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共產兄弟內鬥如養蠱 各自算計爭當老大(圖) |
|
 2025年9月,習近平、普金與金正恩齊聚北京閱兵,表面看彼此之間關係親密,但外界普遍認為中俄朝並非真正的盟友。(人民報製圖) |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金欣綜合報導)中共日前藉由二次世界大戰終戰週年,耗資360億元人民幣在北京舉辦大型閱兵,高調展現與北韓、俄羅斯的親密友誼。然而,外界認為他們之間的關係並未達到政治或軍事上的真正盟友。
旅澳的法學家袁紅冰曾經披露,中共和習近平的野心是計劃把共產國際主義向全球擴張,並改變現有的國際秩序。
《華爾街日報》在9月8日的報導中指出,即使與莫斯科平壤保持關係,中共也無法將其意志強加於世界上最富有、人口最多的歐亞大陸。
報導說,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系主任唐曉陽表示,中國(中共)對與俄朝兩國的合作非常謹慎。他們並非同屬一個陣營。中國(中共)對戰爭和安全問題的看法與俄朝截然不同。他指出,中國已40多年沒有打過仗,現在想要的是邊境穩定。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表示,「中俄都不想捲入對方的重大衝突。如果我們與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發生重大衝突,我認為俄羅斯不會伸出援手」。他形容中俄關係是,「我們是好朋友、好夥伴,但僅此而已。我們永遠不會成為盟友」。
然而,一些西方外交官和中國觀察家表示,北京與一些次要夥伴國之間的「期望差距」正在明顯縮小。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智庫研究員趙通表示,中共愈來愈不願被視為所謂「動盪軸心」的一部分。受美中競爭加劇推動,中共希望表明的是,與美國疏遠盟友相反,中國(中共)更有能力團結盟友,「在美國國際信譽受損之際,中國(中共)看到展現自身領導地位的機會」。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棟表示,中俄兩國對新國際秩序的運作方式有著非常強烈的共識,都認為美國霸權正在終結。
此外,時事評論員鄧聿文在德國之聲中文網發表文章指出,北京邀請金正恩來京觀禮,金正恩願意出席,背後均是算計。
鄧聿文表示,北京邀請金正恩來來京首先是出於現實地緣政治格局的防範。防範誰?防範莫斯科。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朝關係顯著升溫。如果聽任俄朝深化合作,中共在半島問題上的主導地位會被削弱。北京必須採取措施重新吸引金正恩,向外界展示:中朝關係依然是半島秩序的基本軸線,而不是俄朝獨舞。其次,中共擔心今年或明年朝美之間再次出現「金川會」,通過北京閱兵讓金正恩亮相,目的是把中朝關係推到前台,它向華盛頓傳遞一個明確訊號:半島問題沒有北京,就沒有解決方案。
從平壤的角度看,金正恩願意來北京同樣是出於現實需要。最直接的,是政權合法性與國際形象的需求。長期以來,朝鮮因核與人權問題受到國際制裁,幾乎被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金正恩的外交活動寥寥,多數局限於與中俄的雙邊互動。九三閱兵為他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舞台,不僅能與習近平同框,還能與普京及其他外國政要一道站在天安門城樓。這種畫面在國際上象征著「承認」,在國內則是極具動員力的宣傳素材。通過這種公開亮相,他能夠向軍方和精英集團證明,自己仍然是大國政治的重要一員,朝鮮並非孤立無援。此外,金正恩出席北京的閱兵,既是向北京示好,也是確保中共不會因俄朝走近而疏遠平壤。對他而言,這是一份「政治投名狀」,以換取北京在糧食、能源以及經濟方面更持久的支持。
人民報網站的網友「秦月」發帖指出:「以前,社會主義陣營沒有崩潰之前,陣營內的國家之間沒有一個不搞內斗的,現在剩下少數几個共產極權國家,中國、越南、朝鮮仍然內斗不止。獨裁、專制體系就是這樣,人人都想做老大,各有各自的算計,沒有利益共同體,只有個人權力的最大化,跟養蠱一樣,你死我活互相廝殺,最后只剩最大的一只,別的全是炮灰。」△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9/10/92270b.html |
|
打印機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