮,各大城市醫院人滿爲患。各大超市紛紛下架聖元奶粉。

儘管聖元7日發表聲明稱產品安全,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違規物質的行爲,10日,衛生部新聞發言人又表態,奶粉裏不允許檢出雌激素。

但如何證明奶粉不含激素?國家級乳製品質量檢驗中心說:「我們只能檢查奶粉國家標準裏面規定的項目,激素並不在其中。」激素屬於藥物,奶粉裏面「一點含量都不能有」;國家藥監局表示:「要檢測奶粉中的激素成分,現在肯定不能送檢,而且不受理個人申請。」

在媒體和民衆的強烈呼籲下,11日,衛生部安排,湖北省衛生廳組織專家組對三名女嬰會診後結論:「單純的乳房發育,不一定是性早熟。」15日,衛生部通報 「聖元乳粉疑致兒童性早熟」調查結果:三名嬰兒乳房早發育與食用聖元乳粉無關,目前市場上抽檢的聖元乳粉和其他嬰幼兒乳粉,激素含量沒有異常。

民衆質疑不斷 謎團待解

官方如此力挺聖元,可是民間質疑聲仍然不斷。衛生部兩次新聞會的說法就有矛盾:「不是說不應該有一點點含量嗎?爲什麼現在檢測出來有含量卻說是標準含量?」有民衆問。

湖南省兒童醫院一位醫生認爲衛生部的檢測結果是在忽悠公衆,他問,誰制定奶粉中的內源性雌激素和內源性孕激素的檢出值標準:0.2-2.3μg/kg和 13-72μg/kg?患兒家中聖元奶粉存留樣品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檢出值0.5μg/kg和33μg/kg是從哪裏來?

還有民衆爆料,聖元公司假扮專家門:通過某門戶網站發表軟文〈專家呼籲科學對待奶粉與性早熟〉,試圖解釋奶粉中含少量激素是正常的。但該文中一小段話暴露其假冒身份:「請穆總再增加點可署名的專家觀點,也請黃總加些可署名的文獻內容,證明奶粉安全性。」因此遭到民衆質疑。

武漢女嬰家長鄧小云稱,在治療期間,聖元的代理商曾數次找她了解孩子病情,並提出賠償意願。「最開始聖元說願意出2000元,我沒有同意。後來有一次無意中說到20萬元賠償,如果我當時同意,他們應該會願意協商。」奶粉沒問題,爲何「慷慨」補償?聖元有收買嫌疑。

兒童性早熟逐年遞增

無論性早熟由何引起,中國兒童的性早熟卻是逐年遞增。大陸一份調查顯示,大陸兒童性早熟呈現逐年遞增趨勢。據近兩年門診量統計,大陸兒童性早熟現象約比十年前增加三至四倍。

《羊城晚報》引述調查顯示,中國兒童性早熟率約1%,在一些經濟發達城市約3%。調查發現,廣州兒童青春期來臨平均約十一歲,比1990年代初提前兩年。而廣州兒童性早熟發病率從十年前的0.5%增至1.3%,並有上升趨勢。

近年來性早熟患兒人數增長速度驚人,每年都以超過20%的速度遞增。孩子爲何性早熟?成因很多也很複雜,有人形容爲「兒童現代病」,但最不容迴避的是多與「吃」有關。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食用過量含有雌激素的食品會導致兒童性早熟。

醫學上把女孩八週歲以前乳房發育,十週歲以前月經來潮,男孩九週歲以前第二性徵發育稱爲性早熟。嚴重的性早熟可使孩子長不高。如果孩子的心理發育落後於生理發育,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和恐慌。此外,性發育越早,人的壽命就越短。食品中含多少激素對孩子安全?至今衆說紛紜。

最後「信任」正在失去

更可怕的是信任危機,雖然衛生部15日已「蓋棺定論」,但聖元股價一路下跌,至20日一週內跌到三成五,損失超過20億元人民幣,連帶伊利蒙牛等其他國內奶廠家股價也都大幅下挫。北京各超市17日更以聖元奶粉「零銷售」作爲回應。

騰訊網調查顯示,截至15日晚10時,有超過二十萬的回應當中,近半數表示不信衛生部的說辭。新浪網調查顯示,九成多的受調查者表示不會再購買聖元奶粉,七成五人認爲聖元奶粉不安全。

與此相呼應,大陸人赴港再現狂潮,不少香港藥房重現奶粉荒。此潮原本自「毒奶粉門」、「毒奶粉捲土重來門」之後一直未退,這次算是「後浪推前浪」了。

「人們對中國乳製品信任的最後一根稻草即將落下,購買外國品牌奶粉的情況將因此事件而推向新的高潮,將不再信任國產奶粉。」國內危機管理專家王微表示。

「我孩子喝的一直都是託人從國外帶回來的奶粉,現在還行。但據說過兩天從國外帶東西,海關稅就要漲了。」李女士的孩子今年已兩歲,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李女士一直託海外的同學往國內郵寄奶粉。

或許料到大陸食品又出問題,海關總署日前發佈公告,從今年9月1日起,對個人郵寄物品應徵進口稅起徵點由400元人民幣降爲50元人民幣。從此,從國外代購奢侈品、奶粉等將成本上升。官方又可大賺一把了。

「沒辦法,即使再貴,寧可自己不吃也要給孩子買,畢竟國外的奶粉稍微放心一些。」李女士表示。這就是大陸當局希望的結果?

回顧一下,大頭娃娃、三聚氰胺、結石、雌激素、早熟門……,國內奶品行業如何「抹掉」這些污點?而近期又接連曝出三聚氰胺「重出江湖」的消息,如此看未來,商家若沒有「誠意」,中共官方又大力「配合」,大陸嬰幼兒們的劫數何時能了結?



 
分享:
 
人氣:20,46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