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唐青看時事】調停泰柬戰爭 川普一招見效(視頻)
 
【人民報消息】首先,咱們來看看台灣最近的大新聞,400萬人參與的大規模罷免行動,首輪投票結果出爐,藍營立委全數暫時過關。而過去曾被稱為「統派商人」的曹興誠,為什麼突然轉向,成了最堅定的「反共急先鋒」? 再來看看東南亞,泰國和柬埔寨突然爆發激烈軍事衝突,死傷慘重。關鍵時刻,美國總統川普竟然只用一句話,就逼停了兩國交火。他到底說了什麼?停火能持續多久? 在美國,共和黨對中共滲透發起了強硬反擊,重拳推出法案禁止中國人在美國買房買地。這時候,微軟卻被踢爆長期用中國工程師維護美國政府敏感數據,華盛頓一片震驚。這個漏洞到底有多嚴重? 最後再來看台灣軍方,史上最大規模無人機採購曝光,一次性要買將近五萬架無人機。台灣這波操作,能嚇阻中共嗎? 台灣大罷免首輪投票結果揭曉 藍營全員過關 7月26日,24名國民黨立委外加新竹市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首輪投票結果正式揭曉。這次投票吸引近400萬人參與,當天就迅速完成開票。結果是,全員暫時過關了,沒人被罷免。 按照台灣法律,要成功罷免政治人物,贊成票不但得超過反對票,更要超過選區選民總數的四分之一,門檻不低。 這麼聲勢浩大的罷免行動,究竟為了啥?支持罷免的一方指出,這些國民黨立委過去在立法院阻礙關鍵法案的通過,尤其是關係到台灣安全的國防預算。他們還推動了一些備受爭議的法案,被批評有討好甚至迎合中共的嫌疑。 對於這個結果,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非常高興,說這次罷免失敗,說明台灣民主的成熟與偉大,他還感謝台灣人民,強調國民黨立委會記住這次經歷,未來會持續努力回應選民的期待,做好經濟拚搏。 罷免案發起人之一、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則說,這次罷免沒有達預期,並不是失敗,因為行動本身已經揭露了中共對台灣的滲透、分化與統戰,嚴重程度超出大家想像。 曹興誠指出,罷免案推動到這個規模(總共達到31名被罷免對象),本身已經創造了奇跡,真正目的在於提醒社會注意防範中共的滲透。他呼籲台灣必須堅守法治,不能容忍在野黨用程序暴力破壞民主制度,並重申台灣主權不容中共干預,希望台灣未來成為真正的「自由之地、勇者之鄉」。 總統賴清德和前總統蔡英文也迅速發聲,強調不論投票結果如何,這場運動凸顯了台灣民主的韌性與活力。他們呼籲台灣社會必須團結,共同應對內外威脅,持續維護台灣的自由與民主。 說到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曹興誠本人的轉變。他過去曾被認為是「統派商人」,但自從親眼目睹香港「反送中」運動後,徹底認清中共的本質,成為堅定的「反共急先鋒」。當時曹興誠住在香港,目睹中共撕毀『港人治港』的承諾,用暴力鎮壓示威學生、甚至指使流氓無差別打人,讓他對中共的幻想徹底破滅。 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林健正也在《上報》刊文警告,香港的悲劇對台灣是最直接的教訓。他指出,中共短短幾年內徹底摧毀香港的自由與法治,台灣絕不能掉進同樣的統戰陷阱。林教授提醒台灣民眾,要記住香港的教訓,捍衛民主制度,不被短期利益迷惑。 雖然首輪罷免沒成功,但別忘了8月23日第二波投票馬上登場,這場大戲遠沒落幕。 泰柬邊境大戰 川普果斷介入一招見效? 接下來,我們把目光轉向東南亞,一場突如其來的軍事衝突讓泰國和柬埔寨瞬間陷入危機。 7月24日,邊境地雷爆炸導致五名泰國士兵受傷,隨後兩國開始相互攻擊。短短三天,已經造成至少33人死亡,超過16萬人流離失所。 衝突迅速升級後,泰柬雙方都互相指責對方先動手,甚至連海軍艦艇都劍拔弩張,局勢隨時可能失控。 關鍵時刻,美國總統川普緊急出手調停。26日,他打電話給柬埔寨總理洪森(Hun Manet)和泰國代理總理普譚(Phumtham Wechayachai),明確說:「只要雙方還在交戰,美國就不會和任何一方達成貿易協議。」 川普的這一招效果立竿見影,他很快在「真相社交」平台上透露,兩國領導人已經同意立即展開對話,快速推動停火協議。 