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习近平“著作”为何打一折都无人问津?(图)
 
新高地
《习近平著作选读》打出“低至1折”的促销牌子。(网络图片)
【人民报消息】在当下中国各大书店的显眼位置,总能看到一排排以习近平名义出版的书籍,封面金光闪闪,定价不菲,却常常落满灰尘。照片中,那堆积如山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习近平著作选读》,甚至打出“低至1折”的促销牌子,依旧无人问津。 为什么这些“国家宝典”会沦落到如此地步?或许,这不仅仅是市场冷遇,更是民众对这种“出版狂潮”的无声抗议。本文将从数量盘点、稿费隐忧、作者谜团、上台前后的反差、中外对比,到潜在的腐败质疑,以及一个荒诞的未来推测,一一剖析。 一、先盘点一下:习到底出了多少本书? 习近平的出版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上台前(1953年生,2012年上任前)和上台后。根据维基百科的习近平著作列表,早年他作为地方官员时,主编或参与出版了约8-10本地方性书籍,如1985年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992年的《企业魂》(上、下册)、1993年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等。这些多为工作总结或地方志,数量有限,远非个人“力作”。 真正“爆发”是从2012年上任后开始。官方渠道如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列出了数十本“重要著作”,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出5卷)、《习近平书信选集》、《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 海外媒体和网络统计更惊人: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执政十余年已出300册,由欧亚20多家书商发行;YouTuber王志安估算,2023年单年发行量就达数千万册;Goodreads平台甚至记录了205本以其名义的书籍。 综合来看,总量至少150本以上,上台13年(2012-2025),平均每年约11-12本。这在全球领导人中堪称“最高产作家”,却也引发疑问:一人怎可能年产如此海量? 二、若每个党员买一套,其稿费有多少? 中国共产党员总数已突破1亿,截至2024年底达10027.1万名。 假设每个党员强制或“自愿”买一套习近平全集(以《习近平著作选读》等系列计,约10-15本为一套,平均定价1000元/套),总销售量将达1亿套,总收入1000亿元。按中国书籍版税标准7%-10%计算(人民出版社确认领导人书籍也按此执行),稿费将高达70-100亿元。这还不算公款采购: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3年12月下半月销售榜前20中,习近平相关书籍占12本,发行量上亿册。 早期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首印即数百万,稿费单本就过亿。如此“天价版税”,远超普通作者每千字100-150元的标准, 习近平出书更像是一场公帑盛宴。 三、书的内容到底是谁写的? 翻开这些书,内容多为讲话摘编、书信选集或论述汇编,如《论把握新发展阶段》(2021年),实则源于公开演讲的剪辑。 官方从未透露是否有“笔杆子”团队润色,但类似毛泽东时代,领导人著作往往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整理。海外分析认为,这些并非习近平一人原创,而是宣传机器的产物——演讲录音转文字,再由专家“提炼”。若真为一人所写,年产12本岂非“神迹”?这也解释了为何内容重复冗长,缺乏深度创新,读者难有共鸣。 四、习近平未上台之前为何没出一本书? 上台前,习近平作为“太子党”一员,曾在福建、浙江等地任职,但出版寥寥,仅有少数地方工作手册。 为何?简单:那时他非“核心”,无国家资源倾斜。早期书籍多为内部流通,非公开热卖。2012年后,伴随“习思想”入宪,出版成系统工程:从《摆脱贫困》(2014年重印)到多卷本系列,均由中宣部统筹,首印量动辄百万。这前后反差凸显:权力决定“产量”,而非才华。 五、与中外古今的国家领导人出书作个对比 出书本是领导人常态,但习近平的“工业化”规模独树一帜。在国内:毛泽东《选集》4卷(后期汇编),邓小平《文选》3卷,江泽民、胡锦涛各1-2本,远不及习近平的百本级。 在国外:奥巴马卸任后出《应许之地》等3本回忆录,销量靠个人魅力;丘吉尔一生著40余卷历史书,但多为退休后自费;罗斯福仅1本政论集。古今对比,中国式“领导人出书”更像宣传工具,而非个人表达。毛泽东时代强调“思想改造”,习近平则借出版强化“核心地位”,但也暴露了制度依赖:无权力,无海量。 六、在职领导出书是否也是腐败? 这点争议最大。支持者称,出书是“文化贡献”,如邓小平文选激励改革。但批评者视之为“曲线腐败”:官员借出版敛财,首印靠公款,销量靠强制。 新华网曾报道,退休领导人稿费多捐教育,但现职者如习近平,版税去向不明,易成“隐蔽通道”。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强调,公职人员利用职权获利即腐败。 在经济下行期,这种“优雅腐败”更显讽刺:民众买不起房,却须“学习”昂贵“宝典”。 七、如果习近平活到150岁,未来还要出多少本书? 习近平生于1953年,现72岁,若如传说般长寿至150岁,还剩78年。以当前年均12本速度,未来将再出936本,总量破千!届时,“习思想”或成图书馆半壁江山。但这“长寿出版”恐难掩市场尴尬:打折无人问津,反映的不仅是审美疲劳,更是民众对强制灌输的疲惫。或许,真正的“无人问津”,是权力叙事与现实脱节的镜像。 总之,习近平的“书海”虽宏大,却难掩内心空虚。出书本为传播理念,若成敛财工具,便失本心。希望未来,领导人著作能回归真知灼见,而非数字游戏。 (来源:作者X账号)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1/20/93077.html
打印机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25年11月20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