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要闻 | 时事 › 文章: |
钓鱼岛风波 中共搬起石头自砸脚(图)
9月7日钓鱼岛海域的撞船事件后,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被扣押导致中日关系紧张,中共外交部多个场合措词强硬地要求日本放人。23日中共以“擅自闯入军事管理区”扣押4名日本建筑工程公司员工。25日詹其雄获释回国,在日方拒绝中方要求的赔偿道歉后,中方态度放软,整个事件如同一出纪实片,各界纷纷揣测整起事件的背后原因。不但令从未与中共正面冲突的日本民主党新政府,上了一堂重新认识现代中国的课程,也让美国重新将眼光转向南海,再次认识美日韩的合作关系。 日本政府重新认识现代中国 经过撞船事件后,日本民主党新政府首次正面与中共交锋,民主党内部有人表示,撞船事件突显民主党缺乏对华外交渠道,正试图寻找外交沟通渠道。 然而经过此役,日本政府颇具讽刺地表示,“发生事故后,初期对应过程中,日本出现了失误。”撞船事故不到一周,日方归还中国14名船员及渔船,但事件反而愈发恶化。日本内阁官房长官仙谷由人表示,当时的判断认为,归还行动会对当时的状况有所改善。 仙谷进一步解释说,他们认为现代的中国,“应该在司法独立,或者政治行政与司法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但(经过此事发现)实际上,中国并没有多大改变。在这方面,日本需要重新认识中国。“当时判断,(归还14名船员)可以得到中方的理解,但这个事件令日本有必要熟悉两国对司法程序的理解是完全相异的。” 三天后,民主党代理干事长枝野幸男又公开称,不能期待与中国建立互信,其原因是,“从中国的法治和人权观念来看,期待与中国建立互信是错误的。这是一次重新确认如何与中国相处的好机会。”他指出:“法治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必须在这个大前提下与之相处。”谈到中国拘留4名日本人及冻结对日出口稀土等问题时,他强调“进入中国的企业、依赖从中国进口的企业必须做到责任自负”,在从事经济活动时也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态。2005年退伍的日本前陆上自卫队少将佐田重夫撰文分析指出,说是重视中日关系,但对于一个与民主自由人权的基本价值观完全不同的国家,难以达成亲密的对等关系。 他指出,经济面的交流很难不考虑中国,但安全保障方面,中日间很难提升至同盟的亲密关系,因为对方潜在的扩大领土的风险,日本唯一的做法是,“以日美同盟为基准,跟中国交往。” 中共助日本朝野一致防卫 日美同盟升级 去年民主党上台后,一直被外界指责,不重视防卫、国家安全,不重视日美同盟有直接关系的美军基地等问题。而习惯了优越安逸生活中的一般日本民众,也不否认属于“和平白痴”一说。然而此次的事件,“着实地帮助了”重视防卫问题的保守派一把。 日本民主党通过此次风波,扭转了日美关系,转移了冲绳驻军问题上日本民众对民主党政府的压力,更为自卫队的扩军找到了充分理由。被认为有着“明日之星”风范的外相前原诚司更因对中的强硬态度受到瞩目而一举成名。而美国态度也因此次风波有所变化,日美首脑在纽约会谈时,奥巴马强调美日同盟的重要性,国务卿希拉里也明示,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就钓鱼岛海域中日撞船事件称,美国当然在这一地区负有责任。 菅直人回国后即展开一系列铺后路的相应措施,与国家战略担当相玄叶光一郎等国家战略室相关人员,就在大幅扩充战略室人员的基础上,把重要政策的拟定协调部门和首相智库分开一事达成了共识。 另外,民主党国会对策委员长钵吕吉雄3日在NHK电视台节目中表示,鉴于发生了日中撞船事件,为加强海上保安厅的海上警备,将研究把相关费用列入补充预算。而就如何处理撞船时的录像,自民党国会对策委员长逢泽一郎说:“虽然也应考虑到外交,但是国民不能不知道事实真相。”,再次要求公开录像。钵吕对此仅表示:“希望等待国会的讨论结果。” 在日华人:日本在实控 中共在演戏 撞船事件后的第三周,一直持强硬态度的中方,突然转态,中共外交部公开发言,透露出中方态度变软,引发各界揣测。旅日华人前中国国家一级建筑设计总工程师夏一凡指出,“再僵持下去,中共它怎么收场呢?谁都知道日本实质上控制着钓鱼岛,中共只是为转移国内内政危机而利用一下,挑动老百姓的情绪而已。” 另一位日本某大学华人教授也同样认为,“现在中国大陆的腐败到已经是随时崩溃的边缘,任何一点官民冲突,一瞬间老百姓就能连成一片,让中共无法收拾。现在的形势是中共怕老百姓,对日本作出强硬的演戏,给老百姓看看而已。说来道去,钓鱼岛的实质控制权还是在日本,中共还是面子。”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丁果就指出,如果钓鱼岛风波就此落幕,北京沾沾自喜,以为打了大胜仗,随后回到常态,一方面压制民间保钓,一方面放任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管辖权,那么,这一场风波的结果,北京还是输家。因为谁都知道,中国船长总会回来,“无条件释放”其实是一句空话,而钓鱼岛并没有回来。中共为了一个船长,大动干戈,而钓鱼岛领土则视而不见,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国际社会认为“中国不理性”的印象,“中国威胁论”难以消除。 转自【新纪元周刊】(有更动)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