川普還表示,這讓他想起今年5月調停印巴衝突的經歷。當時美國介入及時,有效避免了局勢進一步惡化。川普因此很有信心能迅速解決泰柬問題,甚至希望衝突平息後儘快與兩國重啟貿易談判。 不過話說回來,這次衝突背後的複雜關係可能不是一通電話就能搞定的。根據BBC的分析,這次邊境衝突背後隱藏著兩國領導人幾十年的複雜恩怨。上個月,柬埔寨領導人洪森公開洩露與泰國總理佩通坦.欽那瓦(Paetongtarn Shinawatra)的私人通話內容,佩通坦在電話裡批評己方軍方高層,引發公眾憤怒,導致她被暫停總理職務,甚至面臨憲法法院的罷免審查,兩國關係瞬間降到冰點。 洪森為何選擇如此行事,燒毀兩家數十年來的密切個人關係,原因尚不明確。許多人批評佩通坦因與洪森的對話失當,她似乎過於依賴她父親、前總理他信與洪森之間幾十年的友誼,以為憑藉私人關係就能化解邊界爭端,但卻忽視了泰國國內對此長期積怨的敏感性和負面觀感。過去,他信的政治對手就曾利用他和洪森的私人關係攻擊他信,批評他信把柬埔寨利益置於泰國之上,甚至在2014年軍事政變後,洪森還庇護過數十名逃亡的他信支持者。 更麻煩的是,目前泰柬兩國各自都有很大壓力。泰國政治動盪,經濟停滯不前;柬埔寨則還沒從疫情中恢復,旅遊業低迷,再加上美國近期宣布要對兩國加徵36%的懲罰性關稅,讓他們更加焦頭爛額。 事實上,這次衝突爆發前,兩國之間已經相互指責不斷升級。泰國警方開始調查涉及柬埔寨地下賭博和詐騙集團的商界要人,數十億美元的跨境貿易隨即陷入停頓。柬埔寨則毫不示弱,洪森甚至宣稱手裡握有指控他信侮辱泰國王室的「祕密文件」,這種罪行在泰國可是重罪。這讓泰國立即驅逐柬埔寨駐泰大使,雙方外交關係幾乎全面中斷。 說白了,泰柬兩國現在誰也耗不起長期衝突帶來的損失。所以聯合國祕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東盟輪值主席、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也紛紛出手,希望雙方冷靜下來對話,避免更多無辜平民遭殃。 共和黨出招嚴防中共滲透 再來看美國本土,共和黨人再次拉響國家安全警報。 Centersquare報導,最近一份報告曝光,僅在2024年4月到2025年3月這一年內,中國公民在美國就買了高達137億美元的房產,占外國人購房總量的15%。而且其中不少買家根本不住美國。但買房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更令人擔憂的是農業土地的滲透。 根據聯邦政府公布的數據,中國投資者至少在全美30個州持有超過27萬英畝農地,其中一些買家更是直接或間接與中共有關係。 面對這些威脅,川普政府迅速啟動了一個名為《國家農業安全行動計劃》的項目。美國農業部長羅林斯(Brooke Rollins)表示,行動計劃的目的就是防止外國勢力、尤其是中共控制美國農業、威脅糧食安全。 同時,共和黨兩位重量級議員也迅速行動。參議員喬什.霍利(Josh Hawley)和眾議員瑪麗.米勒(Mary Miller),本週分別在參眾兩院提交了一項名為《保護農場與住房不受中共控製法案》的提案。這個法案一旦通過,將全面禁止與中共有關係的中國公司或個人繼續購買美國的農地和住房,而且過去買下的必須在一年內撤資。 米勒25日在X平台強調,中共的戰略就是透過掌控土地資源,從內部削弱美國。但她表示,美國絕不允許這種情況繼續發生。 而就在共和黨嚴防中共滲透的同時,美國科技巨頭微軟卻被爆出,過去十年竟然一直使用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工程師,來維護美國政府的雲服務。這些政府部門甚至包括國防部、司法部、財政部和商務部等敏感單位。 ProPublica調查發現,微軟在一個名為「政府社區雲」(GCC)的系統裡,竟然長期使用位於中國的工程團隊進行維護。這些系統雖不是最高機密,但都存儲著敏感數據,包括政府內部調查和訴訟信息。 網路安全專家紛紛警告,這種模式極為危險,即便不是絕密數據,也可能被情報機構分析利用,進而威脅更敏感的系統。前中情局(CIA)官員哈里.科克(Harry Coker)也強調,這種機會對外國情報機構來說,是難以拒絕的誘惑。 爆料一出,華盛頓政壇立即炸開了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直接下令調查,明確指出外國工程師、尤其是中國工程師,絕對不該接觸國防部的系統。 迫於壓力,微軟宣布將停止使用中國工程師服務美國政府,但並未透露接下來具體如何替代。 與此同時,亞馬遜、谷歌、甲骨文等其它科技公司紛紛表示,他們從未用中國人員服務美國政府,以此與微軟劃清界限。 通過這一系列事件,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美國國內對中共滲透的防範,已經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觀眾朋友,你們怎麼看待中共在美國的這些滲透,和微軟被曝光的情況?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看法。 台灣購五萬架無人機 打造台海防衛新屏障! 最後,咱們再來關注一下台灣的最新軍事動作。 7月22日,台灣國防部公佈了一項規模空前的無人機採購案,打算在2026到2027兩年內採購48,750架無人機,總預算高達500億新台幣。 為什麼台灣軍方一下子要採購這麼多無人機呢?簡單說,就是台灣軍方已經深刻認識到未來戰爭無人機的重要性,尤其從俄烏戰爭中學到了不少教訓。 台灣中央廣播電台(Rti)報導,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的專家揭仲指出,這次的無人機採購案,顯示國軍已經不再把這些無人機看成是傳統的「裝備」,而是直接定義為戰爭中快速消耗的「彈藥」。 從俄烏戰場來看,每個月消耗掉的小型無人機就超過10萬架。揭仲強調,過去台灣對無人機的採購還是以實驗和小規模為主,但現在從這個巨大的採購規模來看,顯然國防部對無人機的作戰使用模式,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規劃跟明確的需求。 根據國防部公告的信息,這次計劃採購的無人機共有五大種類,從短程偵察到中程打擊,甚至還有可以垂直起降、航程超長的先進型無人機,涵蓋了幾乎所有可能的作戰場景。 首先,數量最多的就是甲式多旋翼無人機,總數就達到32,000架。這類無人機不僅能短程偵察,還能攜帶小型炸藥,精準打擊敵方目標,就像俄烏戰場上常見的FPV第一人稱視角攻擊無人機。 再來是乙式無人機,採購數量為7,800架,這款可以看作甲式的強化版本,飛行距離更遠,酬載更重,能承擔更複雜的監視任務,還能攻擊價值更高的目標,比如裝甲車輛和指揮所。 而定翼型的丙式和丁式無人機則負責中遠距離的任務。尤其是丙式無人機,作戰半徑超過90公里,滯空時間達到兩小時以上,很適合執行縱深區域的長時間監視與精準打擊。 最有特色的可能就是戊式無人機,它能垂直起降,又能遠程飛行,可以在沒有跑道的環境中起降。類似美軍的V-BAT無人機,可以部署在各類平台上,包括海軍艦艇,作戰半徑高達100公里以上。 這麼多的無人機要在短短兩年之內交付完成,這個速度是相當驚人的。外界甚至懷疑台灣國內的生產能力能不能及時跟上。不過,專家認為只要軍方長期維持這種需求,國內廠商一定會擴充生產線,未來每年生產超過5萬架完全不是問題。 從戰略層面來看,這批無人機的部署將形成一張緊密的偵察與打擊網路,大幅提升台灣不對稱作戰的能力。「世界特種部隊與軍武資料庫」在X平台提到,這次採購的五萬架無人機可能還只是第一階段的試驗版,未來軍方還會根據實際運用情況,進一步調整型號和數量。 無論如何,這次採購不僅僅是國防採購案,更是台灣軍事轉型的重要里程碑。台灣軍方已經在全面適應無人機時代的戰爭模式,確保未來台海防衛更有彈性、更有效率。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歡迎訂閱GJW頻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2ebXA2yTPUSg631de0c ——《唐青看時事》製作組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7/28/9157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2025年7月28日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